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财政所 | 湖北保康黄堡镇财政所:镶嵌在荆山楚源上的一颗明珠

政务   2024-11-05 15:33   北京  


















































































































点击“中国财政”即可关注!

湖北保康黄堡镇财政所:

镶嵌在荆山楚源上的一颗明珠


湖北省襄阳市财政局 马善记

湖北省保康县财政局 梁修全

湖北省保康县黄堡镇财政所 贺吉雨

位于荆山楚源的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东大门的黄堡镇财政所,拥有20人的团队,按照“勤政为民、开拓创新、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原则,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先后获得省级示范财政所、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县级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仅2023年,就有17人次在不同领域获得表彰,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战斗的集体、荣誉的集体。

凝神聚力,铸就忠诚品质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在财政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吴颜明的带领下,全体财政干部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成为了一支忠诚于财政事业的铁军。

坚持“以政领财”。始终擦亮红色政治底色,把握财政部门的政治属性,注重党建引领,突出政治建设。积极探索“主题党日+主题教育”活动模式,组织党员到尧治河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吴德峰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碑、政治生活馆开展党性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党组织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向心力。组织党员到驻点村开展义务植树、垃圾清理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义务和志愿服务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利用周一例会、“周四夜校”等,学理论、学业务,增强做好基层财政工作的本领。坚守“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理念,整合现有办公资源,改造升级便民服务大厅,优化空间布局,对室外公共区域重新规划,建设小型花园和室外运动休闲场地,让办事的群众更加舒心,让干部职工工作之余更有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基层财政部门成为推动基层治理和服务人民群众的综合性服务阵地。

坚持“以上率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吴颜明初到黄堡镇财政所时,面对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财务管理混乱松散的状况,坚持党务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坚持“一月一考评,一月一通报,张榜晒成绩,年底结硬账”的考评机制,并率先做出示范,定期对自己开展评判工作。面对政策更新、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整体写作知识匮乏等问题,主动邀请对口专业老师和业务骨干到所内进行指导,根据每个人不同专业和特长来匹配不同岗位,鼓励年轻干部跳出舒适圈,深入一线,贴近群众,在项目建设、防汛抢险、信访维稳中发挥中坚力量,达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效果。

坚持“以制管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2023年初,财政所对财务公开、预决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档案规范管理、考勤、安全生产等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并印制成册,人手一本,作为干部职工的“标尺”。全面开展清廉机关创建活动,通过讲廉政专题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签订杜绝酒驾醉驾承诺书等方式,促使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正确行使手中的职权。利用宣传栏、LED显示屏、廉政文化墙等,增强廉洁文化的辐射力和穿透力,让廉洁文化融入到干部职工的工作生活中。在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时间节点,及时提醒党员干部文明过节、廉洁过节,教育党员干部和家庭成员增强底线思维。几年来,全所做到了“零上访、零违纪”。

履职尽责,提升治理能力

坚持“做大蛋糕”。一是把财源建设作为首要目标和任务, 2023年,引进食品深加工、农旅融合、玻璃砂和纳米级重质碳酸钙生产等项目,带动全镇务工人口300余人,给全镇贡献税收500余万元。二是大力支持烟叶产业发展,全镇发展烟叶2500余亩,仅吴家岭村一个村就种植了300亩烤烟,2023年贡献税收155.44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集体增资、政府增税等多方共赢的局面。2021年至2023年,黄堡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三年增幅位居全县第二,收入总数三年内实现成倍增长。

坚持“高压态势”。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由重事后监督、突击性检查向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转变,为全镇29个村统一制作“四议两公开”公示牌、黄堡镇小型建设项目会议记录、黄堡镇资产资源处置会议记录本、黄堡镇村级劳务用工登记簿,村级严格按照程序决策实施项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2024年,对重点领域、项目和对象保持常抓不懈的高压态势,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资金计划下达、项目实施、竣工、验收、结算审计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坚持做到“项目不合理不报账、手续不健全不报账、资金不充足不报账、验收不合格不报账”。积极组织专管员对各类财政资金项目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巡查,及时发现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整改,有效防止了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三年来,开展全镇抽查巡查600余次,对建设进度缓慢的7个项目下发督办函,奋力推进项目快建成、快见效,确保了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双安全”。

坚持过紧日子。大力压减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等一般性支出,坚持办公用品能用则用、能修不换、物尽其用的原则,把杜绝浪费体现在随时关灯、节约用水、光盘行动和双面打印等日常小事中,将“紧日子”过成“平常日子”。优先保障惠民惠农资金和“三保”支出,确保刚性支出水平整体稳定,“三公”经费支出呈逐年下降趋势。强化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化解财政领域各类风险和挑战。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政策走”的要求,杜绝在重大项目建设上违规举债,增加村集体和群众负担。主动探究建立村级债务偿还机制,建立“一村一策”、“一债一策”化解机制,按照“摸清旧债、严控新债、落实责任、因村制宜、逐步化解”的思路,在全县率先完成了883.59万元的化债任务,化解率达100%。

