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来到幼儿园生活的孩子们每次吃饭,老师都会发现孩子们的餐盘里有剩饭,桌面漏饭情况较多,个别孩子挑食现象较为明显,还有很多孩子想着各种理由不吃饭。一顿饭下来,大部分孩子饭菜没吃几口,还容易造成浪费的不良习惯,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3-4岁幼儿能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以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正确的饮食习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育人为本,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其中生活技能是重要一环。”3-6岁幼儿是幼儿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良好的进餐行为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教师和幼儿团讨,收集到了幼儿的一些问题:
“为什么每次盘子里都有剩菜?”
“为什么开心每次都吃那么快?”
“我就喜欢吃豆腐,不喜欢吃蘑菇!”
······
以幼儿问题为导向,教师确定主题的出发点,计划以来源于儿童生活的“吃饭”这一问题,和孩子们开启了一段有趣的课程之旅。
课程目标:
1.认识多种食物(蔬菜、水果),知道食物来之不易。
2.知道不挑食的好处。
3.进餐时保持桌面地面整洁,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同时为全面了解幼儿饮食情况,我们对全班23个家庭开展了调查,利用家园合作,了解幼儿在家饮食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和幼儿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们在家进餐习惯较好,挑食的情况也比较少。个别不能独立进餐需要大人喂食及吃饭时爱看电子产品。那为什么在家吃得不错的孩子在幼儿园就不乐意吃饭了呢?根据这个问题,我们与孩子们展开讨论,并尝试寻找解决的方法。
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原来,孩子们在面对没吃过的食物时、觉得自己不饿时、看起来不好吃的食物时、自己咬不动的情况下都会有挑食的心理。
同时,基于日常观察,老师发现,青菜、青椒、大块牛肉、肥牛卷、海参粥、青菜粥等食物是剩得最多。个别孩子胃口小,吃的就少。个别孩子吃菜单一,只愿意吃个别几种食物。一些幼儿咬不动牛肉、鸭肉等肉类食品,或者觉得容易塞牙。个别幼儿还不太会使用勺子,经常掉勺子或手抓饭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培养良好饮食习惯:进餐中观察孩子食量,引导文明进餐,不挑食、不偏食”,为了改变孩子挑食的习惯,减少浪费粮食的行为,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服务能力,我们决定大胆放手,有梯度地开展课程活动。
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们喜欢与不喜欢的食物,我们在班级内部开展了一次小调查——食物喜好调查。
大家针对自己喜欢吃和不喜欢吃的食物进行了投票,经过投票发现,甜点、油炸食品最受孩子喜爱,而蔬菜水果则排在最末。
孩子们通过口述和自己动手绘画的方式将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实物绘制了出来,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爱吃的食物有哪些。在调查表和幼儿喜好食物统计中我们也可以发现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些不爱吃的食物。
针对有的孩子喜欢吃,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这个问题,孩子们各抒己见——“不喜欢吃可以尝试一点点。”“不喜欢吃的就不要吃了。”“不能挑食,都要吃才可以。”
了解膳食宝塔
为了激发孩子们对各种食物的兴趣以及了解各类食物中的营养,教师和孩子们一起认识了“膳食宝塔”,知道每天都需要吃不同类别的食物,均衡饮食对身体更加健康。
设计营养食谱
了解完“膳食宝塔”后,孩子们也能简单的区分出肉类、蔬菜类、水果类以及垃圾食品等,并根据“食物宝塔”设计出属于自己的营养食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创造轻松愉悦的进餐环境,介绍饭菜营养。”因此,教师还帮助幼儿将设计的“膳食宝塔”布置在教室内,每次了解中午吃什么的时候,就能对应着一起巩固知识。
结合有孩子提出的不喜欢韭菜、娃娃菜等观点,教师通过谈话、观察等方式发现孩子其实是不喜欢韭菜的味道;有的时候娃娃菜太大了,吃起来不方便,所以孩子不喜欢。
根据孩子提到的“娃娃菜太大了”,教师和保健医生沟通,将娃娃菜、牛肉块等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相对较大的食材进行精细处理,使其更适合小班幼儿的咀嚼和吞咽。
联想到班级门口的种植区资源,教师和孩子们通过团讨决定将种植区部分种植蔬菜。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了分组——不喜欢吃萝卜的小朋友共同亲手种植韭菜、小麦、豆豆等,了解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与食物的来之不易,知道要节约食物,不浪费,吃饭的时候也更香啦!
