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棕榈大道美国中学申请
(微信号:palmdrive_meigao)
一位把孩子送出国的妈妈最近开始焦虑不安,失眠、纠结还伴随着孤独感一下子全来了,每天滑动着手机屏幕、等待孩子回复消息。
类似的事情同样在无数个留学家庭中上演。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送孩子出国读高中,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我们特别关注的话题,但在这群留学生背后,还有一个群体我们无法忽视,那就是留学生父母。
焦虑、沟通障碍、孤独感出现在每一个留学生父母身上,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因为担心孩子,我暴瘦28斤”
一位妈妈某天没联系上在国外上学的女儿,越洋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女儿的老师、同学都被“骚扰”了一整天,这才找到手机没电的女儿。
“没办法,孩子出国半年,我瘦了28斤”,这位妈妈无时无刻不处在担心中,她的手机桌面设置了两个时钟,一个显示北京时间,一个显示孩子学校的时间,每天关注那边的天气预报也成了她的生活习惯。
她还关注了几乎所有关于海外留学生的账号,有时看到新闻报道里发生了什么事,第一反应就是找一下地图,看看离孩子那里远不远。看到有留学生发生意外的事件报道,都会感觉特别揪心,不管是不是孩子所在的区域,那种情绪是感同身受的。
有一次,她把自己的想法抛进“留学家长群”,没想到,上百个家长和她有同样的焦虑:
孩子不爱说话,会不会被孤立?
听说国外很乱,去了会不会染上不良习惯?
孩子住在寄宿家庭,寄宿家长对她不好怎么办?
报道说发生了校园枪支事件,孩子在外安不安全?
我的女儿去年去美国留学,期间告诉我说抑郁了该怎么办?
孩子在外的安全问题和心理问题牵动着所有留学生父母们敏感的心,由于时差原因,在国内的父母可能无法及时得知在外留学孩子的信息。
孩子在国外究竟怎么样,每时每刻都在担心。
“我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我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对孩子要求很高,她从小基本什么都听我的。但是出国后,她学了很多新东西,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听我的,因此我们总是争吵,我越来越觉得自己什么忙也帮不上,做不好。感觉和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一位妈妈曾这样表达自己和孩子之间关系的僵化。
有位爸爸也有同样的困惑,他们属于中国式的传统父母,一心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并且不惜代价跟孩子去了国外陪读,各类补习班才艺班都给孩子报了,但孩子却渐渐叛逆起来。
当他们训斥孩子不努力上进时,孩子却反驳:“你什么都不懂,你连英语都不会说,从未融入本地生活,凭什么管我?”一言不合还会被拉黑。
把孩子送出国留学,花费了大把时间精力金钱培养,本以为终于要“望子成龙”了,谁曾想和孩子关系僵化、沟通受阻、被误解,这是很多父母面临的亲子困境。
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还是中西文化的差异?这些强势的“远程留学生父母” 第一次有了“到底给予关怀还是管制”的是非困惑。
“没想到刚步入中年,
我们就成‘空巢’父母了”
“报喜不报忧”不仅是留学生的做法,很多家长同样也是。有时候生病住院这种大事也会怕孩子担心而选择隐瞒。
“孩子出国后,家里养了两条狗”
“每天都会把孩子的房间打扫一遍”
“从孩子刚走第一天就开始算,孩子还有多少天就能回来”
......
有些家长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没想到自己刚刚步入中年,却已成为‘空巢’父母了 ”。
很多出国留学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中年夫妻被留在家中,也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空巢家庭”。
面对空巢,这些父母,一类乐观,认为可以重回夫妻二人世界;一类悲观,认为生活没有了方向感,孤独、寂寞,严重点甚至可能是抑郁。
为了缓解自己的不适应,也为了能够恢复到从前,有的父母选择去陪读,在孩子学校边上买一套房子;有的父母每天无数短信、微信,再加上好几个电话。
直到孩子没有了自由空间,把父母的微信屏蔽,电话拉黑,父母联系不上,其焦虑、焦躁升级。
留学生父母,为何如此烦恼?
按理说,孩子成功去到国外读书,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那为什么这么多的父母会在喜悦之后,滋生出这么多的烦恼、焦虑,牵扯出这么多不适的举动?
