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到语音”AI也能“同声传译”;BMI落伍了!医学专家建议重新定义肥胖 | 国际科研周报

科技   2025-01-19 10:00   北京  


来源:环球科学、中国科学报、参考消息
“语音到语音”AI也能“同声传译”?如同科幻小说中的“巴别鱼”


Meta的“无缝交流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SEAMLESSM4T的单一模型,支持多达101种语言之间的多种翻译模式SEAMLESSM4T可支持语音到语音(识别101种语言并翻译为36种语言)、语音到文本(101种语言译为96种)、文本到语音(96种语言译为36种)、文本到文本(96种语言)的翻译,以及自动语音识别(96种语言)。在语音到语音的翻译中,SEAMLESSM4T的文本翻译比现有系统准确度要高23%。这一AI模型可过滤背景噪声并适应说话者的差异

该模型填补了语言覆盖方面的空白,且性能优于现有其他系统。该成果为快速通用翻译铺平道路,其资源公开可用(用于非商业用途),以协助进一步研究包容性语音翻译技术。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5-01/16/content_583470.htm?div=-1

发现最短命的原子,寿命仅60纳秒


来源:G. Otto/GSI
近日,德国研究人员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表示他们发现了一个寿命仅为60纳秒的超重原子核,𬬻-252该原子核会自发裂变,并且寿命比之前寿命最短的原子核短了2个数量级。研究人员总共观察到27个𬬻-252原子,其基态寿命仅为60纳秒,在超重原子核中属于寿命较短的元素类型——例如第117号元素鿬与第118号元素鿫的寿命均在几毫秒左右。
研究团队用钛-50离子脉冲轰击铅-204制成的箔靶,他们尝试了4种不同能量的离子脉冲,成功通过核聚变制造了𬬻-254。𬬻-254不稳定,会失去1个中子变成𬬻-253或失去2个中子变成𬬻-252。按照目前对同位素的定义,原子核必须稳定存在10-14秒以上,允许电子进入壳层结构,才能被称为原子。另外,𬬻-252是𬬻元素中中子极度缺乏的同位素,而这项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改进中子缺乏的𬬻同位素的裂变模型,也可以改进对富含中子的超重核裂变半衰期的预测。
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34.022501
科学家找到肺癌转移“元凶”


来源:德新社

据德国《青年世界报》报道,尽管吸烟人数下降,但吸烟仍被视为很酷很性感的事然而,吸烟大幅增加患癌风险,多数肺癌患者因吸烟致病。癌症晚期常发现转移灶,比利时鲁汶大学生物医学家莎拉-玛丽亚·芬特团队发现,原因之一在于天冬氨酸使癌细胞更易定殖。其研究成果在英国《自然》周刊发表。

团队从小鼠和人类身上采集侵袭肺部转移灶样本,发现癌细胞中遗传物质转化为蛋白质的程度远高于健康细胞,其中胶原蛋白促进了癌细胞在肺部的生长。肺部的天冬氨酸激活受体,推动胶原蛋白合成。该发现有助预防转移,芬特表示,针对该机制的药物有望应用于临床。

https://www.media.xinhuamm.net/statics/h5-news-media/index.html#/pages/newsWebView/newsWebView?date=2025-01-14%2016:28:42&id=6cf4495385f245859a36c78721501deb&contentType=1&isMedia=false&contentId=&siteId=2b0cbbb1d563414393513f147f7e9799
用AI设计的蛋白质中和蛇毒


来源: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根据WHO的数据,每年有约10万人因毒蛇咬伤死亡,还有更多人因此永久性残疾。目前,用于治疗蛇咬伤患者的抗蛇毒血清均来自动物血浆,往往成本高昂、疗效有限,并且有不良副作用。而且不同种类蛇的毒液不同,需要在世界不同地区定制治疗方法。而近日,在《自然》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由去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戴维·贝克(David Baker)领导的研究团队结合AI,通过新方法制造出了可以中和蛇毒中致命毒素的新蛋白质,或可成为相比传统抗蛇毒血清更安全、更有效的替代品。
这项研究的针对的是一类重要的蛇毒蛋白质—三指毒素(three-finger toxins),这类毒素往往会避开免疫系统,是传统抗蛇毒血清失败的主要原因。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分子能抵御小鼠体内致命剂量的三指毒素,让小鼠达到80-100%的存活率,具体取决于确切的剂量、毒素和设计的蛋白质。这项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加速的蛋白质设计可用于中和那些难以对付的有害蛋白质。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5-01/17/content_583520.htm?div=-1

食用大量加工红肉增加患痴呆症风险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在长达43年的随访中,饮食中含有大量加工肉类(例如培根和香肠)的受访者患痴呆症的风险增加13%。1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医学杂志《神经病学》上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用坚果、豆类或鱼类等蛋白质来源替代加工红肉可将痴呆症风险降低约20%。
这项由麻省总医院布莱根分院等机构共同开展的研究纳入了133771名基线平均年龄49岁的参与者,研究发现食用大量红肉尤其是加工红肉会增加痴呆症风险。通常一份红肉约85克,每天平均食用1/4份或更多加工红肉的人风险更高。研究还显示,加工肉类消费量大的人群认知功能较差,平均每天食用一份会加速认知衰老约1.6年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5-01/16/content_583471.htm?div=-1
老想吃糖与一种肠道菌群有关?


