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家园】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必须让他经历这3件事——《家长慧》第六十三期

楼市   2024-10-30 18:16   河南  

培养内心强大的孩子

必须让他经历这3件事

自孩子刚出生时 ,父母的心便时刻牵挂着他:

幼时,忧虑孩子的体魄是否强健,是否得到了足够的温饱;

入学后,又牵挂他能否融入新集体、结识挚友、取得学业上的佳绩;

临近毕业,更是为孩子的职业道路、能否承受职场压力而忧心忡忡······

因此,不少家长选择了庇护式教育方式,竭尽所能为孩子提供最优渥的环境,替他们拂去成长路上的荆棘。

然而,这样的做法却往往适得其反,孩子愈发显得娇弱、能力欠佳,难以自立。

家长们需明白,孩子终将有一天要挣脱父母的怀抱,独自踏上人生的征途。

唯有铸就孩子坚韧的内心,方能让他在人生的旅途中自信满满、勇往直前,收获圆满而幸福的生活。

孩子未来内心强大还是脆弱,与父母后天的教育息息相关,做好下面这3件事很关键:

Part 01  

充分的接纳和支持



充分的接纳和支持

在培养孩子任何一项杰出特质的过程中,爱与安全感始终是不可或缺的基石,特别是在塑造孩子坚韧不拔的内心方面。孩子深切感受到父母的爱并建立起安全感的核心,在于父母给予的接纳与扶持。

接纳这一行为,主要体现在两个维度上。首先,是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不少家长对孩子抱有极高的期望,施以严苛的要求,试图将孩子塑造为心中的“理想模型”。这向孩子传达了一个信息:唯有变得优秀,符合父母的期待,方能获得爱。于是,孩子不得不持续努力,以满足家长的期望,而他们的内在真实与自我则遭到抑制,长此以往,将导致安全感与价值感的缺失。

此类教育模式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众多青少年因不堪重负而罹患抑郁症;不少考入顶尖学府的学生,却陷入“空心病”,迷失人生方向,自我价值感缺失,进而自暴自弃。无论孩子是否出类拔萃,家长都应接纳其真实状态,并在此基础上,以爱与鼓励为伴,助力孩子逐步成长与提升。唯有被全然接纳的孩子,方能真正自爱、自信,内心充盈着力量。

接纳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遭遇悲伤、愤怒、挫败时,家长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的感受,给予共情。家长对孩子情绪的关注与引导,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的温暖,从而勇于展现真实的自我,并学会情绪管理。而家长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情感层面,尤其是在孩子犯错、表现欠佳、经历挫败之时。家长能够与孩子并肩作战,给予慰藉与鼓励,不因孩子的表现而全盘否定其人格。

如此,孩子便能确信自己在任何情境下都被无条件地爱着、信任着,从而更加坚定、自信、勇敢,勇于直面人生旅途中的艰难险阻。

Part 02  

充分的尝试与探索



充分的尝试与探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心理发展历程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特定的成长任务,而3至6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主动性与内疚感交织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若孩子的探索性行为得到正面的鼓励和支持,他们将培养出积极主动的性格,乐于投身于创造与发现的旅程中。

 很多时候,孩子们看似“顽皮捣蛋”的行为,如拆解玩具、搜集石子、尽情玩水等,实则是他们探索世界、满足好奇心的自然表现。

 如果家长过度保护、限制孩子的行动,不仅会阻碍孩子的自然成长和潜能发展,还可能让孩子因缺乏生活实践而感到能力不足,逐渐变得胆小、退缩,面对困难时容易放弃。

 因此,当孩子开始具备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动手能力时,家长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鼓励他们尝试各种想做的事情,以促进其成长与进步。

 无论是踩水坑、捕捉昆虫、尝试跳跃、帮助家人做家务等,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验所积累的成长经验越多,他们对外部世界的信任感就越强,也会变得更加勇敢、自信,勇于面对各种挑战。

 只有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成长空间,放手让他们去尝试和经历,孩子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进而塑造出一个内心强大、自信的自我。

Part 03  

学习自己做决定、自己做选择



学习自己做决定、自己做选择

许多家长往往自认为凭借多年的人生经验,有资格为孩子指引人生道路,干涉其选择,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与需求。

美国知名社会心理学家格兰特·霍尔沃森在其著作《成功、动机与目标》中深刻指出:“孩子内心渴望在归属感中寻得幸福,在新奇事物中汲取成长的力量,在自由的选择中激发内在的动力。”

孩子对于能够自主决定和选择事情的感受,这种自主性,是其积极主动行事、培养内在驱动力不可或缺的心理要素。

若孩子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只能被动接受父母的安排,将会导致其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动力,行事被动,责任感减弱。

西方有句流传甚广的谚语:“经验乃最佳之师。”让孩子从小尝试自主做决定,并面对选择带来的后果,他们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亲身体验、深刻思考,进而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优化未来的选择。

家长的角色应当是,在关键时刻向孩子揭示某种选择可能引发的结果,分析其利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应归还给孩子。

演员梁家辉曾有一番肺腑之言:“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自诞生之日起,就应享有自由与选择的权利。作为父母,我们可以说对孩子负有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为孩子划定一条固定的道路,威胁他们若偏离此路就会遭遇危险。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恐吓。父母给予孩子最具有远见的爱,应当是鼓励孩子勇敢地探索这个世界,不束缚他们的选择,不加以控制或干涉,而是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并永远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

诚然,做好以上三件事绝非易事,它们对家长的自我修养与人生智慧提出了严峻考验。正因如此,正如那句广为流传的教育箴言所言——“教育子女,先从自我成长开始”,家长需通过不断学习与自我提升,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锻造出一颗坚韧不拔的内心,保持平和积极的心态,减少抱怨,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如此,教育子女的过程将会变得更为轻松高效,孩子也将在你的言行示范下,受到积极正面的熏陶与影响。


本文转载自“人民教育”公众号(有删改)

图文来自本校学生和家长

编辑 | 学生成长中心

初审 | 韩怀珍

复审 | 安继辉



洛阳市安徽路小学
学校活动展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