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保5%”?—2024经济复盘与2025展望【国盛宏观熊园团队】

文摘   2025-01-17 22:58   上海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 博士
国盛证券宏观分析师,杨涛

事件:2024年四季度GDP同比5.4%(前值4.6%),全年GDP同比5%(2023年5.2%);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2%(前值5.4%),社零同比3.7%(前值3%);1-12月固投同比3.2%(前值3.3%),地产投资同比-10.6%(前值-10.4%),广义基建投资同比9.2%(前值9.4%),制造业投资同比9.2%(前值9.3%)。

核心观点2024年经济“前高、中低、后扬”,一揽子政策推动四季度GDP触底大升至5.4%,全年如期“保5%”,其中:12月经济数据多数好转,工业生产、出口增速回升较多,消费、制造业和基建投资震荡,地产量价延续企稳。往后看,紧盯4大事件:1)一季度“开门红”备注关注,可从发债节奏等四大维度跟踪分析;2)地方两会陆续召开,从历来与全国接近的上海等地目标看,2025年全国GDP目标大概率仍为5%左右;3)短期是政策落地观察期,关注可能的降准降息等;4)特朗普1月20日就职,关注可能的关税升级等。

具体看,12月经济数据有如下特征:

>消费端:低位反弹、略高于预期,其中:化妆品、通讯器材、家电、文化办公用品消费增速回升最多,与11月变动方向相反,应是与双十一促销提前的透支扰动减退有关;汽车消费增速回落,可能与年末部分地区以旧换新补贴活动结束有关。

>投资端地产销售好转、投资跌幅扩大,可能与当前地产市场主要以消化存量库存为主,房企新开工意愿仍低;制造业、基建延续高增。

>供给端工业和服务业生产走高,可能与抢出口、金融业带动有关

>就业端失业率小幅提升,青年失业率回落。

摘要如下:


1、回顾看,2024年经济“前高、中低、后扬,四季度GDP超预期;供给强于需求,外需强于内需。

>整体看,2024年实际GDP同比5.0%,名义GDP同比4.2%,均较2023年小幅放缓,名义增速下降更多。

>结构看,2024年供给强于需求,外需强于内需,工业生产、出口、制造业和基建投资高增,消费、物价低位震荡,地产跌幅仍大。

>当季看,四季度GDP同比大幅提升至5.4%,高于市场预期的5.1%;季调环比提升至1.6%,指向四季度经济明显好转。

>原因看,主因应是抢出口拉动12月出口、工业生产,楼市股市反弹拉动服务业生产。

2、单月看,12月经济数据多数好转。12月工业生产、出口增速回升较多,消费、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小幅震荡,地产量价延续企稳;叠加PPI跌幅收窄、信贷社融高于预期等来看,经济整体较11月有所好转,但与主要产品开工率、建筑实物工作量等高频指标有所背离。

3、目前看,一季度“开门红”备受关注,可从四大角度跟踪分析

1)政策端,中央多次强调“能早尽早、从头抓紧”,对开年经济较为重视;

2)出口端,“抢出口”应会继续支撑,但韩国前10日出口增速等高频指标小幅放缓;

3)消费端,以旧换新政策已开始接续,但1月前2周乘用车零售有所回落;

4)投资端,关注各地发债进度、银行信贷情况、沥青水泥等实物工作量指标。

综合1月上半月数据,上述四大维度显示“开门红”有待进一步验证。

4、往后看,2025年政策“更加积极有为”,GDP目标大概率延续5%左右,节奏上“中间高、两头低”,结构上内需修复、外需承压。从历来与全国接近的上海等地目标看,2025年GDP目标增速大概率继续定为5%左右的偏高水平;节奏上,受基数效应和出口节奏扰动,预计各季度同比增速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形态;结构上,基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将全力扩内需,消费、投资有望修复,出口在潜在的关税冲击下应会承压。

5、具体看,12月经济数据有如下特征:

1)消费端:低位反弹、略高于预期。12月社零同比3.7%,较前值回升0.7个点,高于市场预期的3.5%;季调环比0.12%,较前值0.23%微跌。其中商品零售同比3.9%,餐饮收入同比2.7%,分别较前值变动1.1、-1.3个点。细分商品看,12月化妆品、通讯器材、家电、文化办公用品消费增速回升最多,与11月变动方向相反,应是与双十一促销提前的透支扰动减退有关;汽车消费增速回落,可能与年末部分地区以旧换新补贴活动结束有关。

