他因业余爱好丢掉教职,却把自己修成了大师 | 返朴

科技   2025-01-03 19:49   山东  

■ 撰文 薛斌

■ 导言
艾萨克·阿西莫夫从小就展现出卓越的创作才华,但在大学求学和学术道路上却屡遭挫折。当好不容易获得副教授的终身教职后,他却因为在业余写作中投入大量精力,减少了化学研究工作,引发学校的不满,将其解聘。这反而迫使他专注于科幻和科普创作,将其在知识传播和科学演讲方面的天赋发挥到极致,最终成就了他传奇的科学作家生涯。

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俄罗斯裔美国犹太人,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是20世纪40到60年代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阿西莫夫是一位高产作家,一生创作、编撰的书籍达到惊人的近500部,平均每年出书10本书以上,此外还有大量的随笔、评论等见载于报刊,题材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他与同时期的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因(Robert A. Heinlein,1907~1988)和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2008)一起,并称为世界科幻小说的三大巨头。

1960年,阿西莫夫(右)与克拉克(左)合影 

阿西莫夫的代表性科幻作品有《基地》(Foundation)七部曲、《机器人》(Robert)五部曲和《帝国》(Empire)三部曲。他曾7次获得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科幻界最高奖雨果奖,2次获得美国科幻作家协会颁发的星云奖,并且在1987年获得了星云奖的终身成就奖——大师奖[1]。2019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5020号小行星以阿西莫夫的名字命名[2]

阿西莫夫的科普作品在20世纪后半叶曾经风靡世界。其中,《阿西莫夫科学指南》(Asimov’s Guide to Science)在70年代中后期由科学出版社首次引进我国,拆成四个分册,即《宇宙、地球和大气》《从元素到基本粒子》《生命的起源》《人体和思维》,冠以“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丛书名先后出版,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部编版语文课本八年级下册,还收入了《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即《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
无奈的选择
阿西莫夫博闻强识,阅读广泛,很小就有“神童”之誉。他的父母在他3岁的时候举家移民美国,生活在社会底层,以开糖果店谋生。自然而然地,阿西莫夫的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进入高等学府深造,将来从事医生、律师一类体面的职业,从而彻底改变他个人以及家庭的命运。
显然,阿西莫夫具备这种能力,可他在入读大学时却遇到了麻烦,那一年是1935年。当时他申请了位于家庭所在地纽约市的最好的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本科生院哥伦比亚学院,一方面是为了能够经常回家承担家庭责任,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因为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
然而,面试官以他不满16岁为由拒绝了他,同时建议他入读塞思洛学院,一所同属于哥伦比亚大学,但是水平较差的本科生院,好处是在大三、大四时可以与哥伦比亚学院的学生一起学习。阿西莫夫把发生的这一切归结为反犹主义,因为当时像哥伦比亚学院这样的名校留给犹太人的入学名额少之又少。
无奈之下,阿西莫夫准备屈就。但是,他的父亲反对,祈愿自己已表现出超常才智的儿子能够入读最好的学校。在这种情况下,阿西莫夫只得选择纽约的城市学院,一所水平更差但却免费的大学,并且它向犹太人敞开大门。
然而,事情很快就发生了转折。塞思洛学院寄来了录取通知,并且承诺给阿西莫夫提供奖学金。于是,他放弃了城市学院,入读塞思洛学院。大学初期,阿西莫夫仍然延续着对历史的迷恋,一度向往能够成为一名专业历史学家。可静下心来一想,又不能不顾及现实的生计。因而他决定要当一名科学家,那样就有机会在工业企业或者在某个重要的研究机构里工作,有可能挣很多很多的钱。[3]
《人生舞台——阿西莫夫自传》封面

不过,为给将来就读医学院做准备而选择的动物学专业,后来被证明是阿西莫夫犯的“比较大的错误之一”:他对解剖动物的残忍和血腥充满了恐惧,始终无法直面相关课程的学习。就这样,他窘迫地度过了大一学年。过后不久,塞思洛学院被关闭了。
从大二开始,阿西莫夫搬到另一个校区继续学习,同时也迎来了转专业的机会。在物理学和化学之间,他最终选择了化学。原因是物理学更加数学化,他觉得这并非自己所擅长,而化学则不然,虽说谈不上有多喜欢,但却可为下一步申请入读医学院带来方便。由此,化学成了阿西莫夫的新专业。只是,这个智商很高的天才,动手能力却不太灵光,正如他晚年时所评述的那样:“我在实验室里简直就毫无希望。我根本就不适合做实验。做实验的时候,我比班上所有的人都笨拙,不够专业。”[4]
又遇挫折
伴随着短篇科幻小说的创作,阿西莫夫完成了大学学业,最终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可以沿着既定路线向医学院进军了。但是,挫折再度出现,他申请的纽约地区的5所医学院全部拒绝了他。恋家的阿西莫夫并不打算去外地继续读书,哪怕是有医学院会录取他。与此同时,他对自己是否适合学医也产生了怀疑,作为医生,毕竟是无法避免跟疾病、伤口和血液打交道的。

