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中|从日本驻郑州领事馆发出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建议

文摘   2024-12-17 17:50   河南  



点上面蓝字关注吧!      
(日本驻郑州领事馆旧址)


从日本驻郑州领事馆发出的“黄河花园口决堤”建议

文/李富中


在郑州银基商贸城东侧有两栋青灰色小楼。


小楼被现代化商厦所环绕,车水马龙,即使是老郑州人也少有人知其历史;楼前立着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的石碑,提醒着它的特殊身份,它就是郑州市东三马路80号——当年的日本驻郑州领事馆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人将这里变成了日本驻郑州领事馆,直到1937年8月9日,该领事馆被迫降旗关闭。


就是这并不显眼的两栋楼,却与举世瞩目的“花园口决堤事件”有着一定的关系......

(花园口扒口处)

领事馆内的发现


1938年2月初,应程潜之邀,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幕僚室主任的何遂同长子何世庸(第一战区政训处侍从秘书)来到长官部所在地郑州,开始几天同两位塔斯社记者住在一个院里,春节后便迁入原日本驻郑州领事馆居住;台儿庄大捷后何遂虽然也很高兴,但对战局的发展却不那么乐观,他担心一旦徐州失守,中原一带一片平原,难以阻挡日寇。


他估计日寇一旦夺取徐州,豫东无险可守,装备、训练相对劣势的中国军队将陷入困境。日军必挟其机械化部队的优势,集重兵沿平汉线直取武汉,沿陇海路西取潼关。如日寇沿平汉线迅速攻占武汉,聚集在徐州的数十万中国军队向西转移将受到严重威胁,使抗战前途增加阴影。


何遂由此想到了“以水带兵”,利用黄河水造一条人为屏障的计划。


恰在此时,何遂从居住的郑州原日本领事馆机要室的遗留档案中,找到了大量完整的黄河水文资料,包括历年水涨水落,历次黄河决口的时间、地点,河水泛滥的流向、淹没地区等记录,并附有地图。


何遂其人


何遂(1888年~1968年),字叙甫,福建闽侯人。


16岁从军反清,19岁加入中国同盟会,28岁奉派赴欧洲参观世界大战,36岁任国民军第三军参谋长、国民军空军司令、北京政府航空署长,授衔空军中将。


1928年5月至1929年底担任黄埔军校“代校务”(代理校长)期间主持修建了“孙总理纪念碑”,亲自挥镐破土;这座今天仍屹立于黄埔军校旧址中央的宏伟的纪念碑,碑东侧所刻孙中山“和平,奋斗,救中国”七字遗训,即为何遂手书。

(孙总理纪念碑)

何遂后任国民政府立法委员、立法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等。


抗日战争开始,程潜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何遂任该战区高级幕僚室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何遂曾先后担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长、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人大法案委员会委员。


第一次建议决堤


在认真研究黄河有关资料后,何遂据此向第一战区高层提出了利用黄河“桃花汛”决口冲击阻止日军的建议。


何遂还带着何世庸一同到开封找第二十集团军司令商震述说他的计划。并将决河阻敌意见写成一份题为《确保西北交通线,阻止日寇于平汉线以东》的建议,交给了他过去的学生林蔚(时任蒋介石待从室第一处主任),请林代呈蒋介石。


这是何遂第一次上书“建议决堤”。


何遂与吴石


何遂最传奇的经历是策反“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


吴石是我党打入国民党内部的最高情报官,被毛泽东称为“密使一号”。


吴石和何遂是生死之交,他是受何遂影响并通过何遂和共产党建立直接关系,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人民解放和国家统一大业,最终壮烈牺牲的。这也是我党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传奇。”


1950年6月10日,被捕前任国民党政府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的吴石在台湾遇害。


何遂子女中,有曾归叶剑英、董必武直接领导的三兄弟


何遂的五个孩子中有三子一女均在抗战初期或解放战争中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利用何遂在国民党的特殊地位,从事地下党工作,获取了大量国民党的秘密情报。


长子何世庸(原名何旭),黄埔军校第十期毕业生,著名民主人士李朗如(《陈李济》大药厂老板)的女婿。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组织安排奔赴延安,进入“抗大”第五期,是一个黄埔军校毕业,又进入过延安抗大(第五期)学习的双料学员。


1939年底,在叶剑英的安排下,他和二弟何世平回到重庆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当时本就在重庆的三弟何康是南开中学党支部书记。由于形势和工作的需要,兄弟三人的组织关系都转至中共中央南方局,由叶剑英直接领导。叶剑英调回延安后,由董必武直接领导。直到1946年末才一起转到中共中央上海局。


