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班组“合力” 撬增效“杠杆”
现场观察
“我们多跑几趟、多调几下,一定能够降低设备机封使用生产水量,而且还不影响设备机封正常运行。“自营消防水分离项目,我们拼一拼、赶一赶,一定能够省下10多万元的项目建设费用。”……自乙炔车间开展“大干四个月、攻坚保效益”活动以来,从班组到岗位,人人拿事当事、用心干事的劲头十足,车间降本增效氛围格外浓厚。工段长张新航利用废旧材料,将自制的半自动液压带轮安装装置应用于检修作业,不仅解决破碎机带轮安装作业的风险,而且赋予废旧材料“二次生命”;岗位巡检人员凭借“设备问题清单化”的管理新模式,科学掌握“望闻问切”的判断能力,实现设备问题日清日闭,有效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进一步缩减设备设施维修费用…… 这一项项“小”的举措、一笔笔“小”的收益,正在班组人员“过紧日子”的主观努力下,汇聚成源源不断的“增效力”,助力公司效益攻坚。
感言
班组既是生产建设的“主阵地”,也是挖潜增效的“攻坚队”。从思维碰撞提报降本增效的“金点子”,到自我加压实现自主检修;从自主创新使废旧物品“变身”检修“利器”,到个人技术能力提升护航安全生产,乙炔车间职工正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将“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转化为“勤俭持家”的责任,于平常中、细微处,将“修旧利废”“建言献策”“自营工程”等“号召力”变成“行动力”,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撬动起公司挖潜增效的“大杠杆”。
“小制作”解决“大难题”
现场观察
“自制的防护箱已安装完毕,除磷池4#pH计显示正常。”在机电仪车间仪表早会上,单体仪表班班长毕明磊汇报道。
除磷池pH计是测量除磷池中溶液酸碱度的重要仪表设备。为了便于读取测量数据,pH计显示仪表安装在除磷池旁。因长期裸露在空气中容易腐蚀,造成测量数值不准确,检修频次高。在不能改变pH计安装位置的限定条件下,单体仪表班展开“头脑风暴”,开拓思路,创新方式,将废旧电缆桥架不锈钢板裁剪、打磨、焊接,巧妙地制成防护箱,为pH计保驾护航。
“我们还利用废旧透明塑料板为pH计数做了保护面板。在现场安装防护箱后,又在防护箱底部通入微正压气源,防止外部环境中的气体进入显示表体内,从根本上起到了保护作用,既延长了pH计使用寿命,又降低了故障率,年可创效6万余元。我们班组会认真总结此次创造经验,做好剩余3台除磷池pH计的改造任务,为效益攻坚添砖加瓦。”毕明磊介绍道。
感言
节本降耗不是效益攻坚的口号,是职工将责任落到实处的行动。从自制pH计探头保护管,到自制pH计防护箱,车间职工以攻坚克难的精神、四两拨千斤的智慧,勤奋作为,变废为宝,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巧解工作难题,助力效益攻坚,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
生产“痛点”变身操作“亮点”
现场观察
“自氯气系统自动稳压装置投入运行后,实现了氯气系统稳压自动调节,再也不用手动频繁调节阀门了。”主控室操作人员看着稳定运行的氯气稳压自控系统赞不绝口。烧碱系统氯气、氢气压力波动会导致合成炉灭炉、电解槽跳槽等现象的发生,车间氯气系统自动化程度低,突发事件发生时无法及时调整氯气压力,有造成系统联锁停车事故的风险。前期,车间技术人员通过创新研究,实现了氢气系统自动调节,保证了氢气压力稳定,然而他们并不满足于此,而是不断地持续攻坚。“人为手动控制氯气阀门反应滞后,不能与氢气系统同步稳压,我们就自主开发一套完整的稳压自控系统。”车间技术组组长胡洋洋决心攻下这个难题,带领技术人员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实时监测生产数据、反复模拟操作实验,全面优化工艺流程。通过研究压力波动的影响因素和可平稳压力的控制点位,决定采用自动阀连锁控制方法,编制相关逻辑程序,并自行设计操作控制程序,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最终,通过对氯气稳压自动化程序研发,将氯气系统阀门与氯气分配台压力组成控制回路,实现氯气压力自动调节。项目实施后,将压力调节时间由3s控制至1s内,有效的解决了手动操作频繁的困难,提高岗位自动化水平。
感言
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创新之路虽然曲折,但突破重重难关,看见曙光的一刻总是让人心生向往。烧碱一车间技术人员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成功实现了操作的智能化升级,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操作的稳定性,为集团和公司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