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陟黄河飞龙,黄河文化之乡又一张耀眼的名片(上)
文/李从喜
滔滔黄河奔腾不息,进入黄河中下游分界处武陟县,开始形成地上悬河。武陟县自古以来成为治黄重地,黄河文化积淀厚重,2013年5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武陟为“中国黄河文化之乡”。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黄河挟带的黄土泥沙与黄河支流沁河挟带的太行山泥沙在武陟交融、沉淀、淤积、酝酿,形成武陟兼收并蓄的独特气质,驰名中外的四大怀药,武陟油茶、砂锅、菡香大米、黄河酥梨、芝麻糖等舌尖上的美味,应运而生,还有无处不在黄河文化地标,而黄河飞龙就是黄河文化之乡又一张耀眼的名片。
一
西陶镇位于武陟县西南部,是驰名中外的四大怀药种植、加工、购销、运输基地之一,人多地少,当地做怀药生意者多。此地离举世闻名的陈氏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不远,尚武之风世代相传。
黄河飞龙的传承创新人杨飞龙1988年1月出生于中州名镇武陟县西陶镇西陶村。
杨飞龙的家族靠做怀药生意和习武兴家立业旺族,他的高祖父杨鸿汶谦虚好学,文武兼备,不仅太极拳功底深厚,而且对少林拳、查拳、长拳、洪拳等触类旁通,博采众长,对族人和弟子因材施教。他在领班参加春节庙会、庆祝丰收等表演活动过程中,被舞狮舞龙的热烈气氛感染,便博采众长,拜师学艺,在本村成立了自己的舞狮队,并将长拳、洪拳、查拳等武术动作创造性转化运用到狮舞表演中,舞武一体,动作更加干净利落、轻盈灵动,表演效果显著提升,独树一帜,声名远播,取名西陶武狮,延续至今。
近山识鸟音,近水识鱼性。杨飞龙从小聪慧过人,耳濡目染,对家传武术和武狮痴迷,又得到祖父杨麦成口传身授,在众多学徒中技艺超群,脱颖而出。2000年6月,12岁的杨飞龙跟随祖父杨麦成应邀赴广州进行武术表演,目睹了正宗南狮的精彩演出。看似轻盈缓慢实则力道十足、极具技巧性的表演动作,特别是梅花桩上惊险敏捷的灵活跳跃,让祖孙二人深受震撼。2003年,15岁的杨飞龙正式南下佛山拜师学艺,深得国家非遗传承人黄钦添老师醒狮技艺真传。
佛山醒狮原名为瑞狮,意为吉祥如意,舞狮是佛山民间文体活动方式之一。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瑞”字方言谐音“睡”,具有民族忧患意识的佛山人便将其改为“醒狮”,标志“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并传至国外。从此,“有华人之处,必有醒狮”,成为扬民族之威、立中国之魂的重要方式。
2007年,19岁的杨飞龙学成归来,第一件事就是把南狮惊险壮观的梅花桩“立起来”。杨飞龙说:“那套梅花桩是我凭感觉做出来的,当时爷爷病重,不能说话,听说我把梅花桩做出来了,立马激动地坐起来拉着我的手,坚毅的眼神看着我,好像在说一定要坚持,一定要做好。”杨飞龙不负重托,将南狮精华融入西陶武狮,促进传统南狮、北狮文化在融合中创造性转化,推动西陶武狮与时俱进,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上档升级后的西陶武狮从造型、头眼身法步到腾挪跳跃、鼓点节奏全部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武狮表演更加热烈奔放,青出于蓝,引人注目,精彩纷呈,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喜爱,好评如潮,声名远播。
武狮表演代表节目大跨度梅花桩飞狮、步步登高、瑞狮爬高杆、口吐字幅等表演更加生动、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极具震撼力和艺术美感。
许多商家开业庆典和新项目开工剪彩,都特邀西陶武狮表演助兴壮威,愈演愈烈。西陶武狮名声鹊起,许多人举办婚庆、祝寿、乔迁新居、添子吃喜面等活动,也提前安排请西陶武狮去增光添彩,烘托气氛,营造祥瑞。
西陶武狮英姿勃发,威风凛凛,气势雄伟,风生水起,催人奋进。杨飞龙积极学习团队管理和市场运作专业知识,带领武狮团队主动适应市场需求,脚踏实地,趁势而上,迅速发展壮大,多次参加市、省和全国舞狮比赛获得大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
武术龙狮不分家。杨飞龙的爷爷杨麦成年轻时不光舞龙舞狮,对踩高跷、戏曲表演等文体活动也饶有兴趣,养成了开阔视野,广泛涉猎,吸取精华,厚积薄发的良好习惯。杨飞龙从小深受爷爷厚爱和言传身教,他没有辜负爷爷的厚望,将西陶武狮发扬光大,成效显著。