1940年7月,何世庸任西北盐务局视察员,赴延安协商调运陕甘宁边区花马驰盐,在延安住了半个月。期间,朱德总司令在饭店和家里两次请他吃饭。


建国后是首任的两广盐务局局长,广东省石油化学工业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石化总公司董事,黄埔同学会总会理事、广东分会会长。


2008年5月8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5岁。


次子何世平(又名何鹏),1938年由周恩来和董必武推荐,赴延安抗大第四期学习,同年入党。不久,受叶剑英指派,和大哥何世庸一起返回敌后潜伏,协助父亲何遂在国民党政府高层为共产党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1946年初,何世平受中央军委指令,以国民政府财政部台湾盐务专员的身份,率全家移居台湾,为我党提供情报。


上海解放后,军管会给其三弟何康的一个任命,意外暴露了何家兄弟的地下共产党员身份,打断了整个部署。


何遂夫妇和二子何世平全家不得不在吴石将军的安排下紧急撤离台湾。


后在中央侨办和人大常委会法律室任领导工作。1997年去世。


三子何康,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仅16岁就任重庆南开中学地下党支部书记。


1983年6月至1988年4月曾任农牧渔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计委副主任(兼),中国科协副主席。1988年4月至1990年6月任农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第二次建议决堤


1938年5月17日,日军占领徐州。5月23日兰封失陷,29日归德被占,日军前锋直逼开封。


这时,因胞弟何缵在杭州投敌当了伪杭州市长,感到很沮丧、丢脸的何遂回到了武汉。


当看到战局危殆,在矛盾的心情下,又将写好的那份决河阻敌的建议,让刚15岁的何康亲手送交给宋美龄的亲信邢契莘(时宋美龄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邢是宋的主要助手),邢迅即交给宋美龄,由宋转交蒋介石。


这是何遂第二次上书“建议决堤”。


叶剑英的介绍


民国29年夏,由于沿海盐区相继沦陷,芦(长芦)盐、淮(两淮)盐运道断绝,特别是晋南解池盐场被日军攻占后,陕中、豫西、川北的食盐供应大为紧张,国民政府盐务总局总办缪秋杰想从陕甘宁边区运花马池盐接济。


经何遂介绍,缪秋杰在重庆海关宴请中共领导人董必武、叶剑英和博古,席间谈妥,由何遂的长子何世庸以盐务总局代表身份赴边区洽办(后任西北盐务局视察员),以花马池盐换取边区所需的棉布等日用品。


此事得到了较圆满的解决,客观上有利于冲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


在何世庸口述、何达(何遂小儿子)整理的《花园口决堤见闻与思考》(《百年潮》2002年第10期)一文中写道:“1941年,我为解决筹运陕甘宁边区花马池盐接济豫西、陕中的问题再去延安。叶剑英把我介绍给朱德总司令时说:‘他的父亲何遂建议决黄河之水阻止日军……”


历史不能忘记


1938年6月9日黄河花园口决堤放水,1946年3月15日花园口口门合龙,黄泛区人民经历了长达8年零9个月的苦难岁月。


时至今日,事件过去了八十多年,回忆不堪回首的历史,梳理其中细节是为了更好的牢记:战争是无情的,落后就要挨打。


何遂仅是决堤建议人之一。花园口决堤事件自上而下有很多人参与,才得以实施。86年的时光弹指一挥间,黄河花园口决堤的历史功过留待后人评说,日本人在中国的暴行永远不能忘记。


郑州市东三马路80号这两栋青灰色小楼,昔日的日本领事馆因何遂父子的入住与建议,与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中国人民纪念一段抗日历史的黄河文化地标。


(1938年2月14日日军制造郑州惨案纪念碑)(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李富中,河南武陟人,高级工程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号子”传承人。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与水利遗产专委会委员。出身于河工世家(直系第四代)。黄委劳模,河南黄河治黄科技拔尖人才、十大创新型人才。


《涛声里的梦》

与您相约,不见不散

1、关于投稿:文学作品,均可。作者简介,得有。个人美照,随你。

2、投稿邮箱:1061201688@qq.com ,投稿前关注《涛声里的梦》公众号。

3、声明:只发作者原创作品,内容积极向上,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涛声里的梦》文学主编——相   茹

《涛声里的梦》责任编辑——小敏儿

《涛声里的梦》责任编辑——小象象

《涛声里的梦》美术编辑——小珂珂

《涛声里的梦》文字校对——小蜜蜂

涛声里的梦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