同时教师还利用好家长资源,和孩子们一起商量,结合“喜欢吃蔬菜水果的孩子最少”这个情况,在班级创设了一个小菜场,通过种植——收获——买卖——品尝,这一系列环节,增加幼儿对蔬果的兴趣度。
经过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对吃饭这件事充满了兴趣,每天都主动要添菜添饭。但也有个别孩子胃口小,或是某天突然胃口不好的情况,这样可怎么办呢?针对小玥和米宝的问题,孩子们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们都是自己端饭,拿的时候可以叫老师少盛一点。”
“可以先少盛一点,好吃的话再加。”
“零食要少吃。”
“我们要多运动就会多吃饭,就能长高。”
“不喜欢的菜少盛一点,喜欢的就吃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教师要在进餐中观察孩子食量”,除了教师的日常注意,如果某天幼儿想盛少点可以自己跟老师反馈。可见,学会主动的表达有助于解决“吃不下”的难题。
“运动完我都饿了。”
“我运动之后能吃更多!”
适量的运动能促进胃肠道消化,这样吃饭就更好啦!我们约定每天都要坚持运动!
结合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为什么开心每次都吃那么快?”教师请开心、昕昕给小朋友们分享一下,是怎么把饭菜吃光光的吧!
开心:1.握好勺子、坐端正;2.不喜欢的少吃点,不能一口都不吃。
昕昕:1.多吃饭和青菜,不挑食;2.一口一口认真吃饭。
原来好好吃饭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做到!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鼓励幼儿自主进食,通过儿歌等方式教会正确方法,增强自信心”。因此结合幼儿的经验,教师帮助总结出吃饭儿歌:“一口青菜一口饭,握好勺子、坐端正,一口一口认真吃,不喜欢的可以少吃点,但不能一口都不吃。”
这天孩子发现,有的伙伴吃完饭,桌子上有很多饭粒,地上也有,有的伙伴吃完附近则干干净净的。
于是教师引发幼儿思考“ 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呢?”
孩子们通过尝试发现,重点在于整进餐姿势。
身体要贴近小桌子,这样饭菜就不会跑到地上。
小嘴巴要凑近盘子,这样就不会掉饭粒了。
吃饭的时候一只手扶盘子,一只手拿勺子。
孩子们还向老师表示,想多多练习使用勺子。于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在班级生活区提供了“喂娃娃”材料,在小吃店为店主提供了小勺子等工具,让幼儿在自主性游戏时能选择练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正确使用餐具:教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如勺子等,以培养其自理能力”。通过讨论总结,孩子们知道了正确的进餐姿势,并在进餐时将姿势进行调整,一些小朋友还会主动当起小老师,提醒其他小朋友要保持正确的进餐姿势呢!
教师发现午饭时经常出现吃着吃着碗盘倒在一旁、食物全部洒出的情况,或者人离开餐桌,桌面地板却都是掉落的食物的情况。教师重视幼儿出现的实际问题,结合《班级保教评估推进情况表》进行观察记录,通过年级组教研,研讨分析存在的问题,调整思路,指导教师课程向更好地方向发展。
同时,再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马上引导相关的小朋友自我发现为什么会这样。再通过谈话活动,让所有的孩子都了解到正确的进餐姿势。渐渐地,孩子们不仅仅能够自己使用正确进餐姿势,有时还能提醒同组的小朋友用手扶好碗、把脚收进来等等。我们掉落的食物也越来越少啦!
孩子们对食物充满了兴趣,也学会了正确的进餐姿势,那么珍惜粮食不是说说而已,更应该用实际行动来表示。
为了更直观地鼓励小朋友的光盘行为,教师在班级教室里布置了一块“光盘行动”操作板,开启了“光盘”行动。小朋友如果吃完了餐盘里所有的饭菜即可将自己移到光盘旁,并获得“光盘小超人”的称号。
别看孩子们年龄小,但是他们的行动力可是一点都不弱。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节约粮食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饭菜吃光光,不浪费一点饭菜,争做“光盘小超人”。
通过《吃饭这件小事》的班本活动,孩子们常把“光盘”挂在嘴边,将“粒粒皆辛苦”根植于心田。在物质充裕的今天,孩子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懂得了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初步形成节约的意识,传承中华民族爱物知恩、勤俭节约、珍惜幸福的传统美德,反对餐桌浪费。虽然部分孩子还存在挑食的现象,但是比起活动前,孩子们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怎样才能更好地进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呢?这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我们将和小班的宝贝们继续探究,不断摸索!我们的生活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未完待续。
一校一审|乐乐老师
二校二审|七七老师
三校三审|娜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