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洋,男,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为立案二庭法官助理。2010年8月至2014年6月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学习,获本科学历,工学学士学位,2014年6月至2015年7月在某学院学习,获军事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服役于某特种作战部队,先后参加潜水、武装泅渡、高空跳伞和特种驾驶等危险科目训练,2018年至2020年担任维和翻译,2020年通过司法考试,2021年转业至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来到法院后,王有洋的第一个工作岗位是立案二庭法官助理。信访工作被称为“天下难事”,十年的军旅生涯锤炼出的忠诚可靠、雷厉风行、团结协作的品质,是干好其他工作的基石,但是他也清醒认识到自己业务能力方面的短缺,对待信访工作充满信心,同时又不敢掉以轻心。自2022年到信访部门工作至今,坚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坚持用真心、热心、决心、同情心和责任心投身信访工作,把群众的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盼群众所盼,做实做好这项‘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
信访工作涉及业务广泛,信访工作者不仅需要深厚的政治素养,更需要广博的知识储备。向业务专家学习:涉诉信访的源头在审判,如何把判决给信访人讲明白是关键,在参与判后答疑工作时,认真学习员额法官释法说理过程,提升解疑答惑能力。向经验丰富的骨干学习:面对疑难杂症,经验丰富的信访骨干王有洋总是能给信访群众指引好出路,积极学习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提升自身应急处置能力。向文件规定学习:信访工作者和信访人员存在信息偏差,比如信访工作人员非常熟悉《信访工作条例》,但是信访人员并不清楚,王有洋在掌握的同时还及时向信访群众进行宣传普法;作为信访战线的干警,他一直及时学习“信访法治化”的工作要求,并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耐心倾听,当好百姓信任的知心人。王有洋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问题当家事。信访热线电话每天不断,有咨询的,有投诉的,有举报的,随着接听电话时间的增长,他也逐渐理解了有些人的难处,有的是为了生计人在外地,有的是家庭困难担负不起差旅费,有的可能是想进行简单的咨询,但无论哪种情况,打电话带着情绪的居多,对期望打这个电话就能解决自己信访问题的居多,作为接线人员,王有洋只要接起来了电话,就会认真听他把话讲完,把苦诉完,接电话是最不起眼的工作,但实际上是耗费精力,影响情绪的工作之一,但或许就是你多和他沟通了几分钟,可能信访人就省去了来回一趟的差旅费、又或者他的心里不再忐忑纠结,但无论效果大小,只要有效果,费点时间去做总是好的。勇于作为,当好释法说法的解惑人。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告知其应当依法信访,其涉及的案件正在审查中,只要依法和承办法官沟通即可,不能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庭责任。
信访工作与审判工作紧密相连,它既是法院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也直接接受着信访当事人对“满意度”的考验。如果不能积极主动地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不仅会损害法院的形象,还会影响到司法的权威。作为一名信访干警,同时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王有洋每天下班后都会进行自我反思:今天的工作是否做到位了?群众的疑问是否得到了充分的解释?信访诉求是否已经妥善转办?对于不规范办理的事项,是否已经整改到位?他时刻警醒自己,绝不容许有丝毫的懈怠。
“最慢的步伐并非跬步,而是犹豫不决的徘徊;最快的脚步也并非冲刺,而是持之以恒的坚持。”王有洋作为奋战在信访工作一线的干警,致力于高效回应每一位信访者的诉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只要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肩上承载着责任,手中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一定能够维护好涉诉信访秩序的稳定。
(信阳中院 立案二庭供稿)
总第:3390期
责任编辑:可乐
值班编委:田心
终审编委: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