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至11月2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办的第24届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文化周系列活动,在明德国际楼成功举办。本次系列活动共举办了四场讲座,先后邀请了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荣誉教授、澳大利亚联邦人文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大学讲座教授马克林(Colin Mackerras),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客座教授、西悉尼大学兼职教授李尧,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敬慧三位海内外知名学者进校讲学。讲座同时也吸引了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澳大利亚海外高校的研究生前来参会学习。
第一场讲座中,马克林教授以“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为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汉学研究与中国研究之间的区别,系统梳理了中国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在澳大利亚的发展脉络。马克林教授指出,澳大利亚研究在中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相比之下,澳大利亚的中国研究仍亟需获得更多的关注与资源投入。
马克林教授进行讲座
第二场讲座中,马克林教授以中澳建交的历史脉络作为主轴,向师生们讲授了前沿的学科知识。他不仅深情回顾并展望了中澳人文交流取得的辉煌成就,又深刻剖析了近年来因发展动力不足而遭遇的瓶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所带来的种种忧虑与深刻思考,有助于大家更深入地探索和理解中澳关系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走向。
讲座结束师生合照
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张勇先教授,先后为两场讲座做总结发言。他诚挚感谢马克林教授对中澳友好关系的贡献,同时强调,外语学习在区域国别研究里意义重大,鼓励广大学子在学术之路上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张勇先教授做总结发言
第三场讲座中,李尧教授以澳大利亚原住民文学为主题,从其自身经验出发,生动形象地将澳大利亚文学翻译的奥妙娓娓道来。他谦逊风趣地为同学们介绍了与多位澳大利亚作家相识、相知的过程,并深情寄语在场的师生学者,鼓励大家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历史内涵,期望未来能涌现更多澳大利亚文学翻译领域的杰出人才。
李尧教授进行讲座
第四场讲座中,王敬慧教授首先分享了自己与作家理查德·弗拉纳根的交往趣事及对其家庭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理查德及其兄马丁的文学创作与家庭历史、父辈记忆的紧密联系。王敬慧教授特别鉴赏了布克奖获奖作品《深入北方的小路》中的动人词句,巧妙融合文字表层与文学深层含义,呈现了一场独特的文学盛宴。
王敬慧教授进行讲座
中国人民大学澳大利亚文化周于每年11月至12月期间举办,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24届。活动期间,邀请中外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沙龙、论坛等文化活动,搭建澳大利亚文学文化研究交流的前沿平台。活动得到广泛参与和热烈反馈,陪伴并见证了许多澳大利亚研究学子的成长。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