来源:pixabay
动物在生理学上有嗜糖倾向,但不受管理的糖偏好会增加糖摄入,导致血糖升高,代谢病风险增加。过往研究显示,我们对不同食物的渴望源于肠道传给大脑的信号,肠道是传递饮食偏好的一个关键器官。最近,《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一种可能与减少饮食糖摄入相关的肠道细菌。该研究基于人类和小鼠研究,有助于开发能管理肥胖症以及2型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疗法。
研究团队分析了18只诱导糖尿病的小鼠和60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并与健康对照组(包括24名人类对照)进行了对比。他们发现,糖尿病小鼠和人类血液中的FFAR4水平更低,这是一种能激活GLP-1(一种调节血糖和食欲的激素)分泌的蛋白。研究团队观察到,小鼠中FFAR4的水平低与更爱吃糖有关。他们还发现,FFAR4水平低会降低肠道微生物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及其代谢物泛酸盐的肠道丰度。在小鼠模型中,研究者发现,泛酸盐负责GLP-1分泌以及后续FGF21的分泌,FGF21是一种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肝激素,而下丘脑是控制喂食行为的脑区。他们通过向糖尿病小鼠喂食泛酸盐或是在糖尿病小鼠中种植普通拟杆菌验证了这种复杂的肠-肝-脑连接,这两种方式都被发现能显著减少它们寻求糖的行为。作者指出,仍需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分析这种肠-肝-脑轴是否能作为控制代谢疾病的治疗靶点。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4-01902-8
“量子冰箱”可高效重置量子比特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与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量子冰箱”,可高效重置量子比特,并利用“冰箱”组件间的热流作为动力源,保持低温工作环境。该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杂志上,为下一步研制可靠的量子计算机铺平道路。

量子比特极易受热量和辐射影响出错,传统重置方式温度为40—49毫开尔文(mK),而新研究将量子比特冷却至22mK,显著减少初始错误。团队采用“量子制冷”技术,利用两个额外量子比特实现自动化冷却,几乎无需外部干预。一个量子比特连接温暖部分提供能量,另一个吸收多余热量。该方法降低了初期错误率和整体计算过程中的纠错需求。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5-01/14/content_583378.htm?div=-1
氙气或可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即将开展


目前,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大多数治疗方法都针对大脑中聚集的淀粉样蛋白板块和tau蛋白纠缠。而最新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的研究发现,吸入氙气可减少神经退化,并对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前小鼠模型具有保护作用。在健康志愿者中开展的I期临床试验将于2025年初开始。
在这项研究中,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接受了氙气治疗。氙气常被用作麻醉剂和治疗脑损伤的神经保护剂。氙气可穿透血脑屏障,从血液直接进入大脑周围的液体。研究小组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吸入氙气可减少脑萎缩和神经炎症,改善小鼠的筑巢行为。氙气还能诱导和增强保护性小胶质细胞的反应,这种反应与清除淀粉样蛋白和改善认知能力有关。这些发现表明,氙气吸入作为一种治疗方法,具有改变小胶质细胞活性和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变性的巨大潜力。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translmed.adk3690
BMI落伍了!医学专家建议重新定义肥胖 或影响减肥药的处方范围


来源: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

15日,《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在线发表“临床肥胖症定义和诊断标准”重大报告。该报告称,当前医学上诊断肥胖的方法主要依赖于身体质量指数(BMI),而BMI并不是衡量个人健康或疾病的可靠指标单纯依靠BMI诊断肥胖可能会导致误诊,并对肥胖患者和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多位医学专家提议对肥胖的诊断方式进行彻底改革,希望不再是仅仅依赖体重,而是将心脏健康等更广泛的测量指标纳入在内。报告已经得到了世界肥胖联合会、美国心脏协会、英国皇家医师学院等76个组织的支持。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311858646808196&wfr=spider&for=pc
“燃烧”脂肪关键机制发现


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团队在《自然·通讯》发表研究发现,一种名为MCJ的线粒体蛋白控制棕色脂肪产生热量的机制,这有助于探索预防肥胖及相关代谢疾病的新方法。棕色脂肪负责产生热量维持体温,过去研究表明激活棕色脂肪有助于预防肥胖。此次研究发现,去除MCJ蛋白的肥胖小鼠产生更多热量且体重减轻,移植不含MCJ蛋白的棕色脂肪也能成功减轻体重。没有MCJ蛋白的小鼠能避免肥胖引起的健康问题,如糖尿病或血脂升高。研究人员认为,MCJ蛋白或成为治疗肥胖相关疾病的新靶点,因为去除MCJ蛋白能激活分解代谢通路,增加脂肪、糖和蛋白质的消耗,从而在棕色脂肪中产生热量。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5-01/14/content_583383.htm?div=-1

精彩内容回顾

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病的配伍特点有哪些?机器学习模型的答案在这里→ | 科技导报

基于患者偏好分析复合终点评价:中医疗效评估新方向 | 科技导报

真实世界研究伦理考虑:聚焦中医临床实践困境与破局 | 科技导报

从真实世界研究到临床应用:便秘中医处方的探索与突破 | 科技导报

传承新视野:中医经方医案的数据化探索 | 科技导报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科技导报》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主要刊登《科技导报》期刊内容要点,报道热点科技问题、科技事件、科学人物,打造与纸刊紧密联系又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平台。
科技导报公众号聚集了数万名专心学术的未来之星和学术大咖,添加编辑微信,让优秀的你有机会与志趣相同的人相遇。


科技导报
中国科协会刊—《科技导报》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