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捧陶泥,
都蕴藏着无尽的故事与可能,
孩子们携手探索,呵护着每一份陶泥,
让它们在需要时,
随时都能以最完美的状态,
迎接每一次灵感的碰撞。
让我们一同踏入这场“陶泥保湿行动”的奇妙旅程!
每天我们都会来到陶泥区,探索陶泥的特性并尝试利用各种各样的陶泥工具塑形、刻花等。在这里与陶泥亲密接触,创造了很多漂亮的作品。
国庆后的一天,我们有了重大发现:
年糕:呀,陶泥怎么啦!
笑笑:陶泥怎么硬邦邦的,像石头一样啊。
琳琳:这么硬我们还怎么玩啊?
原来,国庆长假期间没有人及时往陶泥上喷水保湿,陶泥由于缺乏水分变硬了。
年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陶泥一直保湿呢?
笑笑: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陶泥一直保湿呢?
如果水变干了也可以及时提醒我们去加水呢?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陶泥保湿计划调查表”,让孩子和父母共同讨论出自己认为最有用的陶泥保湿方法。
在收集、汇总调查表后发现,大家想出的方法有2类,一类是运用源源不断的水流保持陶泥湿润,还有一类是运用空间隔离法将陶泥放入相对潮湿的密闭空间保持它的湿润。
讨论探讨:哪种方式更适合让幼儿园陶泥区的陶泥保持潮湿呢?一场辩论赛开始了。
月月:陶泥可以装在一个密封袋子里保湿。
阳阳:我觉得要有水,陶泥才会保湿,但是水太多陶泥会变成泥浆。
桃乐比:用湿毛巾把陶泥裹起来,它也可以保持湿润。
多多:我和妈妈设计的用挂盐水的办法,可以控制水流大小,让陶泥保持潮湿。
青椒:如果在外面在用一个密封盒子,肯定保湿效果更好。
佩妤:用加湿器也可以保湿呀。
桐桐:多多设计加湿器,需要一个很大很大的盒子,从哪里找呢?
米糕:每种方法都很好,但是我们需要试一试。
多多:那我们就分别试一试吧!
“水流装置”、“包裹”、“加湿器”、“密封隔离”
这四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最终我们决定成立三个工作小组:包裹组、加湿器组和水流装置组,并结合密封隔离的方法共同进一步探索方便适宜的陶泥保湿的好方法。
说到要让陶泥保湿,用湿毛巾包裹是大家伙儿最先想到的方法,那如何让湿毛巾一直保持湿润呢?除了用湿毛巾包裹外,还可以用什么东西包裹呢?孩子们集思广益,很快他们想到班级里给小兔子洗好的菜叶放进保鲜袋里一段时间后还是湿漉漉的,保鲜袋是不是也能保湿呢?一起来试试。
我们首先将陶泥进行捏制、摔打,让陶泥保持在最适合使用的状态,接着将同一块陶泥一分为二,一名小伙伴同时将食指插进陶泥以测试两块陶泥的软硬程度,确保湿毛巾包裹和保鲜袋包裹的两块陶泥初始状态相同。
一分为二经的两块陶泥被分别包裹进湿毛巾和保鲜袋中,接着,我们将它们分别放进了相同的密封箱内,并做好了标记,等待周末两天过去,开箱验证两块陶泥的保湿结果。
周一开箱时间到,同时取出由湿毛巾和保鲜袋包裹的陶泥:由湿毛巾包裹的陶泥表面非常潮湿的,甚至有些烂烂的,拿取陶泥时会糊在手上;由保鲜膜包裹的陶泥整体呈现松软可用的状态。
活动分析:湿毛巾包裹的陶泥非常软烂,虽然可以增加陶泥湿度,但无法长时间保持在可使用的松软程度,我们拿取陶泥时,湿毛巾包裹的陶泥十分软烂黏在手上,也造成了一些损耗。保鲜袋包裹的陶泥整体呈现松软可用的状态,可以随取随用,说明保鲜袋的作用在于隔绝空气、整体保湿,在保湿方面效果更好,能够保持陶泥的湿度。
由于此次验证的时间为三天,保鲜膜包裹比湿毛巾包裹方法更值得推广使用。但是长时间后保鲜膜包裹法还有效吗?这种方法会不会随着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而不稳定呢?同时如何监控的湿度也是有难度的。
利用加湿器也是孩子们想到的简便方法之一,加湿器是一种增加房间湿度的家用电器,如果把它和陶泥放在同一个密封空间里,陶泥就能一直保湿了吗?
活动探索:我们准备了一块软硬适中的陶泥,同样用手指做好了深度标记,把它和加湿器放入了同一个密封空间,等待实验结果。
三小时后,可以看到密封盒表面已经挂满了水珠,打开密封盒,底部已经累积了一层薄薄的水,陶泥底部被浸润在水中,就连一旁的加湿器的底部也一同浸入水中。看来这种方法会让陶泥底部变得软烂,难以使用,同时也会损坏电器设备。有什么改进的方法吗?
三宝:盒子上怎么会有这么多水珠呀!
想象中非常简单的事情原来还是要通过实验才能发现问题,我们又一起上网查询了相关资料,明白了其中的相关科学原理,为什么盒子上会“长”满小水珠:
菲菲:那是不是水蒸气碰不到盒子壁,就不会变回小水珠了?
凡凡:那要换个超级大的盒子,让水蒸气碰不到盒子壁!
年糕:或者也可以给盒子开一条缝,这样水蒸气就能跑走了,不会跑到盒子壁上?