少年时代的阿西莫夫


于是,阿西莫夫转而申请进入研究生院攻读化学学位。可困难仍然存在:本科阶段他修读的课程是为申请医学院准备的,上的化学课课时不够。而没有修过物理化学这门课程,就无法在研究院申请攻读化学学位。
偏偏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的系主任对阿西莫夫很不“感冒”,甚至可以说很不喜欢,这大概是由于天才的通病——桀骜不驯吧。为了劝退阿西莫夫,这位系主任专门设置了几道难关:非要他补上物理化学的学分不可,而且要学习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课程,成绩都必须在B以上,否则完全得不到学分——这结果无异于白白浪费时间和学费。
阿西莫夫别无选择,顽强执著地应战。他修了路易斯·P·哈米特教授的物理化学课,成为那个大班里仅有的三个得A的学生之一,仅仅过了半年就从试读生转成了正式的研究生。这位20岁的天才展现了自己强悍的学习能力,并且赢得了系里其他人的同情,他称那是他“取得的最后一个学业上的胜利”。

说“最后”,是因为从研究生二年级开始,阿西莫夫就认识到学术上的成就比分数和考试成绩更加重要,并且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做化学专才,因为自己具有通才的特质,几乎对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了解。他觉得他在学校和图书馆里所做的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是在许多领域打下了知识和理解的基础。“我周围的那些化学研究生在化学上全都比我好。可他们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在很多方面的知识几乎是文盲,而我在这些方面十分谙熟。” [5]

在当时情况下,阿西莫夫并没有通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考试,而仅以得到的硕士学位毕业。不过,在战争风云密布的环境里毕业即失业的压力下,他又不得不另作盘算,争取到了第二次考试的机会。幸运的是,这次他通过了!1942年2月,阿西莫夫终于获得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并找到了愿意指导他的老师。但是,在这之前两个多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不得不中断即将开始的博士学业,进入美国海军航空兵实验站的化学实验室工作。
“猎枪曲线”不是开玩笑
在中断学业4年之后,阿西莫夫重新回到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开始攻读博士学位。这又跟当年愿意接纳他的研究导师查理·R·道森续了前缘。对于特立独行、不受教授们待见的阿西莫夫,道森教授却看他很顺眼,觉得他是个很有趣、很有想法的人,甚至还向别的教授夸奖他,指导他学习时也极富耐心。其间还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阿西莫夫的恩师道森教授

在阿西莫夫开始学习实验技术时,他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在变化的条件下进行一系列观察,然后把结果标绘在图纸上。理论上讲,这些数值应该是落在一条平滑的曲线上的,但阿西莫夫得出的结果不是这样:数值在图纸上很分散,好象从猎枪中射出来散布其上。阿西莫夫戏称为“猎枪曲线”,没做任何“修饰”就交了上去。间隔4年后回到实验室时,阿西莫夫发现道森教授仍保存着他的“猎枪曲线”,并拿出来给别人瞧。他羞愧地恳请教授别拿他来开玩笑,教授却很严肃地说:“我不是同你开玩笑,艾萨克,我是在夸奖你的诚实。”[6]

这件事对阿西莫夫触动极大。暮年他在自传中提及道森教授时写道:“他活着看到了我成为什么样的人物,拥有我呈献给他的书,我在许多地方用文字表达我对他的颂扬。……实际上,他告诉我说——带一点颇有感情色彩的夸张,最后事实证明,他最大的荣耀是我曾经是他的学生。我无法相信这一点,可我多么希望这是真的啊,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来报答他为我所做的一切。”
再说,在博士生阶段,阿西莫夫主要从事酶催化动力学的相关研究工作。做实验的时候,他犯过把0.2 ml的移液管当成2 ml来使用的错误,从而迟迟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写论文时,当被导师指出首次使用缩写词应该给出相应的全称时,他陷入了尴尬;准备毕业论文时,他才发现这是一项“超级”工程,打印1页文字至少需要半个小时,这还不包括绘图,比他的科幻小说写作速度慢了很多,更有甚者,在导师的要求下他为了更正一个小错误,不得不用打字机重新打印整整6页纸;当答辩时刻终于降临时,忐忑的心情又让一向自信的他答非所问……看到阿西莫夫的这些“吐槽”,想必所有攻读过博士学位的人都会会心一笑。

