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茹|这样的欧洲之行,你敢去吗?(5)——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比萨斜塔,斜出了斜的好处

文摘   2024-11-08 07:12   河南  


点上面蓝字关注吧!              






















这样的欧洲之行,你敢去吗?(5)

——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比萨斜塔,斜出了斜的好处

文/相茹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萨古城内的教堂广场上,是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钟楼,这座堪称世界建筑史奇迹的斜塔,不仅以它“斜而不倒”闻名天下,还因为1590年,意大利的伟大科学家伽俐略,曾在斜塔的顶层做过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让两个重量相差10倍的铁球,同时从塔顶落下,结果,两球同时着地,一举推翻了束缚人们思想近2000年的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关于重量不同的物体其下落的速度也不相同的“物体下落速度与重量成正比”的理论。


伽俐略开创了实验物理的新时代,被人们称为“近代科学之父”,而他用来做实验的斜塔也因而更加遐迩闻名。


比萨斜塔高54.5米,直径16米,分为8层,除底层和顶层形状有所不同外,其余6层的结构完全一样。通体都是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四周以圆形立柱环绕,远远看上去像是一个硕大的鸟笼。


提起比萨斜塔,在中国人的认知中,应该是除了罗马之外,最熟悉的意大利文化地标了。因为很多人通过那篇有关伽利略做实验的语文课文,知晓了这座具有800多年历史的斜塔,相信有不少人为之命运担心,担心有朝一日斜塔斜到一定程度,然后,塌了……


而事实是,当我亲眼看过比萨斜塔之后,感觉之前的担心有点多余。真的 。


那天,我们到达比萨古城外停车场已近下午四点,又等了很久的转运电车,才走进古城,穿过即将收摊的各种小贩,迈进古城的大教堂广场,一眼看就看到了远处的比萨斜塔。


看着有斜度的斜塔,拍照却拍不出斜的感觉。试了又试,依然如故,最后放弃拍照,安心观赏。


由于时间有限,我采取的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


教堂外观看过,四周雕像欣赏过,最后来到比萨斜塔下,绕着塔身细细观赏。


根据塔基上的碑文记载,它从1174年始建,1350年竣工,经历了176年。


修建时间可够久的,原因如下。


大约在10世纪,比萨王国打了一次胜仗,掠获了大批财宝。为了炫耀功绩,大公决定修建一座大教堂,在教堂旁边修一个钟塔。但钟塔建到三层时就发现向南倾斜,被迫停工,成了令人遗憾的半拉子工程。


然而,94年过去了,三层塔依然存在,故比萨人建塔之心死灰复燃,遂找请来著名工程师皮萨诺反复测量求证,证实此塔虽斜,却无倒塌之虞;便又继续修建并把每层南面的柱子略微加高一点。


但由于塔身过重,地质松软,因此塔身仍以每年1.25毫米的速度向南倾斜。到1999年1月,塔顶比中轴线偏斜已达4.8米。


意大利政府为了拯救斜塔,已向全世界广泛征求保护方案,同时在塔的北侧加压了830吨的铅块,并在塔身的三分之一处加了一圈铜缆,向北牵拉固定。


除了这些措施,估计还有其他固定方法,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所以,850年过去了,比萨斜塔依然屹立在意大利的土地上,看起来坚固无比,丝毫没有坍塌之势。而全世界为“斜”而来的斜塔之参观者,每天就达10多万人,真可谓是斜有斜的好处呀。如果它是一座正塔,比萨就不会有今天的风光,也不会有大把大把的银子好赚了。


换言之,比萨斜塔,不仅一时半会儿坍塌不了,还将在这世界上屹立很久很久。


我环顾结实的塔底,欣赏着上面精美的雕塑,然后退后几步,仰头看向塔顶,八层围栏处似有人影晃动,恍惚间感觉有两个铁球落下,一个年轻英俊的卷发男子探身向下……


那是26岁的伽利略吗?应该是他!那么年轻那么努力那么有才华。但就是这样一位年轻有为,终身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伟大科学家,竟然在晚年受到教廷迫害,晚景凄凉,于1642年1月8日病逝,葬仪草率简陋,直到100多年后才被平反昭雪,遗骨安葬于佛洛伦萨的圣十字教堂。


我叹息着离开 ,在夕阳的余晖里,将整个教堂广场的其他建筑粗略浏览,然后快步走向聚合地。


看到笑脸相迎的雪儿,我停下脚步,猛然回头,只见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柔和的清光与晚霞的橙黄,合力为整个古城披上一层柔曼的轻纱,尤其是那古塔的塔顶,斜斜地向伸向苍穹,特立独行,古老而梦幻……


那一刻,心灵为之震撼。我微微甩头,潇洒离开,不再回头,默默对这座在我心里存在了几十年的斜塔,说了声,别了!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相茹,居郑州。爱旅行爱写作,爱一切美好的人和事。河南作家协会会员,郑州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涛声里的梦——黄河小浪底记事》《华水骄子孟瑞鹏》等书。、

作者往期作品链接:

相茹|遥远的李家岭

相茹|在小浪底九曲十八弯的山道上,我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

相茹|小浪底的河神节

相茹|小浪底舜王庙,黄河水神崇拜的典型代表

相茹|郑州暴雨,我的惊心动魄24小时

相茹|漫天星斗,给荆紫关古镇披上轻柔的奢华

相茹|昔日的赊店古镇,到底有多牛?

