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来源于活动后续采访
西岸美术馆书架项目“流动计划2.0 x 龙华社区”持续发生,龙华能人图鉴也在不断扩展中!
8月23日,在徐汇滨江的夏夜,我们联合社区养生能人毛芥暋举办了一场源于“古代”的肢体工作坊。在西岸美术馆馆内与户外公共空间,为龙华社区居民和上班族们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夏日养生体验。
点击海报了解“流动计划2.0 x 龙华社区”详情👇
本次能人拥有____“技能”?
这是一场由"龙华能人"自主策划的活动。
来自龙华社区的毛芥暋被人亲切地称为“小毛老师”,他的能人之处在于“一点就通”——但凡身体上有什么不适和酸痛,经过他的推拿按摩会立马得到缓解,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小毛老师跟龙华社区非常有渊源,他1977年出生于龙华街道上海解放军7315工厂宿舍一栋两层的小楼,爷爷是7315厂的一名技术出色的维修工,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继承了爷爷的心灵手巧,他曾经也是一名吴泾化工总厂的技术工人。因为爱好广泛,自学了很多技能。现在是一名上海市老年大学的教师。
“养生能人卡”,点击查看大图!
养生能人 x 美术馆 = ?
源于“古代”的肢体工作坊 活动现场
在西岸美术馆的户外空间,大家伴随着艺术家比尔·丰塔纳的声音作品《达赫施泰因冰川的寂静回声》,感受了一场独特的肢体探索工作坊。
艺术家比尔·丰塔纳不仅记录了钟腔反射的城市声频,又于达赫施泰因冰川捕捉大冰雪消融的声音,并在户外与“城市环境声音”如黄浦江的声音、城市建造的声音相结合,为本次肢体工作坊创造了一个与城市共鸣的音景。
参与者的每一次呼吸和转身都与周围的声音相互呼应,仿佛与城市的呼吸频率一致。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身体的节奏,更与所在的环境建立了一种联系。
源于“古代”的肢体工作坊 活动现场
而位于美术馆中庭的作品《声寺》,艺术家孙玮将收集到的不同频率的声音转换为寺庙暮磬之音,探寻声音在个体与精神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这种对内在和平的追求与养生的心境极为呼应。
这样的氛围为本次肢体工作坊增添了一份精神层面的滋养。在养生小讲堂环节,小毛老师引导参与者去探索自己的身体,鼓励大家说出身体中的病痛和不适,并且能够清晰地认识身体上的症状。通过学习相应的按摩手法技巧,参与者得以进一步了解如何自我舒缓,学会关照自己的身体需求。
源于“古代”的肢体工作坊 活动现场
通过与社区能人的深度连接,美术馆逐渐成为了居民们享受艺术并能在此散发活力的场所。
我们期待在未来,“流动计划2.0 x 龙华社区”可以让社区里更多的个体成为原点,从参与者变为共创者。让每个人的闪光点被看见,共同实现火花的延续。
只要你有所热爱、有所长,你就是那个“能人”!
速揭这张寻“能人”启事!
✍️ 申请方式 ✍️
请扫码填写问卷报名
或发送邮件至
stackingbook@wbmshanghai.com
请告知您的姓名、联系方式、能人技能
以及活动想法简述
是能
还是不能
能人总有办法
流动计划2.0启动
来社区和美术馆遇能人
一起为生活加斜杠/让能量加倍
欢迎你参与能人相关的系列活动
与我们一起流动下去
共建友好书架
……
项目共建者
社区艺术家:郑佩菡
郑佩菡,艺术创作者&教育者、波士顿大学艺术管理硕士。她曾工作于上海外滩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Boch Center剧院、Howard Yezerski Gallery等不同类型的艺术机构。她的个人创作关注日常中的平凡而珍贵的瞬间,并致力于公共实践与跨学科艺术教育。她希望在艺术项目和公众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并激发人们对于不同议题的想象力,帮助大家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向外延伸思考,将感受与个体经验连结。她作为发起人和负责人的“客堂间”社区项目连续两年获得“年度上海市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
她最近参与或策划的展览包括“社区艺术驻留展:+”、“走进亲爱的小店”、“记忆博物馆”,她撰写的文章曾发表于《Curtain帘幕》、《MondayOff惬意忙》、《儿童·博物馆·教育》、《儿童时代》 等刊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