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年没涨薪了

科技   2024-11-24 08:33   四川  
前几天到上海见合伙人,有好几位合伙人也都是中型或者是大厂的骨干,基本上是在P8这个级别,大家谈到了几个共同点。

几个典型的现象说一下,既是新闻,也是旧故事。天下的事都雷同。
第一个,老板换了,他下面的人要换一遍。2个身边的案例了,一位是大湾区某技术总监在度假期间,被离开了。起因是老板换了组织调整。
第二个是,大家都玩起了代码量考核。考核些什么呢?考核就是把能够客观化的研发相关的过程、度量数据和线上的这个结果数据都纳入到考核标准里面。根据这些情况,然后对这个绩效去进行评估,你是S还是A还是B。
第三个,沪上小D谈到他所在的大团队总监2-3年没有涨薪了。
整体看下来,不少公司都处于降本增效的阶段。 几年前不少人想着跳槽涨薪, 现在是有份工作就不错了。 某工业4.0 科技公司的CEO说由于客户欠款问题,我们发了6个月半薪了,等款回来再给大家补上。 
前几天又见了一位老同事,现在在某AI公司负责人力资源。 老板还是有不少本事和关系的,公司还是6点下班。 但也纠结招的人明年能不能消化,近期已经减员过2次了。 还算地道,离职员工一般一个季度最后可以拿到拖欠工资。

亚马逊宣布取消远程办公,明年1月2日开始RTO(return-to-office),每周要到公司上班5天,习惯了wfh的员工可能要不适应了。不确定其他北美大厂会不会跟进。


思科大连裁员,主要涉及日韩TAC部门,蓝牌(正式)员工为主,岗位多为技术支持。补偿有两种可选,N+7直接走 或者 N+5延迟2个月再走。不过尽管N+7很豪华,不少员工依旧舍不得离开,因为大连的神仙外企不多,离开了未必能再找到这么好的公司。


真不是传递焦虑,在职要如何办呢?


1、能上班的好好上班,减少抱怨。

一位叫“身心俱疲的中年人” 在某平台吐槽道,

马上46岁,干了18年了。总结下来就是跑输了大时代,不怪别人只怪自己太作,在互联网大厂干了七年也没做出名堂,选择创业公司也没选对,现在只能在国企混着,一把年纪还得迎合别人,看别人脸色,真是身心俱疲,无时无刻不在怀疑自己,也无时无刻不在后悔,唉。
46了还能在国企混,也有好多人羡慕呢。工作不开心,可以做点副业玩。至于看脸色,修炼自己。

2、尽早开始第二曲线

李善友老师有本《第二曲线创新》很不错,里面提到“单一要素最大化”,聚焦第一曲线的一个要素,把它放大为第二曲线的全部。


LinkedIn创始人Hoffman提出的ABZ理论。在他看来所有职场人都要做好三手准备:

A计划:你的本职工作,以及基于此的长期规划,它是你基本生活的保障,要不断投入努力和资源。

B计划:你的人脉资源、你的兴趣爱好、你的副业、你创新的想法,诸如此类,它们是能帮助你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Z计划:从A到B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投资,你的资产规划、你的被动收入、你的积蓄,它们帮助你在面临裁员、减薪之际仍能保障一家人短期的生活。


军哥也是很早开启了线下社群和线上自媒体,当初是兴趣,现在也帮助放大自己单干的业务。未来,【一人公司】会越来越多。


3、成为复合型人才

很多程序员、搞IT的朋友,以内向、不善言辞为荣。很多业务高速发展期的时候,尚可用守着自己的专业技能做好一颗螺丝钉。

但当下及未来,一个共识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2023年AIGC的风口,现在人们花在直播/短视频上的时间大大超过阅读图文的时间,更别提20年前的纸媒了。

我们再细看一下。你在一家公司,呆得久,原因是啥?可能你的代码写得好,设计能力强。

但是基本功的训练往往在前5年就完成了,后面增强的是什么?沟通能力,业务理解能力,产品sense,这本身就是多个能力的叠加。所以早就是复合型(π 型)人才要求,无非10年前要求叠加大数据能力,现在要叠加AI 能力而已。


4、去杠杆,减少负债

这个懂的都懂,就不展开了。


如果不想温水煮青蛙,自测一下自己的成长加速度。 如果1年甚至2-3年没有明显的技能成长,或者突出贡献。你的加速度其实已经慢下来了。 人都有惰性, 也都有潜能,一个温水环节会让青蛙慢慢地....


ps,军哥免费星球,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来聊聊,内容涵盖职场、副业、技术等等。







技术琐话
最干货的分布式技术公众号,范围包括大数据/运维/Java/人工智能,兼及研发管理。本号专家阵容:蚂蚁金服右军、NETSTARS CTO陈斌、江苏百瑞赢CTO李伟山、某互联网公司技术总监老G先生、前蚂蚁金服高级技术专家张翔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