理财为民,厚植服务情怀

财政所坚持为民理财的宗旨,通过深入开展惠企、利民、兴村行动,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暖心实事,让人民群众的笑脸一天比一天更灿烂。

坚持“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惠企利民为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打造机关党建、政策宣传、财政业务三位一体的“智慧乡镇财政”服务平台,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户运行,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统筹整合水利、住建、农技、人社、民政等部门资源,推动村、预算单位、财政部门、银行的多方“端口连接”和“数据互通”,为全面提高乡镇国库集中支付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奠定坚实基础。将线下审批类事务转向线上处理,审批人员在对应的权限内层层把关,实现线上无接触申报、审批,推动财政业务5分钟“掌上办”,打破过去“跑断腿”的信息壁垒。三管石村是距离黄堡集镇最远的高山村,过去人们经常上坡下岭到镇上审批签字报账,现在审批不见面,都是数据在跑路,实现了明白办、快速办、一站办、网上办,达到了省路、省时、省钱、省力的效果。探索财政业务信息化向基层延伸,在便民服务大厅配备了大屏显示器,统一为村级采购一体化触屏查询机,随时满足群众的查询要求,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和监管能力。三年来,共接访群众咨询1500多人次,推动全员全岗“一口清”、党务业务“一手精”,真正实现“村务云监督,财务云公开”,让财政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水田坪村曾因无支柱产业,经济基础薄弱,人心不齐,村情复杂,被列为“贫困村”。2021年,财政所驻水田坪村帮扶,从此便与这个小山村有了不解之缘。驻村以来,财政所帮助村集体认真筛选产业发展项目,引导群众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展集体经济。“这块地有100多亩,已经荒了很多年了,财政所来驻村后,帮我们把地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培植花卉苗木,才有了如今路在林中、人在花中的景象。”村民笑着说。在财政所帮扶下,水田坪村大力发展葡萄、水蜜桃、茶叶等产业,村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10万元。有了产业做支撑,2023年年初,财政所积极向上争取指标,帮助该村成功申报和美乡村试点。在建设初期,财政干部深入农户家中,和群众一起聊方案、提建议,点对点、户对户地了解情况,沟通协调各种问题,让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同时,对重要节点打造、人文环境融合、标志建筑美化等出谋划策,协调各种矛盾,用实际行动将党的好政策传播到了全村的各个角落。试点村建设完成后,彻底改变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鞋泥”的状况,农民乐、产业兴的美好乡村画卷悄然形成,在全县观摩拉练活动中,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襄阳市和美乡村试点现场推进会也因此在黄堡镇召开,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今年5月,该村通过了湖北省财政厅和美乡村试点村验收。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全镇集体经济收入积累达20万元以上的有14个村,10—20万元的有15个村,涌现了一批以大树垭、黄龙沟为代表的香气四溢“茶叶村”,以百峰坪、雷家岭为代表的滋阴养肺“猕猴桃村”,以大坪、乍峪为代表的补益精气“羊肚菌村”,以龙王沟、大竹园为代表的营养可口“蓝莓村”,以黄龙沟、水田坪为代表的晶莹剔透“葡萄村”。

坚持“我为群众办实事”。持续加大对教育文化、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三年来,在民生领域投入1.2亿元。积极争取申报4个美丽乡村试点村,获取资金1750万元,通过多方筹措,整合乡村振兴、水利、交通、发改等部门资金达7000余万元。仅2024年第一季度,就争取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项目12个,资金240万元;争取老区革命建设项目3个,资金100万元,支持农村产业发展、道路桥梁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用于民生领域资金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真正为群众铺设“幸福路”。三年来,全镇核定申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累计面积82104.99亩,发放补贴685.97万元,确保“零差错”。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双报到”、包片联户等活动中,争当排头兵,及时响应“社区吹哨、党员报到”机制,推动机关和村(社区)携手共治共建,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余次,为民办实事2400多件。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第19期
责任编辑:廖朝明
班编辑:赵梓轩
排版制作:赵梓轩



声明:“中国财政”微信公号所刊载文章、图片及音乐等,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若因客观原因存在使用不当的情况,敬请致电010-88227042,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中国财政
财政部主管的中央级财经媒体,全国百强社科期刊。我们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与财政改革同行,致力做好财政改革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和推动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