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11月28日,萧山区初中语文教研员王丹阳老师莅临义桥实验学校进行教学调研。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开展真实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构建“学思融合”的语文课堂新样态,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学生核心素养切实提升。
许老师以“背影”为主线设计,以“形”—“境”—“情”为思路,以微电影的情境展开教学,让学生深入文本,贴着语言体会父爱和儿子对父爱的觉醒。教学中,许老师首先让学生“定格背影”,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背影。接着要学生选取特写镜头来“解读父爱”,各个小组的学生通过对父亲的动作、外貌、语言、心理等细节的呈现,结合关键词句来解读父爱,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外化出来。最后环节是“感悟背影”,结合父子的真实关系解读“我”对父亲的理解愧疚之情,以一首歌曲《父亲》结束全课。
林老师以“变和不变”为主线解读小说人物和主旨。教学中,林老师首先设置了“谈人物,赏儒林世相”环节,让学生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各色人物在“中举”前后的转变。接着,通过“辨好恶,析小说共情”环节,要学生工从人物的身份角度出发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动机,继而得出不变的是人们对钱财和权利的追逐。最后,通过“识机杼,解讽刺笔法”环节,进行小说学习方法的总结提炼。林老师强调在小说阅读中最重要的是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我们不仅要学会审美,还要学会审丑。
听课结束后,萧山区初中语文教研员王丹阳老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了指导,肯定两位上课老师教学设计精心,教学路径清晰,都注重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王老师谈到在课堂容量大的时候,可以结合新课改采用大单元教学,将同类文章进行梳理,将一类人勾连起来,进行多篇文章或整本书阅读,提升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和思维能力。针对《背影》这节课,王老师提出通过任务单的形式,设计主任务,以情境为支架,带动整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进行情境的探究,让学生从做中学,参与到课堂中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针对《范进中举》这节课,王老师提出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明确人物社会关系图。在分析人物时,可以加入个性化的朗读来体会夸张、讽刺的手法,通过事例为学生搭建支架,给学生阶梯,让学会多说多思考。对于小说方法的提炼可以依托教材借助单元导语来进行教学。王老师建议语文课上应让学生多展示,多表达,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最终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本次语文课堂教学调研,让义桥实验学校的语文老师们聚在一起做“真研究”;聚焦以生为本的“真学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真实践”。我们将以学习为支点,构建学思融合的优质课堂,助推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