2)投资端:地产销售好转、投资跌幅扩大,制造业、基建高增。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3.2%,较前值微跌,略低于市场预期,季调环比0.33%,较前值0.09%小幅回升。

>地产销售跌幅收窄,投资跌幅扩大。1-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回升至-12.9%,12月70城二手房价格同比跌幅收窄至-8.1%,其中一线城市二手房价环比0.3%,连续三个月环比转正,指向房价有所企稳。1-12月地产投资同比-10.6%,房屋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为-23.0%、-12.7%、-27.7%,竣工跌幅有所扩大。近期地产投资和销售走势持续背离,可能与当前地产市场主要以消化存量库存为主,房企新开工意愿仍低。

>制造业投资高位震荡。1-12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9.2%,较前值微跌0.1个百分点。企业投资意愿小幅回升,12月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回升6个百分点至58.5%。分行业看,运输设备、医药等行业增速回升较多,食品制造、有色等行业增速回落较多。

>基建投资保持高增。1-12月广义、狭义基建投资同比分别为9.2%、4.4%,分别较1-11月增速变动-0.2、0.2个百分点,在政策支持下保持高增。从高频数据看,12月沥青开工率略有回踩、水泥发运率小幅震荡,整体实物工作量仍然偏低。

3)供给端:工业和服务业生产走高。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升至6.2%,高于市场预期的5.5%;季调环比0.64%,较前值的0.46%提升,指向工业生产明显好转;四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也提升至76.2%左右。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回升0.4个百分点至6.5%。

4)就业端:失业率小幅提升,青年失业率回落。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1%,较前值微升0.1个百分点。12月份青年失业率比上个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下降。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海外经济环境、地缘冲突等超预期变化、统计误差和口径调整

正文如下:


一、2024经济复盘与2025展望

2024年,我国经济“前高、中低、后扬”,供给强于需求,外需强于内需

整体看,2024年经济增速较2023年小幅放缓,节奏上“前高、中低、后扬”。

2024年实际GDP同比5.0%,名义GDP同比4.2%,分别较2023年的5.2%、4.7%小幅回落(2023年名义GDP数据有修正,2022年修正数据暂未公布,此处2023年名义GDP增速仍按照修正前增速计算),指向2024年经济增速较2023年小幅放缓,名义增速下降更多。其中2024Q1-Q4的GDP增速分别为5.3%、4.7%、4.6%、5.4%,指向一季度经济小幅回升,但二三季度明显回落,主因政策节奏放缓,居民信心不足制约消费、地产复苏等。9月底一揽子政策密集出台,效果逐步显现,推动四季度经济触底回升。

其中,2024年四季度GDP同比5.4%,较三季度的4.6%大幅回升,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5.1%,季调环比1.6%,高于三季度的1.3%,也高于季节性的1.4%,指向四季度经济明显好转。其中,第二、三产业GDP同比分别为5.2%、5.8%,分别较三季度提升0.6、1.0个点。四季度GDP大幅好转,主因12月工业生产超预期、第三产业增速回升拉动,应与政策发力,推动楼市股市反弹,地产、金融业拉动加大有关。

结构看,供给强于需求,外需强于内需,价格维持低位

>供给端,2024年工业增加值同比5.8%,较2023年的4.6%小幅提升,应和出口韧性较强的支撑有关;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5.2%,较2023年的8.1%回落,主因基数走高、金融业放缓、房地产业拖累加大。

>需求端消费方面,2024年社零同比3.5%,二季度以来消费超预期走弱,四季度随着以旧换新等政策发力,消费增速触底反弹。投资方面,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3.2%,较2023年的3%小幅提升;其中全年地产投资同比-10.6%、跌幅仍大;基建投资同比分别为9.2%,下半年财政货币政策加码,基建实物工作量有所好转;制造业投资同比9.2%,背后是出口较强的带动、设备更新政策的支持。出口方面,年初以来震荡趋升,四季度保持高增,2024年出口累计同比5.9%,较2023年的-4.7%有明显回升,主因海外经济韧性较强、我国出口份额逆势提升。