也还是在博士生阶段,经常需要完成工作进展汇报和文献综述等学术性报告。此时的阿西莫夫充分显露出了科学演讲的天赋,他“如山泉般清澈”的学术报告,不但让所有听众都能听懂,而且不会觉得乏味。这令他的导师非常满意,也给了他自己更大的信心[7]

功夫不负有心人。1948年5月20日,阿西莫夫题为《酪氨酸酶催化邻苯二酚需氧氧化反应失活动力学》(The Kinetics of the Reaction Inactivation of Tyrosinase During Its Catalysis of the Aerobic Oxidation of Catechol)的博士学位论文获得通过,随后他被授予了哲学博士(PhD)学位,相关的研究工作于1950年发表在权威的《美国化学会会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 Am. Chem. Soc., 1950, 72, 820–828)上。

阿西莫夫和家人一道,参加了博士学位授予仪式。但是,个性十足的他拒绝上台领受学位,而只是坐在台下观看,尽管他的父亲非常希望看到儿子在台上的高光时刻。

1948年获博士学位那天,阿西莫夫所写日记


拿到博士学位的阿西莫夫,仍然被找工作所困扰,好在他可以在学校继续以博士后身份做研究工作,这总算是一个暂时的避风港吧。他的博士后研究课题是研发能够替代奎宁的抗疟疾药物,然而他很快发现,申请研究经费很困难,这无疑给他带来了危机感。与此同时,他在继续寻求进入制药公司的工作机会,可等待他的仍然是挫败。

值得庆幸的是,当他给对抗疟疾药物一无所知的邻居讲解自己的博士后课题时,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这触发了他创作非虚构作品的灵感。正是这一机缘巧合,为阿西莫夫打开了从事科普写作的另一扇大门。

在博士后工作的最后阶段,阿西莫夫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科幻小说《天空中的小石子》。此时,他的科研工作也有了转机,源于他的一位忠实读者的推荐。那位读者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免疫化学教授威廉·C·博伊德,他读了阿西莫夫的科幻名篇《黄昏》后被深深打动,给阿西莫夫写信表达敬意,从此二人成为好朋友。正当阿西莫夫为博士后结束之后的出路犯愁时,博伊德教授帮了他。阿西莫夫被推荐到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工作,尽管并非正式教职,相当于现在的项目聘用人员,但是有机会留下来成为正式员工。几番纠结之后,阿西莫夫还是接受了这份新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化学教师生涯。
魅力教师被辞
1949年6月,阿西莫夫入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加入一位教授的课题组,协助教授管理和指导实验室助理和研究生从事癌症与核酸研究,同时讲授生物化学课程。在此期间,他发表了6篇研究论文,其中一篇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会志》(J. Am. Chem. Soc., 1950, 72, 5781–5782),并于1952年获得了助理教授这一正式教职。

与研究相比,阿西莫夫更喜欢教学。他先后开设过11门课程,这些课往往是其他同事不愿意开的、难度较大的课程,这再次显示了他在知识传播和科学演讲方面的天赋。

阿西莫夫的授课极其精彩,能够把枯燥的知识清晰地、轻松地表达出来,因此深受学生欢迎,他的课堂上总是充满了笑声和掌声。甚至在40年之后,还有波士顿大学的学生为无法听到阿西莫夫的课而感到惋惜。

更为难得的是,阿西莫夫总是能够在下课铃声响起时讲完最后一句话,这种“恰到好处”成为了他后来众多公开演讲的一大特色,他把这种“绝活”归功于当年担任化学教师的历练。

教学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编写教科书,阿西莫夫与另外两位同事合作编写了一部名为《生物化学与人体代谢》的教材,并且再版两次。教材编写过程给了阿西莫夫更多的在科普作品写作方面的体验,为他后来从事广泛的非虚构写作奠定了基础。

尽管早在1955年阿西莫夫就获得了副教授的终身教职,但是活跃的业余创作还是耗费了他不少精力,课题组负责人和校方对他很不满意,无法接受他减少或放弃研究工作(研究意味着政府批拨经费),只从事教学的想法。随后,发生了一件极富戏剧性的事情——

1957年12月18日,阿西莫夫被召到院长的办公室去最后摊牌。心高气傲的他跟院长理论说:“基弗博士,作为一位科学作家,我非同凡响。我打算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作家,我将会给医学院增光……”那位院长先生,笃定把阿西莫夫的话理解为对医学院无礼的嘲讽了,于是放出这么一句:“我们这所学院供养不起一位科学作家。你的任职到1958年6月30日结束。”[8]由此,阿西莫夫结束了9年的化学教师生涯。