飞龙小时候跟爷爷学过舞龙,当时是一群人舞动长龙,很好玩。爷爷给他讲过许多龙的传说和神奇故事,爷爷讲得津津有味,龙成了智慧、勇敢、正义、善良、吉祥的化身,他听得入了迷。他记得9岁时的一个夜晚,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变成了一条小龙,飞上天空,遇到一条龙须飘逸洒脱、龙身矫健挺拔的老龙凌空飞腾,他就紧跟着老龙一起飞呀飞,慢慢地他也长出了小龙须······
第二天早上,杨飞龙把自己做的梦告诉爷爷。爷爷摸着自己的胡须,笑着说:“对呀!等你慢慢长大,就会和爷爷一样长胡须。”飞龙眨着眼睛好奇地说:“我感觉昨晚梦到的老龙就和您一样亲切,不知道是您变成了老龙,还是老龙变成了您。”爷爷听了先是哈哈大笑,然后变得神情庄重,语气坚定地说:“我们中国是东方巨龙,黄河就是东方巨龙的化身,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每个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是龙就要飞上天空,大展宏图。少年壮志当拿云,你要奋发图强啊!”。
爷爷还给他讲了中国是文明古国,有5000多年文明史。近代以来,中国曾经像雄狮一样昏睡百年,像睡龙一样卧地百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唤醒了睡狮,唤醒了睡龙,带领中国人民重振雄风,建立了新中国。我们今天舞狮、舞龙不光是热闹好玩,更重要的是舞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自信心、自豪感,通过舞狮舞龙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让中国龙腾狮跃,繁荣昌盛。
杨飞龙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深刻理解和铭记爷爷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他非常崇拜龙,默默在心中立下誓言:我要像龙一样凌空腾飞,人龙合一,展示飞龙在天的精气神。从长胡须开始,杨飞龙就有意蓄存自己下巴的胡须,他自视自己是龙,胡须就是龙须。许多人初期并不理解他年纪轻轻为什么与众不同留胡须,直到后来看到他人龙合一舞出飞龙在天时,才恍然大悟,对杨飞龙留须明志肃然起敬。
当西陶武狮取得优异成绩时,杨飞龙在荣誉、掌声、鲜花面前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想方设法让舞龙也红红火火欣欣向荣。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2015年夏天,27岁的杨飞龙在农村庙会文艺汇演中遇到了黄河飞龙的创始人和相英与张良两位老师,看到灵动飘逸的黄河飞龙雏形,激发了杨飞龙创新改良舞龙技艺的灵感:传统的舞龙需要多人合力才可以舞动,黄河飞龙采用单人独龙舞法,让龙腾飞,别具一格。
杨飞龙积极探索,把自己学过的一系列武术、舞狮功夫融会贯通,集多家之长,以手舞八卦图、脚踏太极步为基础,编创适合演练的“飞龙九式”,形神兼备,与传统舞龙方式比,黄河飞龙删繁就简,独树一帜,轻巧新颖,便于携带。筒龙是黄河飞龙的神来之笔,使黄河飞龙整体结构精巧,造型简单。表演过程中,通过气流作用,使龙身变得充盈饱满,身强体壮,神气十足。舞者通过高杆延展舞龙高度和表演空间,呈现高空飞龙亦真亦幻的奇妙景象和中华龙的精气神。
黄河飞龙经典节目有中华雄风、龙腾盛世、九龙腾飞、飞龙在天、龙腾狮跃等舞法。节目编排有序,如行云流水,音乐铿锵震撼,如大河咆哮,腾飞的飞龙气吞山河,叱咤风云。
黄河飞龙既可独龙腾空,人龙合一,壮志凌云,又可群龙飞舞,千姿百态,气势如虹,展示黄河川流不息、一往无前的磅礴气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景观。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李从喜,陕西省山阳县人。2002年3月任武陟县西陶镇武装部部长、镇政府副镇长,2013年7月至2022年6月任武陟县黄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喜欢写作,热爱文学,致力于综合研究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太极拳文化、黄河精神、中医健康养生文化,服务社会,创造价值,造福人民。
作者往期作品链接:
李从喜|怀念母亲
《涛声里的梦》
与你相约,不见不散
1、关于投稿:文学作品,均可。作者简介,得有。个人美照,随你。
2、投稿邮箱:1061201688@qq.com ,投稿前关注《涛声里的梦》公众号。
3、声明:只发作者原创作品,内容向上,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涛声里的梦》文学编辑——相 茹
《涛声里的梦》责任编辑——小敏儿
《涛声里的梦》美术编辑——小象象
《涛声里的梦》文字校对——小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