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表面在-153℃时就开始融化;百项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将于2025年推广应用 | 国内一周科技导读

科技   2025-01-18 10:01   北京  


来源:央视新闻、光明日报、新华社等

西南首例!10岁女孩植入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血管科团队成功为一名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患儿植入一枚新型心脏起搏器,这是西南地区首例儿童植入无导线可回收心脏起搏器,也是目前全国植入血管最细、年龄最小的患者。

据了解,该新型起搏器长度仅3.8厘米,直径6.5mm,重量仅2g,通过头端1.63mm的螺旋电极旋入心肌发挥起搏作用,为儿童患者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带来了更大的益处。与传统起搏器相比,其优点在于仅通过微创方式经股静脉将起搏器植入右心室,无需切开皮肤及导线;此外,该起搏器电池耗尽后亦可通过微创方式回收,使用寿命为17到20年。

https://www.news.cn/politics/20250116/2fea5bee74e641bda7817f0531615495/c.html

我国已与相关国家共建70余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2024年,我国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中外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达118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总数达70余家,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据介绍,当前,我国科技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稳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年居世界第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新成果,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位列第11位。

同时,我国开放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国际科技合作倡议》面向全球发布,“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第四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启动建设。我国科学界牵头发起的“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成员分别达27个和58个。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核心部件、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首批中方实物贡献陆续交付。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231320965317760&wfr=spider&for=pc

17年来首次修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有新变化


来源:经济日报

2025年1月1日起,修订后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继2007年4月1日《条例》实施以来,17年来的首次修订。钱从哪里来?此次修订后,《条例》第四条规定了自然科学基金的来源:主要来源于中央预算拨款,鼓励地方政府、企业以及其他组织以联合资助的模式投入资金,以及鼓励社会力量捐赠。钱要怎么花?《条例》强调科学基金支持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并在第八条中明确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青年人才。钱该怎么管?《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三十八条等条款涉及依托单位,主要有放宽依托单位注册的范围、强化依托单位管理职责、加大对依托单位违规行为惩处力度等变化。

http://paper.ce.cn/pc/content/202501/15/content_307641.html

为“人造太阳”提供科技利器 参数水平最高直线等离子体装置投入运行


来源:央视新闻

1月14日,位于安徽合肥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项目关键子系统“偏滤器等离子体与材料相互作用研究平台”完成测试验收,超导直线等离子体装置全面建成并开始投入运行。经实验现场测试、专家评审,该装置各项性能指标国际领先,最大粒子流大于10的24次方每平方米每秒,单次放电时间超过1000秒,最高中心磁场高于3特斯拉,是目前国际上综合参数水平最高的直线等离子体装置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6107606676019788912&t=1736838164479&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copy_url&track_id=010501d7-2d9a-4650-bb2a-26fb6a476583

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上线


日前,“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第一版正式上线。因子库由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牵头建设,将为社会各界开展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方便各类主体开展碳排放核算,有效降低全社会碳排放核算成本,增强碳排放核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升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

据悉,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是核算碳排放的重要参数,发布和定期更新全面、准确、透明的因子库,是建立统一规范碳排放核算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次发布的因子主要为行业企业排放因子,用于核算企业或者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国家制定发布的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标准以及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行业企业核算技术规范中排放源和分类相衔接。具体包括燃料燃烧、煤炭生产、碳酸盐使用等直接排放因子,以及净购入电力等隐含排放的间接排放因子,涉及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以及含氟气体等温室气体。为方便用户使用,因子库还提供了“按排放源类别”和“按行业企业类别”两种因子分类方式。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1/15/nw.D110000gmrb_20250115_6-08.htm

我国自主系统创立 全球全学科顶级期刊列表发布


来源:央视新闻

11日,全球全学科顶级期刊列表在深圳对外发布,这也是我国科学家自主系统创立和发布中国视角的全球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体系高质量期刊评价标准是科学研究的“指挥棒”。长期以来,期刊列表普遍采用大范围专家调查问卷的方法来评价期刊,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期刊评价的多维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新模型、新方法。按照这一评价体系,科研团队发布了包含有129本全学科顶级期刊在内的列表。

据介绍,截至目前已采集大概有1亿条期刊的论文元数据,元数据也构成了期刊评价的一个基础。2025年,团队还将发布其他子学科的期刊列表,包括像物理、化学、材料学等。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910039276557745555&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copy_url&track_id=8829da5e-06d1-431e-9ef7-a04ff0b3c623