不过,学术委员会同情他的遭遇,投票表决同意保留他的教职。但是学校工作无法进行了,工资当然也就没有了。从此以后,阿西莫夫开始专职从事科学写作。
成为世界级的大师
30多年过后再回首,对于自己在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那番“遭遇”,阿西莫夫这样写道:“倘若他们不来惹我,我生性谨慎,会一直待在学校里,强迫自己把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面。他们解脱了我,把我推上了职业作家的道路,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深信莱蒙和基弗没有丝毫为我好的心思,可我不计动机只讲效果。因此我早就原谅他们了。”

1973年,阿西莫夫(中)参加一档谈话节目


事实上,“转折点”之后,阿西莫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变得越来越大。1979年10月,鉴于阿西莫夫已经成为全美乃至世界著名的科普巨匠和科幻小说大师,并且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波士顿大学主动将虽然保留了教职,但已多年不在学校授课和做研究工作的阿西莫夫晋升为正教授。1989年春,身为社会名流的阿西莫夫应邀参加波士顿大学建校150周年庆祝会并给学生作报告,受到热烈欢迎。此时,距离他“出走”已经过去整整30年。[9]
阿西莫夫(中)在母校哥伦比亚大学接受荣誉学位

虽然阿西莫夫当年被迫放弃了化学教师的职位,但是这段工作经历给他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任教期间,阿西莫夫就开始了非虚构作品的创作,也就是基于科学事实面向大学生以及社会大众读者传播科学知识,这方面创作取得的成就堪与他的科幻小说创作相媲美。

起先,他的科普作品以他的老本行化学为主题,陆续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教育期刊》(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上,内容涉及生物化学、放射化学、地球化学等等,读者对象是大学生和化学教师。这之后,阿西莫夫在科普创作上一发不可收,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甚至历史、宗教、文学等多个领域都有所涉猎,形式包括报刊上的专栏文章、随笔、书评、图书等,读者对象也扩展到了社会公众甚至少年儿童。

在化学及生物化学领域,阿西莫夫出版了16部科普著作,这些作品被誉为化学教师的资源宝库,是很好的化学教学参考资料[10]。值得一提的是,他在1958年出版的化学科普作品《碳的世界》(The World of Carbon),1973年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给中国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1]这也是阿西莫夫科普作品的第一个中译本。

1969年,阿西莫夫出书达到100部。这第100本书,是他出版的前99本书的辑要。


以自己的天才和勤奋为基石,在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两个创作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级的大师。毫无疑问,他的化学专业背景为他的成功注入了动力,他的化学生涯带给我们启迪,值得我们回味。

(本文图片由尹传红提供。)
作者衷心感谢科普时报社社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先生对本文的精心审阅和修改。尹先生作为阿西莫夫研究专家补充了阿西莫夫职业生涯的许多细节,特别是阿西莫夫与导师交往的重要材料,使得本文得以全面反映阿西莫夫的化学生涯。

参考文献

[1] http://awardsandwinners.com/winner/?winner=isaac-asimov&mid=/m/03rx9
[2] https://www.universeguide.com/asteroid/8241/asimov
[3] [4] [5] 艾萨克•阿西莫夫 著, 黄群 许关强 译. 人生舞台——阿西莫夫自传.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9.
[6] 艾萨克•阿西莫夫 著, 张瑚 译. 无穷之路——阿西摩夫科普作品选.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1.
[7] Isaac Asimov. In memory yet green. New York: Doubleday & Company Inc., 1979.
[8] [9] 尹传红. 做自己能做得最好的事情.  科普时报, 2019. 10. 11
[10] Edward L. Waterman. An annotated Asimov: A resource bibliography for chemistry teachers. J. Chem. Edu., 1981, 58, 826-827.
[11] 卞毓麟. 伟大的科学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 百科知识, 1995, (04), 53-55.

本文2024年12月18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 返朴 (他因业余爱好丢掉教职,却把自己修成了大师),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 扩展阅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科学注——甲戌中秋偶成 ︱卞毓麟

【百万播放】5G的这些应用,让美国极力阻扰中国的发展 | 袁岚峰

袁岚峰2019年终演讲:迎接中国科技领先的时代 | 观视频工作室




风云之声


科学 · 爱国 · 价值

风云之声
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科学素养,家国情怀,横跨文理,纵览风云。《周易·文言》:“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