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毛主席为何重上井冈山?

文摘   2024-11-11 06:30   上海  

晚年时期的毛泽东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提起:岁月不饶人,时常梦回井冈山,心中满是重访旧地的渴望。

一九六五年五月中旬,毛泽东在长沙短暂停留不足一月后,突然萌生了前往革命圣地井冈山的念头。这一决定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深意?是简单的怀旧之旅,还是有更深层次的考量?此行期间发生了哪些故事?又与之后的文化运动有何关联?这一切,我们或许能从《红墙图志》一书中找到答案。

一九六五年五月二十一日清晨,毛泽东的专列缓缓驶离湖南,夜幕降临时,一行人已抵达与江西接壤的茶陵县。次日,他们抵达了魂牵梦绕的井冈山,此时距他上次踏上这片土地,已悄然过去了三十八个春秋。

岁月如梭,白发苍苍的毛泽东再次踏上井冈山的土地,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慨。回忆起往昔,他以笔为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历经二十八载春秋,亲手缔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此次重返井冈山,往事历历在目,心潮难平,他挥毫泼墨,创作了气势磅礴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以此铭记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在井冈山的日子里,毛泽东深情地对身边的人说:“此次重访,恍如隔世。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江山,是否会因我们队伍中的特权思想而变色?想到为新中国的诞生牺牲的无数青年和同志,我就对今天的政权充满忧虑。看看苏联,党内特权官僚集团掌控国家要害,捞取政治经济利益,普通党员和民众权益受损,意见被压制,甚至遭受迫害。我们国家也有这样的危险!官僚主义屡禁不止,干部腐化、退化、变质的风险极高。苏联的教训历历在目,我担心高级干部走向修正主义,担心没有制度约束他们。因此,井冈山精神绝不能丢,不能在我们第三代、第四代人中失传。”

此时,汪东兴坚定地表示:“在我国,谁要搞资本主义,全党全国都不会答应!”

然而,毛泽东对此并不完全放心,他说:“事情远比想象复杂。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数百年,远比社会主义成熟。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人口众多、民族复杂、封建历史悠长、地域发展不平衡,加之近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民不聊生,四分五裂。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成为他人的附庸。美国对西欧既合作又排挤,怎会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过去走资本主义走不通,今天同样走不通。要走这条路,就要牺牲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违背共产党的宗旨和井冈山的追求,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甚至可能被敌人利用,导致国家分裂,危险至极!”

那么,如何防范和反对修正主义呢?毛泽东深思熟虑后指出:“我们要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避免资本主义,防止修正主义,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的好制度和好作风。”

当被问及何为井冈山的好制度、好作风时,有人提到艰苦奋斗,但毛泽东摇了摇头,似乎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他鼓励大家从制度层面去思考。

汪东兴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观点,这让毛泽东颇为满意,并再次强调了士兵委员会的重要性。他认为,当前全国性的政治民主尚未形成有效的制度,与之前的士兵委员会相比,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持党与群众联系方面仍有很大差距。

关于党内修正主义的问题,毛泽东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认为,随着一些人官职的提升,他们的政治思想开始发生变化,与修正主义渐行渐近。他多次提及这一问题,并一直在思考解决之道。

此次重上井冈山,正是他下定决心发动群众共同反修防修、探索破解之道的一次重要思考与实践之旅。


本文为“文化与体育”微信号(healthbeing)原创,部分插图来源于互联网,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1,毛主席时代的中国是“闭关锁国”?揭穿公知的谎言!

2,毛主席:“这首词不是我写的”!这首《水调歌头》究竟出于谁手?


文化与体育
文可通达天下 武可独善其身。 主题内容:知识普及、学术讨论、热点跟踪、开阔视野。传播正能量,稿件来自各个方面,理性阅读,文明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