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1日下午,由善济慈善中心、狮城读者分享会、文图学会、迦陵诗词学社联合举办,南洋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衣若芬老师主讲的善济文化大讲堂(第七讲)“自爱自在:苏东坡的生活哲学”在新加坡国家图书馆16楼观景阁及“狮城头条”直播平台顺利举办。本次讲座出席嘉宾有尤今女士、陈家紫博士、马晓敏女士、郭书明先生、常庆云女士,由毛雪女士策划、聂磊先生主持,线上线下观众逾万人,反响热烈。
讲座伊始,衣若芬老师向出席讲座的各位嘉宾、观众及主办单位工作人员表达了问候与谢忱,以东坡先生为相会缘起连缀讲者听众与讲座主题,从2023年10月出版的专著《自爱自在:苏东坡的生活哲学》谈起,向观众阐明讲座选题由来:了解“自爱”与“自在”,明白怎样“自爱”和实现“自在”,学习苏东坡爱护自己、享受快意人生的方法和智慧。
讲座中,衣若芬老师向听众分享了《自爱自在:苏东坡的生活哲学》的创作背景,从分享疫情生活点滴中潜藏的郁闷与感动,到讲述人生转折处在东坡诗文集中寻求迷津指点和自我宽慰解脱的故事,娓娓道来中展现出东坡智慧逾越千年时空而不褪色的独特魅力。衣若芬老师谈到,疫情期间七十七日的闭关写作生活,给予了自己思考过去当下和瞻望未来的良好契机。回望过去十数载星洲执教生涯,职场的霸凌、纠缠、对峙、毁谤与异乡人的坎坷心路,都如风刀霜剑侵害着自我身心。在这样的际遇下,以身心健康为首要的自救能力自然不可或缺,而苏东坡“自爱自在”的生活哲学,在此时便可由无形的思想化作有形的武器,构筑环护自我的精神屏障。
其后,衣若芬老师结合古典文献文本与东坡人生行迹,向嘉宾与听众分别阐释了书名“自爱”与“自在”的含义。衣若芬老师通过释读比较不同文本诸如《道德经》《史记》苏东坡《南歌子·再用前韵》中的“自爱”和《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苏东坡《题文与可墨竹》中的“自在”,深化了听者对于“自爱”“自在”的认识和理解。在讲述此部分内容过程中,衣若芬老师着重讲解了苏轼“倍万自爱”四字出处——《渡海帖》(台北故宫藏),从文本分析阐释、人物绍介与背景故事讲述,旁及古代书信封装方式,运用文图学研究方法全面地分析了此幅作品。此外,衣若芬老师又论及林语堂“天生的乐观主义者”这一评断,结合乌台诗案与现实考量,对此观点提出了反驳。就“自爱自在”的含义而言,衣若芬老师总结道:“自爱自爱”就是爱护自我,超越烦恼,为身心寻求安顿休憩之所。
谈及“生活哲学”,衣若芬老师首先比较了“自爱”与“自私”,从“爱自己,是人类的天生本能吗?”“爱自己,就是自私吗?”“牺牲小我,才能完成大我吗?”这三个问题展开论述。结合弗洛伊德本能理论、《荀子·子道》典故与苏轼《扬雄论》所持观点,衣若芬老师分别回答了以上三个问题并总结阐述道:爱需要后天习得,自爱的境界是“一人独乐,天下同安”,反之,“一人独乐,天下不安”,就是自私。
讲座最后,说到“如何自爱自在?”的人生哲学,衣若芬老师结合《自爱自在:苏东坡的生活哲学》中“自我存在”、“自我安顿”、“ 自我管理”、“ 乐活自我”这四个阶段与法门,强调了“自爱自在”方法的“萃取”、“实践”与“提升”。就“自我认识”与“自我安顿”二节,衣若芬老师以汉字“我”的拼音和甲骨文、日本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的观点为例,认为“自我”的概念在与外界碰撞过程中变得明晰 ,因此需要“取法乎上”,而思想深沉博大的苏东坡便是极佳的学习楷模。就“ 自我管理”与“ 乐活自我”二节,衣若芬老师又从“能量时间”、“情绪调节”、“灵肉欲求”、“逆商转念”和保罗·史托兹磨炼逆商的四个步骤“聆听(Listen)、探索(Explore)、分析(Analyse)、行动(Do)”展开了讲述,结合东坡行迹与《到昌化军谢表》等文本,为东坡人生哲学的贯彻落实提供了现实的模范法式。
随后,讲座进入有奖问答与现场互动环节。郭书明先生向三位获奖听众赠送了《寒食帖》《题西林壁》《定风波》三幅以苏轼作品为内容的书法作品,衣若芬老师则现场回答了听众诸如有关苏轼研究缘起的提问并为听众藏书签名。至此,讲座圆满落幕,会场掌声热烈持久。
本次讲座不仅增进了与会者对苏轼人生哲学的认识与思考,同时也带给听众东坡先生“自爱自在”的人生智慧,为当下或失意或迷茫的“我们”提供了一剂熨帖心灵、寻找与安顿自我的不二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