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塘:高原福地,财富之城

文化   2024-08-16 16:32   四川  

点击题目下方四川画报关注我们

8月16日

在2024年壤巴拉牦牛绒文化节

盛大开幕的同时

让我们跟随《四川画报》

“文化原乡 福地壤塘”专刊

走进神秘的

悬天净土——壤塘


壤塘
这个因财神而得名的地方
堪称十足的财富之地
她的生态财富、文化财富
精神财富、经济财富……
使得她声名远播、享誉四方

  生态财富


壤塘地处大渡河上游,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壤塘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增绿添彩。


林海秀城,福地壤塘(周灯 摄)


在壤塘,全民义务植树蔚然成风。经过一轮又一轮生态文明建设“大会战”,壤塘县构筑起长江上游的绿色屏障。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5.3%,森林覆盖率33.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多年保持在300天以上,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级旅游景区4个。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新格局中,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的时代,壤塘的生态优势更加显现。

生态优势突出(华永军 摄)

  文化财富


2024年“五一”黄金周,著名影视女演员海清赴壤塘县,深入体验当地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海清“打卡”了曾克寺、中壤塘等景区,参观了当地的非遗传习所,观看了唐卡、刺绣、陶瓷、石刻等作品。像海清这样“打卡”壤塘的知名人士还有很多。他们为什么热衷于壤塘?


壤塘地处川甘青接合部,因为地理和交通的原因,其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得到了更好的保留,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可以说,壤塘是川西北高原上最后的“秘境”之一。


非遗文化丰富多彩(陈俊汐 摄)

壤塘现有3项国家级非遗,14项省级非遗,32项州级非遗,79项县级非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5座,先后设立唐卡、藏香、藏陶等非遗传习所46个,省级传习基地1个,州级传习基地11个,在上海、深圳等地建立传习飞地基地22个。系列举措推动壤巴拉文化保护和传承,实现了壤塘文化走出去。

如今,依托深厚的文化资源,壤塘集中精力打造非遗文化高地,顺利举办全州非遗保护现场会、壤巴拉节等重大文化活动,成功创建首批全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精神财富


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三次经过壤塘,在壤塘停留的时间前后约45天,留下了许多红色故事,如围柯战斗、修卡集结、碉房养伤、尕卡岭行军等。朱德、任弼时、刘伯承、李先念、许世友等曾先后途经壤塘,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一起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在壤塘的历史上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红色文化资源丰富(陈俊汐 摄)

近年来,壤塘县深入挖掘红军长征三过壤塘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壤塘县城修建红色文化纪念墙,在九道拐尕卡岭、宗科乡石波寨、尚蓝天路新建三座红色文化雕塑。这些教育基地和微景观的建设让“革命文物、革命遗址遗迹‘活起来’”,为壤塘注入了深厚的红色精神,切实弘扬了红色文化,传承了红色基因。

  经济财富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朴素话语,既是对交通建设带动产业振兴的认可,也是对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投资5000余万元、总长近40公里、惠及2000余牧民生产生活的“尚蓝天路”即是生动例子,也是壤塘县交通水平得到大力提升的缩影。


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的定点帮扶下,壤塘持续推动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协调发展,实现了全县所有乡镇、建制村100%通硬化路。交通的畅通,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实现建制村100%通客运;也使得“物畅其流”,实现建制村100%通物流。交通运输的日益便捷,也使得旅游酒店、特色民宿应运而生,助力农牧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交通水平提升(罗让东周 摄)

交通的发展,也助力大量产业项目落地壤塘。

工业经济方面,绰斯甲、上寨两个水电站建设项目稳步推进,蒲西“光伏+N”650MW光伏项目前期提速。依托成阿工业园区引进成都能翔钢结构制造有限公司,沥青拌合站及商混搅拌站建成投产,县域规上工业企业升规入统迈出坚实步伐。农业经济方面,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区域特色,着力“建基地、办工厂、创园区、塑品牌”,现代农业扩面提质。

瑟谷村光伏电站的运营,为建设“美丽幸福壤巴拉家园”增添了更多绿色动力(陈俊汐 摄)


以食用菌、中药材、木耳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以冷水鱼、牦牛、中蜂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展望未来,随着国道317线、227线的提升,随着阿坝第三机场、久治至马尔康高速、马尔康至德格高速、壤塘支线高速等机场和道路的规划和建设,壤塘的对外交通将更为便捷。壤塘将认真贯彻落实“农牧立县、文旅兴县、能源富县”战略部署和“一城三副”全域发展格局,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壤塘。


文/德吉

编辑/肖蓉

二审/陈学军

审核/鲁琴


点击下方封面购买《四川画报》

四川画报
《四川画报》创刊于1960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指导,四川外宣龙头期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