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埠粉浆面条
文/王中
说起杨埠镇大家十分熟悉,但提起那碗散发着乡土气息的粉浆面条,或许不少年轻人会感到些许陌生。但对于那些在杨埠街头巷尾走过岁月沧桑的长者们来说,这碗粉浆面条,却是记忆中不可或缺的味道。我虽非土生土长的杨埠人,但对这碗粉浆面条,却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感。
年轻的时候,我对杨埠镇的了解不多,只知道它因洪河穿镇而过而闻名,尤其是那座承载着无数故事的杨埠镇大桥,更是让人津津乐道。我与杨埠的缘分,始于一次学校的招生宣传之旅。十多年前,我到一所新办的学校工作,为了拓宽生源,我们不得不四处奔波,宣传招生。那些年,我们频繁地踏入杨埠镇,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与那碗粉浆面条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招生宣传至四点光景,疲惫不堪之际,在杨埠镇大市场的一个角落,发现了一位老者摆着简陋的摊子,卖着粉浆面条。那棚子,勉强能遮风挡雨,几张斑驳的餐桌,见证着岁月的痕迹。我怀着好奇,品尝了一碗,那一刻,味蕾被唤醒,那份醇厚的味道,让我忍不住连吃两碗,从此每次踏入杨埠镇,我都会去寻找那碗粉浆面条。
这样的光景,持续了三四年。后来,卖粉浆面条的摊位挪了地方,挪到了杨埠通往高杨店镇路旁大桥下边。摊主也换了人,粉浆面条的味道,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打听之后才得知,那位曾经卖粉浆面条的老人,已因年岁渐长,放下了手中的活计。
带着对粉浆面条的好奇,我向一位来自杨埠街上的同事请教了这道美食的做法。她告诉我,她母亲便是制作粉浆面条的高手,味道堪称一绝。她详细地介绍了粉浆面条的原料和做法:绿豆、面条、黄豆、干芝麻叶、芹菜,再配上盐、鸡精、八角、辣椒油、香油等调料,经过一番精心烹制,方能成就这道美味。
具体来粉浆面条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着手准备工作,首当其冲的是将绿豆彻底洗净,随后用清水浸泡大约八小时。待绿豆泡发后,将其磨成豆浆,然后放入容器中自然发酵,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到两天,直至豆浆散发出酸腐的香气。接着将洗净的芹菜晾晒一下,切成细小碎块,同时,将黄豆与盐和八角一同煮熟。再来是处理干芝麻叶,先用热水泡软,清洗干净,再继续用热水浸泡大约两小时。接下来是煮制粉浆的环节:将发酵好的粉浆倒入锅中,加热至80℃,此时浆水表面会浮起一层白沫。这时,轻轻淋入一些香油,并用勺子轻轻搅打,直至浆沫消失,浆体变得细腻而光滑。然后是煮面条的步骤:将面条、芝麻叶和盐一同下锅,煮上大约五分钟后,加入鸡精调味,最后撒上煮熟的黄豆和切碎的芹菜,淋上香油和辣椒油,一碗酸香四溢的粉浆面条便呈现在眼前。粉浆面条,作为源自河南省的传统佳肴,以其独特的酸香和柔软的口感,深受人们喜爱。
十多年的光阴荏苒,我所在的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我们不再需要四处奔波招生,也因此很少有机会再去杨埠品尝那碗粉浆面条。然而那份对粉浆面条的眷恋,始终深藏在我心中。每当与同事闲谈,提及那碗粉浆面条,我总是满怀深情,记忆犹新。
【作者简介】:
王中 平舆县第八初级中学教师,驻马店市作家协会会员,平舆县作家协会会员,平舆县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十多年,文学爱好者,平时喜欢读书与写作,中国作家网网站用户,偶有作品在网站或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