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先离职?

百科   2024-10-04 23:00   广东  

分享电厂故事,品味麻瓜人生。

     如文章标题所言,个人觉得这本身是一个伪命题,离职的人很多,自然也就有了优秀的人。但是如果这句话放在一个特定的,并不特别让人满意的环境下,再加上一些极其个别的影响很大的案例,这个结论仿佛一下子就成立了,成为了人们隐忍情绪的突破口。这个命题仿佛如漫长河堤的一个小溃口,一下子迎接了汹涌的“污浊洪水”。

      如此这般,我再杜撰几个伪命题:“为什么电厂里名校生,研究生越来越少了?”事实上反而越来越多,“为什么电厂倒班的秃头的那么多?”事实上并于相关统计数据,也没权威文献发布,“为什么电厂里生男娃的比生女孩的多?”事情上是我纯粹编造的。

      这种谣言和伪命题满天飞,像一种魔法,让你潜意识相信的魔法。像星座学、命理学以及流行的IMBT之类的人格测试,一旦接受这些魔法,就会对事实进行过滤,放大巧合证据,忽视矛盾证据,甚至还会下意识地参照预言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达到不断强化的效果。所以很多时候预言成真,是因为人们愿意相信它。法国哲学家列维•布留尔将这种原始思维规则总结为“互渗律”,也就是主体与世界、物与物、语言与物之间缺乏明确的边界,这些事物总是超越现代人理性的边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那么再回到问题本身,当你看到标题,你是不是回忆起一起倒班的那些牛马们如今混的风生水起的少数人,又在脑海中勾勒时间线,他是不是先离职的?

     当你看到“为什么电厂里名校生,研究生越来越少了?”你是不是在回忆近年来厂里的年轻人?在使劲想某个年轻人到底是哪个院校的?或者某某到底是研究生还是本科生,有点模糊了?

     当你看到“为什么电厂倒班的秃头的那么多?”你是不是在想周围都有谁秃头了,甚至心里估算了一下秃头的比例?当你看到“为什么电厂里生男娃的比生女孩的多?”你是不是把科室里面的孩子男孩女孩都统计了一下?

      这些问题都很有意思,而且都缺乏统计的意义,也只会存在于非官方的讨论,因此反而更加让人津津乐道。

      扯了这么远,回到标题本身。网上有这样一个例子,说是某位工程师离职影响了中国人登月,后来被官方辟谣,但是社会反响很大。优秀的人都待不下去了,优秀的牛马吃不下画的饼了,连人民日报都下场评论:“面对更加自由流动的人才市场,靠围追堵截不是办法…”让我不禁想起去年某大发电集团发给同行的红头公函。

     有人说,可能领导们眼里的小张,沉默寡言,不会来事,有时候还会不合时宜的提点意见。有些企业很喜欢把能干活会干活的员工培育成老黄牛,或者叫骨干,每年给你点荣誉,另外顶多加一点奖金,可是到职位晋升时又对你说下次下次,这次让谁谁上,你也能理解对吧?你做事想起你,背锅想起你,就是职务提升时来一句“能力越大,出了问题更大”,永远与“中流砥柱”的你无关。
      优秀的人,可能能力与追求不允许他待在原地。

电厂牛马人
谈谈风月,也说说电厂,寻找精神的锚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