小别离后的不知所措
父母的焦虑一部分是来自对国外世界的一知半解;
很多父母没有在国外生活的经历,只能通过新闻、公众号等了解国外的讯息,会容易看到一些负面的消息而胆战心惊。
就怕孩子会遇到危险,怕孩子不适应,一有空就各种叮嘱,在父母眼中,留学仿佛成了一场冒险。
还有一部分焦虑是,很多父母以孩子为中心导致失去自我。
很多父母的生活是围绕孩子转的,平时投入太多精力在孩子身上,出国前,每天做早晚饭、接送上下学,辅导功课,操心这个操心那个,在琐碎的生活中忘了自己的“诗和远方”。
在希望孩子成才的路上,留学生父母付出了太多,也牺牲了太多。没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全部梦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反而成为父母的精神依靠。
一旦孩子离开家庭,不再依赖于父母,大人们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变得患得患失,逐渐迷失了自我。
把期待和要求当成爱
在独生子女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可能会过分宠爱、过度保护、过多照顾、过高期望。
在孩子需要情感支持和鼓励时,父母一味地“高要求,严要求”,拿出传统的中国式教育来对付水土不服远在海外的留学生们,把期待和要求当成爱,给孩子造成的感受会是:“你们只关心成绩,无视我付出的努力。”
还有,中国家长认为谁都能进的学校不是好学校,世界排名低的学校不是好学校,越是难进的学校越是好的,用对中国教育环境的认识来套用衡量受西方式教育的孩子们,很容易产生亲子矛盾。
亲子关系超过了夫妻关系
很多母亲表达过,自己和丈夫关系不好,自己就是在为儿子活。
这样的妈妈很多很多,这也容易造成很多母亲的焦虑要大于父亲,母亲的失落感、孤独感更甚。
有心理学家做过家庭调查发现:“在一个家庭里,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亲子关系是配角的,这样的家庭会稳如磐石。而如果亲子关系是家庭核心,而夫妻关系是配角的,这样的家庭就会麻烦不断。”
曾经有一位北大留美硕士王猛写万字长文与父母决裂,他12年不曾回家过春节,6年前拉黑了父母的所有联系方式,并把自己与家庭破裂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
留美硕士王猛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
孩子留学了,父母怎么办?
出国前充分了解孩子的想法
很多父母送孩子出国是因为见到别人家孩子出国,看到别人家孩子留学多优秀,也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国外成才,而忽略了孩子真实的想法。
一定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将孩子送出国?是孩子自己的意愿,还是作为父母强加给孩子的意志?
不要擅自为孩子选择自认为对的道路。出国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看孩子出国是被迫,还是为了逃避国内的学习和生活,还是真心的喜欢,理性地选择出国读书。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有明确的生活方向和职业初期规划,这样孩子出了国遇到不适应,他会以最短的时间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父母的担心也会少一些。
多倾听孩子
强势的父母要多倾听孩子的倾诉,尽量去了解留学国家的教育习惯与方法,保持和孩子的沟通频率,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孩子们正值青春期,不论是语言还是文化上的差异,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冲击。每个留学生都会有一段或长或短的适应期。父母要明白这个过程,理解孩子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在正确的方向做适当的引导,而不是一味拿“高标准”去要求孩子,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重新梳理家庭关系
父母要将情感重心从孩子转移到另一半,也能帮助父母逐步适应“空巢家庭”,早日走出孤独状态。
孩子出国后,父母有足够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婚姻状况,来用心经营自己和另一半的的关系。要经常和另一半多交流,分享每天的喜、怒、哀、乐,相互理解,相互关怀。
正视自我修炼这件事
永远不要因为孩子放弃自我。父母的生活不应只有孩子,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放弃自我,有自己独立生活的家长更容易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孩子出国后,尝试找到新的爱好与兴趣,重新认识自己的好恶,重新学习新的东西,重新去交往新的朋友。
孩子在进步,父母也不能原地踏步。名校招生在对录取人设置门槛的同时,对其父母同样有着考量标准。所以,和孩子一起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吧,与其在孩子的人生轨迹上指手画脚,不如做他们的榜样,让孩子不断地追赶超越,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
“留学生父母”真的是一个很伟大的群体,大家付出了比别的家长更多的时间、精力,承受的教育挑战、心理压力也是巨大的,在孩子的教育上,这里的每一个家长都值得尊敬。
留学对于孩子和父母都是考验,我们无法陪伴孩子人生的每一阶段,我们能做的就是共同努力,为了更灿烂的明天!
图源:pixabay
本文系授权发布,From 棕榈大道中学申请
微信号:palmdrive_meigao
FindingSchool
美高的招生要求非常个性化,但也有相对规范的申请流程。为了方便申高家庭系统把握各个学校的面试要求,综合规划申请时间,FindingSchool整理了前100寄宿美高的最新面试要求,作为免费福利给到大家,供今年申请的家庭参考。
《Top 100寄宿美高2024-2025申请季招生要求汇总》
👇扫码添加FS小助手领取👇
备注:汇总表
更多留学教育资讯点击关注Finding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