教师:你们说得都有道理,说明加湿器组想要成功,还需要改变好几个地方,要用这个方法成功保湿陶泥,还需要我们多次实验。
一、材料收集——分组搜寻与搜集。
按照钱多多小朋友设计的图纸来尝试制作水流装置,需要哪些材料呢?我们发现,托盘、陶泥和毛巾这些是已经在使用的材料,需要搜集材料制作一个类似输液原理的水流装置。
活动探索:仔细观察设计图,从上到下,需要收集一个架子、两枚挂钩、一根绳子、一个大号的矿泉水瓶和一根输液管。那么这些材料从哪里来呢?
我们梳理出需要的材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教室里现有的东西,比如挂钩、绳子;第二类是幼儿园资源站中可以搜集到的东西,比如大号矿泉水瓶、架子;第三类是幼儿园里没有的材料,比如输液管,需要找医疗相关专业的家长帮忙收集。
活动材料:挂钩、绳子、陶泥、毛巾、托盘;架子、矿泉水瓶;输液管路
探索过程:在明确了材料收集的具体地点之后,我们迅速行动起来,自发地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着明确的分工和协作方式,就如同一个小小的团队。
一、模拟设计图——连接自动加湿管道
在材料收集齐全后,我们一同尝试依照设计图连接材料。
制作过程:
1.将矿泉水瓶瓶盖钻孔并装好水。
2.输液管去除针头部分与装好水的矿泉水瓶连接。
3.用麻绳编织网兜,将矿泉水瓶倒挂装入。
4.将装有毛巾和陶泥的托盘放置在架子下方。
5.用挂钩将网兜悬挂在架子最上方,使得输液管中的液体自然下流至托盘上。
探索过程一:
当我们准备把装置移动到教室的泥工区后发现:托盘放置在地面上不能和架子同时移动,很不方便。
于是我们找来一辆带滑轮的置物架放在架子底部,置物架的每一层都可以放托盘,这样在便于移动的同时还增加了保湿陶泥的量。
探索过程二:
置物架放好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输液管到托盘的距离太短,需要把把输液管绕在架子上,但是这样做,就无法出水了。
我们想到在医院挂水时输液瓶吊得比较高,这就需要找更高一点的架子,输液管的水才可以顺畅地流出。
二、水流装置投入使用
将制作好的水流装置进行使用,观察是否有效。
观察后发现:输液管的水直接流到了第一层的湿毛巾上,并且需要控制输液管上的开关来控制水的流速和流量。陶泥保湿器目前还不能做到完全自动,还需要人为的观察才能知道矿泉水瓶里水量多少,是否需要增加水。
孩子们纷纷想到,如果有一个可以随时监控水流的仪器就好了。
这时多多说:“我妈妈的医院里就有挂在输液瓶上的警报器,管子里如果没水了它就会发出警报!”
于是,我们请多多妈妈为我们带来了这个小巧、好用的输液警报器,并为孩子们讲解了输液警报器的工作原理:
活动探索:基于以上现象,我们准备再次收集一些材料对原有主体装置进行一定的升级改造。
活动材料:棉线、电子输液提醒器
制作过程:
1. 用棉线连接在输液管路末端,利用毛细现象实现每层都有水注入。
2. 在输液管路上增加电子输液提醒器,缺水时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及时加水。
探索过程:将陶泥盘升级为双层小推车后,需要增加导线引流到两个盘子中时,我们在班级资源站中找到了麻绳和棉线绳,通过吸水实验发现,棉线吸水后颜色从浅绿色变成了深绿色,并且水流通过速度较快,更适合作为自动水流装置的延伸部分。
至此,可监控陶泥保湿器水流装置就基本完成啦!
在我们建立起自动水流装置后,如何保持陶泥周围环境的湿润,让保湿效果最大化呢?
一、确定隔离罩材料。
现在我们要为陶泥保湿器设计一个外部网罩,这样就可以达到最佳保湿效果、防止异物进入、保护内部零件、美观等,你们有什么想法?
一一:找个大大的圆柱的桶,放在外面。
二宝:涂点胶,粘上玻璃遮住。
果果:用积木搭一个架子,外面裹上保鲜膜。
探索过程:于是我们在建构区寻找合适的积木,最后确定了两种小棍连接式的积木更适合用来搭建密封隔离罩的架子。
二、实地操作——搭建隔离罩。
1.设计隔离罩
怎么将积木和保鲜膜组合变成外面的隔离罩呢?我们绘画设计了觉得合适的搭建方法。
2.制作隔离罩框架。
活动探索:孩子们分成两组,分工合作按照设计图开始搭建隔离罩框架。
探索过程:先搭出底座和自动水流装置的底部比较,正好合适后开始一层层往上搭。在两种积木共同搭建框架时,发现球状积木很快就搭好了,而细小的积木还差很多并且不如球状连接的积木稳定,最后幼儿选择了球状连接的积木搭建好隔离罩框架。
3.缠绕保鲜膜。
根据设计图,再裹上保鲜膜一个简易的隔离罩就完成了。
如何把密封隔离罩美化,使它看起来更像一个超级厉害的小伙伴呢?
活动探索:
菲菲:机器人要有眼睛、鼻子、嘴巴、天线。
月宝:还要穿上衣服。
阳阳:要有耳朵。
桃乐比:还得有手臂。
小米糕:我家的加湿器还有灯。
探索过程:
孩子们在班级的自然材料柜寻找合适的材料美化机器人,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并从自然材料柜中寻找替代品来美化机器人,同时在寻找和选择材料的过程中,也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挑选和搭配。
至此,经过小伙伴的不断探索和共同努力,
我们的陶泥保湿器雏形初步形成啦!
每个孩子都是一名艺术家,
孩子们对陶泥的兴趣还未停止,
让我们期待更多孩子们对于陶泥的探究吧!
苏州工业园区天域幼儿园中二班
一审一校:玉玉老师
二审二校:小哲老师
三审三校:梅子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