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路上·第17期丨“两江”情缘浓 帮扶谱新篇

文摘   2024-11-07 18:39   四川  

帮扶工作是我国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内江深入实施驻村帮扶、结对帮扶、“组团式”帮扶和科技帮扶工作,尽锐出战,一大批帮扶干部用心用情奋战在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科技创新等一线,用智慧和汗水显示责任与担当,用奋斗和拼搏践行为民情怀。

“甜城先锋”微信公众号开通“帮扶路上”专栏,分享帮扶干部践初心、勇担当、显真情的动人故事和精彩瞬间。

今日推出第17期。


金秋十月,在巴中市通江县兴隆镇翰林村茶叶产业园,工人们正在对大宗茶鲜叶进行加工。而在往年,由于缺乏采茶工和加工技术,通江的茶场只采一季春茶,夏秋季节的大宗茶一直被当成“废叶”修剪。

这样的改变,从内江市结对帮扶通江县工作队(以下简称“工作队”)的到来开始……

2021年,四川省启动省内对口帮扶,内江市对口帮扶通江县。近四年来,内江和通江在帮带人才、夯实基建、拓宽市场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作队调研通江县茶叶发展情况。供图/受访者

教育医疗补短板

“同学们,听听《银耳姑娘》这首歌,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前不久,在通江县实验小学三年级13班的一堂《我的家在这里》道德与法治课上,工作队队员、通江县实验小学副校长邱明波正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程学习。

作为该校思政课建设负责人,这堂课的开场,便是邱明波探索上好思政课的一个设计。“通江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银耳姑娘》是通江本土原创歌曲。用这首歌来互动,为的就是加深学生对通江本土文化的认识,不断激发文化认同感,培养家国情怀。”邱明波说。

三尺讲台虽小,但帮扶责任重大。一年又一年,一位位来自内江的老师带来新理念、新方法,持续为通江基础教育赋能。近四年里,工作队已帮助通江县培训骨干教师300余人次、骨干校长3名、学科带头人20人。

教育帮扶逐步推进的同时,医疗帮扶也点亮了当地百姓的健康路。今年上半年,通江县中医医院成功实施了一例颈椎前路手术,填补了该院此项技术的空白。本次手术的主刀医生,便是内江市中医医院脊柱二科主任医师金晓波。

2023年6月,金晓波来到通江后,任通江县中医医院副院长,负责骨科诊疗等工作。在他的示范带领下,该院对部分手术进行了规范、改良。其中,开展腰椎后路融合手术时间从4小时缩短为2小时,病人出血量从600毫升降至200毫升。

在带来高超医疗技术的同时,如何推进骨科科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是金晓波一直的思考和探索。骨科涉及面广,内江市中医医院共设置了9个骨科科室,但通江县中医医院目前仅有一个。因此,金晓波计划以“上肢+脊柱+烧伤”“下肢+关节+运动医学”为标准,将骨科细分为两个科室,让不同学科能集中精力研究医疗技术,更好地为病人开展服务。

内江—通江联合教研活动交流座谈会。图/罗心琦

产业发展结硕果

10月底的一个清晨,翰林村茶叶产业园正在进行锄草施肥。初升的阳光透过树梢,洒在一垄垄茶树上。

通江县位于大巴山南麓,高海拔、日照足、富含硒,是四川省优质富硒茶重要产区和20个产茶重点县之一。经过前期多次调研,工作队发现,尽管通江的种茶历史悠久,但不少中小规模茶园还存在现代化管理水平不足、效益不佳、品牌不响等短板。因此,工作队在通江县3镇6村开展规模化种茶,建立内江通江茶旅融合产业园,围绕茶叶育苗、管护、标准化和规范化转型升级,助力漫山“绿叶”变“金叶”。

通江雪鸿堂茶业有限公司是内江帮扶通江的一大重点项目,于2023年3月建成投用。该公司建成日加工1万斤鲜叶的名优茶生产线、日加工4万斤鲜叶的大宗茶生产线各1条,可基本满足全县茶叶加工的需要。

为何打造这样一个项目?“茶叶采摘,主要分清明前后的名优茶和夏秋季节的大宗茶。其中名优茶产量低、单价高,大宗茶产量高、单价低。”通江雪鸿堂茶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朱兆舜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亩茶园采大宗茶600斤,按照每斤1.2元计算,仅大宗茶就能亩增收约700元。因此,建立一条大宗茶加工生产线,能让全县的大宗茶有“用武之地”。

一项项举措的实施,一个个项目的落地,让通江茶产业焕发勃勃生机,高山富硒茶“绿色名片”持续擦亮。如今,通江全县发展茶园面积15万亩,逐渐形成“一核三片一中心”产业布局。

民生帮扶攀新高

走进通江县春在镇棋子顶村,干净整洁的村道,宛如蜿蜒的丝带,连接着家家户户。蜜柚、耙耙柑等果树种满山坡,一幅路畅、业兴、景美、人和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以前的环境可不是这样。”棋子顶村村民李鹏生回忆,过去的棋子顶村,产业没有形成集群,周围的环境更是乱糟糟。

改变得益于工作队把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对口帮扶的基础性工程,以垃圾清理、村容村貌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作重点,着力改善村容户貌。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事关广大群众根本福祉、农村文明和谐。”棋子顶村党总支书记倪尚鑫说,全村以聚居点为核心,已改造提升184户住房及庭院环境,同时组建红白理事会等各类自治协会7个,以村民自治为抓手,让文明之风吹进百姓心坎。

聚焦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队还千方百计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山地梅花鸡养殖,是通江县一大重点发展产业。针对全县农村劳动力不足和务工难问题,工作队创新提出了“帮扶换岗”模式。

“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给予企业、养殖大户发展上的资金支持,但企业须为当地群众提供相应的基础就业岗位,打消部分企业、养殖大户唯补助做产业的投机念头。”工作队介绍,这种模式推动了当地500余户村民全面参与孵化、养殖、销售等产业全链条,有利于产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产业发展到乡村振兴,从基础设施到人才建设,在结对帮扶的道路上,“两江”正携手奋进,共奔幸福路。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

甜城先锋
打造党员干部“手掌上”的“教育平台”和“服务平台”,采取碎片化、故事化、形象化相结合的方式,将学习教育资讯准确、及时、便捷地传递到基层党员,推进党员教育全覆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