>价格端,2024年CPI同比0.2%、PPI同比-2.2%,主因国内供给充裕、内卷加剧,地产景气超预期下行、消费、实物工作量低迷等。
2025年,预计GDP目标仍为5%左右,内需修复,外需承压
整体看,2025年GDP目标预计仍为5%左右,增速“中间高、两头低”。2025年美欧经济有望触底回升,但受特朗普上台加征关税影响,外需预计较2024年走弱。政策也会进一步加码,财政货币双宽松,推动消费、投资修复。综合看,预计2025年内需修复有望对冲外需回落的拖累,GDP目标增速可能继续定为5%左右的偏高水平。节奏上,受基数效应和出口节奏扰动,预计各季度同比增速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形态。
结构看,预计内需修复,外需承压,价格小升。
>供给端,考虑到内需温和修复、但出口可能明显放缓,预计整体工业生产增速将较2024年小幅放缓。服务业生产预计小幅反弹,潜在的支撑因素包括地产跌幅收窄、股市上涨带动金融业、消费回升带动批发零售业等。
>需求端消费方面,预计温和修复,支撑力量主要有三:收入增速随名义GDP增速反弹,政府消费增速随财政发力反弹,以旧换新等政策加码;拖累因素主要是地产景气继续下行,拖累消费倾向。投资方面,预计随着基数走低,地产投资跌幅收窄;随着财政政策加码,基建继续高增;在设备更新支持延续、出口回落等影响下,制造业投资小幅放缓,整体投资增速较2024年小幅提升。出口方面,预计受关税冲击,变数较大。
>物价方面,预计CPI温和抬升,PPI跌幅收窄。随着政策持续发力,在消费温和修复、实物工作量好转等影响下,预计价格中枢水平可能小幅抬升,但受制于供给充裕、外需回落、国际大宗价格可能承压等,预计2025年整体价格水平仍然偏低。
(具体请参考年度策略报告《干字当头—2025年经济与资产展望》)

二、一季度经济有开门红吗?

近期市场对经济是否有开门红较为关注,可从四大角度跟踪分析:

1)政策端,中央多次强调能早尽早、从头抓紧,关注地方两会的相关表态和细化部署。12.1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各项工作能早则早、抓紧抓实,保证足够力度”。12日,李强总理在济南调研时强调“要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紧迫感,只争朝夕、从头抓紧,推动政策早落地、项目快推进、措施见实效,努力实现今年经济发展良好开局”,指向中央对开年经济走势较为重视,短期关注地方两会的的相关表态和细化部署。

2)出口端,关注“抢出口”的持续性,特朗普的关税进展是关键。目前“抢出口”迹象已逐步显现:12PMI新出口订单回升0.2个百分点至48.3%,连续2个月回升;12月出口同比10.7%、高于市场预期,对美出口进一步走强。受特朗普可能的关税升级,一季度“抢出口”影响可能继续显现,出口可能维持高增,需注意的是,1月前10日韩国出口增速有所放缓。

3)消费端,以旧换新政策接续,关注汽车、手机等消费情况。近期多地已经积极开展以旧换新接续工作,18日,财政部表示中央财政已预下达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预计将继续对一季度消费构成支撑。从汽车销售看,1月前两周乘用车零售增速平均-22%左右,较202412月回落较为明显,可能与消费者观望情绪有关。

4)投资端,关注各地发债进度、银行信贷情况、沥青水泥等实物工作量指标。发债进度方面,截至1月14日,共有18个地区(包括省份和单列市)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的地方债发行计划,规模合计1125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89亿元。各地一季度新增专项债已披露的计划发行规模合计353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745亿元,可能与去年专项债尚有结余、提前下达额度较晚有关,后续实际发行节奏仍待进一步观察。信贷看,近年来要求“平滑信贷投放月度波动”、更加注重贷款质量,是否有“开门红”尚需观察。实物工作量看,1月第一周沥青、水泥等施工实物工作量指标维持低位震荡。
三、12月经济数据多数好转
12月经济数据多数好转12月工业生产、出口增速回升较多,消费、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小幅震荡,地产量价延续企稳;叠加PPI跌幅收窄、信贷社融高于预期等来看,经济整体较11月有所好转,但与主要产品开工率、建筑实物工作量等高频指标有所背离。