相茹|找不回的北舞渡旁,还有一支千年骨笛在悠悠吹响

相茹|我大老远跑来,只为那一团燃烧的火焰

相茹|世间再无谢大脚,人生有多少离别不说再见

相茹|车祸猛于虎也,细数那些猝然逝去的生命

相茹|小浪底龙鱼的传说

相茹|看完这个悲惨的故事,你还会为几两碎银和微不足道的小事烦恼吗?

相茹|血色黄昏(小小说

相茹|惊闻天后李玟陨落,不自量力地给女人两个忠告

相茹|夏日走进温县段村,在炙热的阳光下,赏朵朵蜀葵花中绽放出无数个美丽的缘分故

相茹|抗美援朝纪念70周年之际,探访《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先生的宗族发展轨迹

相茹|黎明前的殷红(小小说)

相茹|小浪底的秋天

相茹|山西阳城赠书:《村里那些事儿》

相茹|小浪底的重阳节

相茹|博爱千年古镇许良地名的由来

相茹|博爱许良石佛滩缺胳膊少腿的摩崖石刻造像,是传说中的神和人造成的吗?

相茹|许穆夫人的“竹竿”,跨越时空给竹坞郡的竹子赋予历史文化的内涵

相茹|学会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缘分,是个什么鬼?(小小说)

相茹|鬼拍手(小小说)

蝉,是夏的妖?(小小说)

美丽邂逅(小小说)

致命邂逅(小小说)

相茹|小浪底的冬至,是一个美味的代名词

相茹|小浪底的自行车囧

相茹|小浪底的冬天

相茹|小浪底的正月十六

相茹|小浪底的正月十七

相茹|小浪底的惊蛰

相茹|小浪底一对姐妹妯娌的极端博弈故事

相茹|痛失一位院士,“克莱登大学”一直存在还是近期才死灰复燃

相茹|“克莱登大学”是个什么梗?假文凭都卖给了谁?

相茹|欧洲自然科学院是个什么鬼?有多少中国专家被“授勋”?

相茹|小浪底的小满

相茹|小浪底的五月榴花红

相茹|小浪底的碾转儿

相茹|小浪底的麦收季

相茹|小浪底的野狼

相茹|我的高考,与朱芙蓉结下一生同窗情

相茹|老驴布袋,小浪底端午节的“显眼包”

相茹|小浪底端午节走亲戚唯一礼品——麻烫

相茹|重逢的河流(小小说)

相茹|不期而遇(小小说)

相茹|温暖邂逅(小小说)

相茹|雪夜(小小说)

相茹|洛阳孟津小浪底耄耋老人跨越七十多年的同窗情谊(上)

相茹|洛阳孟津小浪底耄耋老人跨越七十多年的同窗情谊(中)

相茹|洛阳孟津小浪底耄耋老人跨越七十多年的同窗情谊(下)

相茹|转身,就是一辈子

相茹|小浪底盛女菩萨,中国“特蕾莎修女”的传奇故事(一):寻访盛女菩萨的初衷

相茹|小浪底盛女菩萨,中国“特蕾莎修女”的传奇故事(二):与盛女菩萨后人相会,一起走进盛女菩萨旧居

相茹|这样的欧洲之行,你敢去吗?(1)——关于紧凑的行程

相茹|这样的欧洲之行,你敢去吗?(2)——那些风格各异的酒店

相茹|这样的欧洲之行,你敢去吗?(3)——一路陪伴我们的豪华大巴以及它的波兰帅哥主人

《涛声里的梦》

与你相约,不见不散

1、关于投稿:文学作品,均可。作者简介,得有。个人美照,随你。

2、投稿邮箱:1061201688@qq.com ,投稿前关注《涛声里的梦》公众号。

3、声明:只发作者原创作品,内容向上,拒绝抄袭,文责自负。

《涛声里的梦》文学编辑——相   茹

《涛声里的梦》责任编辑——小敏儿

《涛声里的梦》美术编辑——小象象

《涛声里的梦》文字校对——小蜜蜂

涛声里的梦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