跨物种研究揭示人脑演化新线索


来源:摄图网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脑网络组研究团队联合国内外多个科研机构,基于先前提出的利用脑连接信息绘制脑图谱的基本思想,成功绘制出黑猩猩脑网络组图谱。研究团队利用这一图谱重建了同源白质纤维束,为人类和黑猩猩构建了连接指纹图,为在亚区级别进行细粒度的跨物种脑连接差异分析以及识别相关的白质束提供了可能。研究团队进一步检查了每个物种脑连接模式的广泛侧化,将这些模式与物种间连接性差异的关系对齐到一个共同的空间中,由此顺利识别出与物种间连接性差异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黑猩猩脑网络组图谱揭示了与人类大脑皮层显著不同的连接模式,特别是在外侧颞叶和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这些差异与大脑皮层扩张的模式不同,表明大脑皮层演化中的连接性变化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为复杂和微妙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5-01/15/nw.D110000gmrb_20250115_3-08.htm

百项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将于2025年推广应用


据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消息,水利部2025年计划启动编制水利技术标准60项,推广应用100项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加强新技术新设备研发运用。

会上,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还提及了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构建国家水网工程体系及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议题及重点工作。2025年将启动水利工程建设等以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聚焦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开工建设省级水网骨干工程,并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行动。

此外,计划完成88条(个)母亲河(湖)复苏任务,并加强地下水综合治理及水土流失治理。会议强调坚持“四水四定”原则,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和节水条例,建立健全农业、工业节水制度体系及城镇节水降损制度体系,以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143650270694688&wfr=spider&for=pc

铌资源综合利用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消息,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以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湖北省人民政府开展鄂西北竹山—竹溪地区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综合利用技术攻关,攻克了铌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将盘活铌资源92.9万吨,实现庙垭超大型铌—稀土矿床经济利用

鄂西北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推广应用,将为我国低品位难利用铌资源提供经济可行的技术路径,这对我国铌资源自给自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有重大意义。铌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特点,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及核能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关键金属,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我国已经探明470万吨资源量,集中分布在内蒙古白云鄂博、湖北两竹地区、江西宜春、新疆拜城、陕西华阳川等地区。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pc/content/202501/14/content_30051654.html

冰表面在-153℃时就开始融化


由北京大学团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qPlus原子力显微镜,通过探测极其微弱的高阶静电力,在国际上首次“看到”冰表面的原子结构,并揭示其在-153摄氏度即开始融化的奥秘。

该工作颠覆了人们对冰表面结构和预融化机制的传统认识。冰表面重构所引入的高密度分布畴界,促进了预融化的发生,使得冰表面在极低的温度——-153℃左右,就开始变得无序,这个现象产生的温度远低于之前研究普遍认为的-70℃左右。考虑到预融化开始的温度与大气层中的地球最低温度相当,这表明在自然环境中,大多数冰表面已经处于预融化的无序状态或者准液态
北京大学团队还证实世界上存在“无摩擦”的冰——利用这一设备,他们首次发现二维冰在石墨烯表面上的超润滑行为,澄清了低维受限条件下超快水传输特性的根源。

https://tech.gmw.cn/2025-01/16/content_37801097.htm

最新高校人员任免动态一览表:


王宏斌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官网

日前,广州中医药大学网站“现任领导”栏目更新信息显示,王宏斌已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https://www.gzucm.edu.cn/xxgk/xrld.htm

范大明(来源:西南大学官网)

近日,西南大学官网“现任领导”栏目更新信息显示,“80后”学者范大明已任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负责研究生教育、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等工作。

https://www.swu.edu.cn/info/1005/21082.htm

精彩内容回顾

镇肝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病的配伍特点有哪些?机器学习模型的答案在这里→ | 科技导报

基于患者偏好分析复合终点评价:中医疗效评估新方向 | 科技导报

真实世界研究伦理考虑:聚焦中医临床实践困境与破局 | 科技导报

从真实世界研究到临床应用:便秘中医处方的探索与突破 | 科技导报

传承新视野:中医经方医案的数据化探索 | 科技导报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科技导报》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主要刊登《科技导报》期刊内容要点,报道热点科技问题、科技事件、科学人物,打造与纸刊紧密联系又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平台。
科技导报公众号聚集了数万名专心学术的未来之星和学术大咖,添加编辑微信,让优秀的你有机会与志趣相同的人相遇。


科技导报
中国科协会刊—《科技导报》官方账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