四、消费端:低位反弹、略高于预期
12月消费增速低位反弹12月社零同比3.7%,较前值回升0.7个点,高于市场预期的3.5%;季调环比0.12%,较前值0.23%微跌。其中商品零售同比3.9%,餐饮收入同比2.7%,分别较前值变动1.1、-1.3个点。
结构看,化妆品、通讯器材、家电、文化办公用品消费增速回升最多
>商品消费方面12月多数商品消费增速回升,化妆品、通讯器材、家电、文化办公用品消费增速回升最多,与11月变动方向相反,应是与双十一促销活动提前的透支效应的扰动减退有关;汽车消费增速回落,可能与年末部分地区以旧换新补贴活动结束有关。
>服务消费方面12月餐饮收入同比2.7%,较前值回落1.3个百分点。1-12月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6.2%,较前值回落0.2个百分点。
从近期高频数据看,人员流动回升、汽车消费增速回落从高频看,2025年1月上旬,百城拥堵延时指数增速有所反弹;1月前两周乘用车零售同比-22%,汽车销售有所回落,与消费者等待2025年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带来更多优惠的观望情绪有关,年初政策延续期的购车热情不高。
五、投资端:地产跌幅扩大,基建、制造业保持高增
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落1-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3.2%,较前值微跌,略低于市场预期,季调环比0.33%,较前值0.09%小幅回升,指向投资增速回落与去年同期基数走高有关。其中地产投资累计同比-10.6%(前值-10.4%),广义基建投资同比9.2%(前值9.4%),制造业投资同比9.2%(前值9.3%)。基建和制造业投资高位微跌,地产投资跌幅扩大。
地产销售跌幅收窄,投资跌幅扩
12月地产销售跌幅收窄,房价有所企稳,投资跌幅继续扩大1-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回升至-12.9%、-17.1%。1-12月房屋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为-23.0%、-12.7%、-27.7%,竣工跌幅有所扩大。12月70城二手房价格同比跌幅收窄至-8.1%,环比跌幅收窄至-0.31%,其中一线城市二手房价环比0.3%,连续三个月环比转正,指向房价有所企稳。
1-12月房屋新开工、施工、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分别为-23.0%、-12.7%、-27.7%,竣工跌幅有所扩大
制造业投资高位微
制造业投资高位微跌,企业投资意愿反弹1-12月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9.2%,较前值微跌0.1个百分点、仍在高位,应是与出口回升、设备更新政策支撑有关。企业投资意愿小幅反弹,12月BCI企业投资前瞻指数回升6个百分点至58.5%。
分行业看,运输设备、医药等行业增速回升较多,食品制造、有色等行业增速回落较多。
基建投资保持高增
基建投资保持高增1-12月广义、狭义基建投资同比分别为9.2%、4.4%,分别较1-11月增速变动-0.2、0.2个百分点,在政策支持下保持高增。从高频数据看,2025年1月沥青开工率略有回踩、水泥发运率小幅震荡。
六、供给端:工业和服务业生产走高
工业生产增速走高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6.2%,较前值提升0.8个点,高于市场预期的5.5%;季调环比0.64%,较前值的0.46%提升,指向工业生产明显好转;四季度工业产能利用率也提升至76.2%左右。
服务业生产增速提升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回升0.4个百分点至6.5%。分行业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生产指数分别增长9.5%、9.3%、8.8%、8.3%,金融业增速继续走高
分行业看,电气机械、通用设备、运输设备生产增速回升最多,可能与抢出口带动有关;石油煤炭开采、医药生产增速回落最多。
从高频看,1月高炉、PTA开工率回升,汽车半钢胎开工率震荡,工业生产稳中有升
七、就业端:失业率小幅提升,青年失业率回落
失业率小幅提升,青年失业率回落1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5.1%,较前值微升0.1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失业率5.0%,持平前值。12月份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个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下降。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海外经济环境、地缘冲突等超预期变化、统计误差和口径调整

相关文章:

[1]干字当头—2025年经济与资产展望2024-12-01
[2]有喜有忧—2024年社融复盘与2025年展望 2025-01-14
[3]以备待变—2024年出口复盘与2025年展望2025-01-13
[4]回暖盼光—2024年物价复盘与2025年展望2025-01-09
[5]制造业降、服务业升的背后—12月PMI 5大信号2024-12-31
本文节选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于2025年1月17日发布的报告《何以“保5%”?—2024经济复盘与2025展望》,具体内容请详见相关报告
熊园    S0680518050004   xiongyuan@gszq.com
杨涛    S0680522070001    yangtao3123@gszq.com

特别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微信形式制作的本资料仅面向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资料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非国盛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受或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信息。因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感谢您给予的理解和配合。


重要声明:本订阅号是国盛证券宏观团队设立的。本订阅号不是国盛宏观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仅面向专业投资机构,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研究观点的及时交流。本订阅号所载的信息均摘编自国盛证券研究所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者系对已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分析意见及推测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更改,读者参考时还须及时跟踪后续最新的研究进展。


本资料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普通的个人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报告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因此个人投资者还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本资料仅供参考之用,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传播。

熊园观察
记录【国盛证券.熊园团队】对宏观经济的思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