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米公园,美邻友伴!社区空间塑造邻里关系路径探索 | 社工课

职场   2024-09-11 09:56   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肖含英   邹苗苗

 单位 | 成都市武侯区锦乐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成都市武侯区机投桥半边街社区于2013年拆村建居,是集高品质小区、散居院落、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于一体的复合型社区。社区内0-14岁的儿童有2000余名,辖有3所幼儿园、3所小学、1所中学,教育资源较完善,邻里融合方面的需求主要表现如下。


1、服务对象多元化需求


社区现有辖区小区院落比例较高,其家庭结构多以“421”“422”为主,社区生活场景中的老幼服务需求、年轻群体参与需求都较为明显,且需求层次和参与程度各有不一,为此需要关注家庭发展和周边环境的服务改善,以此来提升辖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


2、小区空间服务化需求


社区辖内的小区/院落环境多样、新旧程度跨度较大,不同小区居民的需求表现出明显差异化,如A小区的公共区域较多且小区居民对社区空间美化和利用的需求较高。


3、邻里交往互动式需求


社区居民结构为原住+新购房+安置结合的情况,各类居民的交流和互动仍以“亲缘”“业缘”“学缘”为主,需要深入建设“居缘”关系。


为了持续推动社区建居后治理,构建新型的邻里关系,社区引入成都市武侯区锦乐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基于社区居民以上需求和社区实际,依托院落公共空间营造,搭建居民参与式平台,开展“1米公园·美邻友伴”系列行动,推动提升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意识,优化居住和活动空间,塑造和重建符合现代文明和伦理道德的新型邻里关系。



二、服务实施过程



(一)以需求为撬点


通过观察、访谈和问卷等方式,针对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物业等相关主体开展需求和意见调研,形成居民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为后续行动开展提供有效支撑。



同时,调研过程中充分挖掘人力资源,以小区党支部、楼栋长、业委会、物业、居民骨干为圆心辐射,充分挖掘、团结和动员“重要周围他人”,扩大“1米公园·美邻友伴”人力资源规模。


社会工作精选好书,快快拿下↓↓↓ 

(二)以服务为支点


1、组建居民共商队伍


“居民事居民议”充分尊重居民决策参与权,社工以前期需求调研为基础,整合本次社区营造“论点”。


通过开展社区营造微更新联席会,邀请小区党支部、楼栋长、业委会、物业、居民骨干等社区居民公议,引导居民分享“论据”,让居民自由、充分阐述用以支持论点的证据、理由。



经过居民自己说需求、自己找问题、自己定方案,最终拟定美化两处闲置空间。居民共商为他们提供了寻找各自利益和需求“最大公约数”的机会,并达成行动目标共识。


在此过程中,确定领头人(核心居民群体),组建一支微更新志愿服务队伍。



2、引导居民充分参与


微更新志愿服务队伍充分发挥群众基础优势,一是感染号召百名小区居民积极投入公共空间营造行动,推动居民参与助力社区空间营造。


二是示范引领,带头开展阳台改造和美化,动员居民美化居家环境美化。


三是信息传达,营造过程中难免会有居民持不同意见或者有其他问题,志愿服务队伍能够及时地交流谈心,解答居民困惑,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产生。


在社区的支持下,社工协同志愿服务队伍通过“提认知-生活美学沙龙活动+爱邻里-互助主题活动+共参与-微更新行动+树典型-美邻生活达人”4大行动,对小区利用率极高的公共空间开展了多方面美化、改造工作。



3、链接资源提供支持



在营造行动中,部分空间的再度打造和完善有一定的专业性要求,社工充分运用资源清单内的相关单位、个人资源,链接小区内居民包括一位书法家、一位绘画老师和辖区一位专业墙绘老师,共同参与营造行动。



(三)以宣传为融点



A小区的公共空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形成了一套行动策略。


为了扩大居民的知晓度和项目经验的宣传,加深居民关于自治共治的意识,社工依托美化后的公共空间开展了一场社区范围的邻里主题活动,实现了营造成果居民共享,增加了基于公共空间的居民互动,增进了邻里情感交流,提升了居民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总结与反思



(一)以同需求、共利益的“理”为驱动力


社区内部有不同利益方,是一个多利益主体聚合体,容易发生各种利益冲突。半边街社区作为“村改居”社区,社区主体构成更加复杂,各自所追求的需求满足和利益达成差异巨大。


因此开展社区工作,尤其是“村改居”社区工作,寻找不同主体的共同需求和相同利益是关键,基于相同目标才能驱使居民及其他主体投入,工作才好开展。


(二)以想参与、愿参与的“人”为突破口


服务社区不是简单的服务于人群,而是要在服务中增能发展居民,推动社区居民自助互助的良好局面形成,挖掘社区人才、培养社区骨干、培育社区自组织是切实可行的路径。


项目开展前,社工开展了需求和资源调查,发现有一批居民表示想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于社区发展。


因此,活动开展中,社工将这一批人作为重点发展对象,通过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共商社区营造事宜、参与空间改造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参与社区的机会和平台。并以这批人为中心,积极挖掘带动他们周围的人参与社区事务,逐渐吸纳进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对其他居民的影响增加,居民参与局面形成态势稳步向上。

(三)以容易做、容易成的“事”为开启点


推动居民持续参与,关键是要让居民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果,获得成就感。然而服务介入初期居民参与能力不足,无法很好地处理较为复杂的公共事务,容易在参与过程中受阻,产生挫败感、无力感产生。


因此,要想让居民在服务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推动居民长久参与,最先就要从容易参与、容易服务、容易成功的事情着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帮助居民逐渐建立起参与社区事务的自信心,为服务开展和将来社区发展积蓄人力。“1米公园·美邻友伴”行动中,社工以小区空间营造为主线,居民培育增能为核心。


服务过程中,社工先从小事、易事着手,先组织居民开展座谈会,收集对空间改造的意见,推动居民项目参与。然后,组织居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例如打扫公共卫生,帮助居民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最后,在专业绘画老师和社工的指导协助下,参与空间绘制、美化等工作,逐步实现居民全面参与。


(四)以能看见、能共享的“果”为助推器


社区发展成果由居民共享,居民切实享受到社区建设的好处,真切感受到社区发展与自身利益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发展相关工作,助推“共建、共治、共享”基础治理格局形成。



社区治理何以有效?
具体怎么做?
成都市社区发展治理的营造成果
《社区治理的十八般武艺》
社区治理实务派著作
超好评!快拿下
↓↓↓


【社工客线上课堂】
收录社工精选好课
↓↓↓


欢迎关注【社工客】旗下公众号

身边的好友都在看

↓↓↓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



小客说:

你有做过社区社会工作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或总结~

社工客投稿邮箱:sgke123@163.com

小客微信:shegongke002



社工客
点击关注!和160万社会工作者一起成长。每天分享行业前沿资讯与实务干货。让助人者有力,让受助者温暖。点击“社工客精选”查看精选好书+好课+好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