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骅”船奋战在平陆运河

楼市   2024-10-24 21:50   上海  




“施工测图显示实际挖深未达到要求,这会给施工带来大麻烦。”在质量管理例会上,天航局“天骅”船船长芮海滨的脸上写满了担忧。

平陆运河位于广西境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的第一条通江达海的大运河工程,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施工段土质岩层复杂多变,河底存有大量风化岩,传统疏浚手段极易导致挖泥船堵泵,使得开挖输送面临重重困难。

今年6月,大型绞吸挖泥船“天骅”船顺利穿过钦州市沙井钦江大桥保通桥,与“天鲸号”上演疏浚接力,正式投入平陆运河钦州城区段施工。

早在船舶试挖阶段,芮海滨便敏锐地指出:“施工区泥质分布极为不均,势必影响施工质量,且绞吸船施工对驾驶员操控技术要求极高,绞刀下放稍有偏差就可能出质量问题。”为此,芮海滨迅速行动,组织开展水文地质勘测,准备多种绞刀及配件,并对驾驶员进行专业培训,做好前期筹备工作。

“船长,绞刀无法下放到位。”三副于淼满面愁容地说道。芮海滨解释道:“绞吸船施工,绞刀下放需结合土质。此前挖掘的风化岩质地较软且伴有粘性土,此类粘性土易于凝聚成团并被绞刀携走;当下的土质中粘土含量少且硬度较大,在相同的绞刀下放深度条件下,实际挖掘深度会相应变浅,我们对施工段的实际情况还不够了解。”

芮海滨倍感压力,他在绞吸船施工的技术书籍和案例中未能找到满意的答案。陷入困境时,他偶然看到一则地质勘探新闻,提到地质专家通过分析不同地层制定开采方案。这让芮海滨深受启发,他认为绞吸船施工也可以根据泥层厚度制定分层开挖工艺并确定绞刀下放深度,便迫不及待地拿着初步方案召集技术骨干讨论完善。

为了验证方案可行性,船舶工艺攻关小组在非质量层位置持续演练,进行了近10次典型施工,根据获得的绞刀下放参数,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最终解决土质变换对船舶施工效率的影响。

施工工艺已然确定,但风化岩带来的难题远不止于此。大副李凌风介绍道:“起初,‘天骅’船绞刀换齿并不频繁。但当绞刀挖掘困难时,绞刀电流便会明显增大,带来电气和机械安全隐患。绞刀齿严重磨损致使挖掘能力速降,出现挖掘不足的情况,影响施工质量。”此外,每当挖掘岩石时,重达700吨的绞刀桥梁还会产生较大幅度的颠簸,这也导致施工作业面难以保证平整。

为解决这一问题,“天骅”船迅速组织成立“换齿突击队”。团队运用科学监测手段,精准分析该工况下绞刀的磨损状况,构建起完善的绞刀磨损监测体系,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准确把握换齿的最佳时机。

8月份的广西,气候湿热,室外温度接近40摄氏度。团队成员们无惧烈日骄阳,实行科学合理的排班制度。他们平均每3小时更换一次刀齿,每日换齿4小时,换齿达80个,始终保持绞刀的锋利状态,达到最佳挖掘效果。

投入施工以来,“天骅”船累计挖掘岩石50多万立方米,全部达到质量要求,以高速、高效、高质量的态势推进“世纪工程”平陆运河的建设。

来源


交通建设报

天航局


欢迎转载 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建设海底“蓝色粮仓”

中国交建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官微。中国交建是特大型中央企业,主要从事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以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中国交建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业务遍及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