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遥望北上深,你要不要来——二线城市职场人咨询手记

职场   金融财经   2024-08-12 16:25   广东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CareerChoice






关注公众号的读者中,非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内陆地区朋友们,占到半壁江山。

而2015年到现在,参加了个人一对一职业发展咨询的朋友们里,非北上深更是占到59%。这里面又有一半以上的朋友,主要诉求是解决如下问题:

内陆城市已经工作数年的我,到底要不要去一线城市闯荡一回?

 

咨询者们普遍面临的困境是:

1.一线城市的机会看起来含金量更高、选择挪腾的空间和余地也较大:知名金融机构、互联网大厂、上市公司等大平台或总部不均匀的集中在这几座巨无霸城市里。二线城市的好机会相对较少,同时特别对于职能岗位(财务、法务、人力等),总部的机会不多。

2.个人的背景在内陆城市能脱颖而出,去了北上深会不会被激烈的竞争淹没在人海里?

3.父母、配偶、子女等如何协调?异地分居是否可行?户口能否获得?

4.一线城市普遍房价高企,什么样的收入才能让我真正安居乐业+心理平衡?

……

 

从过往咨询的经验来看,这些问题纷繁复杂如一团乱麻,如果纠缠在一起泛泛而谈,其实既无章法,也不可能有一个相对笃定的答案。

 

所以就经常会有以下的对话出现:

猎头或招聘人员:你会考虑北京/上海/深圳的机会吗?

候选人:如果是足够好的机会,我就会考虑。

猎头:什么样的机会算是“足够好”?

候选人:我觉得岗位的级别、头衔、待遇都要比我现在强,要不然我觉得没有必要换动吧。

 

如果是这样的问答,基本上可以80%判定,候选人不管嘴上怎么说可以换城市,其实最后是很难做出这个决定的。

 

为什么呢?

最好我们还是先从就业市场的角度来看看,招聘方是怎么看待内陆城市候选人的?

 

对于一线城市的招聘方而言,本地人才从以下几个方面,都会完胜:

  1. 经验值及专业度(尤其对于金融和互联网而言,很少听说专门聚焦外地找人的);

  2. 招聘流程的方便程度(人在当地,约见面很方便;外地候选人光来回交通费住宿费什么的,就是成本,这个成本,企业一般也不想负担,又不是我求你来,对吧);

  3. 最后时刻放弃机会的概率(已经见识过很多外地候选人,在最后由于家庭等种种个人原因,放弃掉一线城市的机会,从个人角度可以理解,但也造成企业方搭不起这个时间,干脆不要在外地候选人身上花无用功的结果)。

 

那么,什么情况下,内陆城市的人选有机会在某个岗位上PK掉当地候选人呢?最大可能就是以“性价比”取胜。

虽然一线城市你们找了很多人,但是薪资要求偏高,找个外地候选人,预算节约了20%-30%;

从外地挖来个总监,给个副总监,薪资也能满足候选人期望了;

领导多年前外地任职时带过的人马,过往有交情有业绩,忠诚度高,好用;

……

类似这些,都能让决策层觉得,尝试下无妨嘛,没准有惊喜。

 

所以,如果你身处内陆,但期待级别、头衔、待遇三者缺一不可的话,除非是专业大牛,远超出业界平均水平;或者你有一些待价而沽的资源,企业非通过你不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要求都会让你在和一线城市人才的竞争中毫无优势可言。这种情景里,候选人很容易给到一线城市招聘方的印象是:背景尚可、想法不确定、摇摆犹豫。算了,先放一放。


在这样的现实里,仍然对一线城市心向往之的朋友们,就要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好好厘清一下你的诉求:


 


如果第1题,你的答案是a/c,目标奔着留在一线城市生根发芽,并没有什么退路。这个问题其实反而就简单了。

 

建议一:对于产业聚拢在北上深,或者家人在一线城市等待团聚的朋友们,不要犹豫,能来就早来。越犹豫越踌躇你的年纪越大,竞争力越低。一线城市最欢迎的,永远是年轻人。

 

我接触过不少外地商业银行分行的部门总或管理职级,除非内部调岗来京(很少吧,这么多年只听说过总行安排人员异地下基层的,不下不给升职级;分行调去总行的一般都是严格遴选,内部竞聘层层筛选,年龄也有严格限制——这点某以个金业务著称的股份制商业大行做的特别好),否则从二线来一线,外地的专业经验一线城市也瞧不上,外地的资源也调动不过来,那么为什么会给你头衔呢?

 

另一种情况(第1题选b/d)就复杂很多:

在内陆城市的工作也还凑合,但总觉得差点意思,两条路看起来都可以选,但对自己在一线城市的竞争力水平不确定,也不知道自己跑去一线城市的经历,这份收获是否值得这么折腾。

 

具体情况当然需要具体分析,对于这类人选,本文无法给你明确的yes or no。但总体来说有如下建议:

 

建议二:做好心理准备,一线城市扎根有难度。如果你可以接受在北上深工作5年左右之后,回到或选择其他城市发展,那么你选择机会时候的余地要大很多。

涉及到这个选择时,一般还会问一下候选人家里的经济条件。超大城市里,购房者的首付款,估计有50%以上都是啃老钱(并无贬义)。一线城市固然可能带来收入上的跃升,但要追上房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朋友如果仅仅是因为“氛围”、“文化”等形而上的原因来超大城市,没有考虑现实因素,就很容易感到挫败。

 

建议三:即使来了一线城市,如果你还打算回家的话,在工作中请多留心家乡(或其他你锁定的二线城市)的领导、同事、项目合作企业等,一定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身边就有例子,自己是某省人士,恰好做的项目是家乡企业。老板一看合作较为愉快,你又是家乡人,感觉上似乎更有共同语言,干脆邀请你回家。一拍即合,皆大欢喜。

因为内陆城市候选人的困惑往往在于:当地高端岗位少。即使是所谓新一线城市,我和咨询者一起把金融机构、互联网大厂、上市公司都按图索骥列出来,也没有多少家。在职人员还挺稳定,五年八年不挪窝,不创造个新岗位,就没有位置出来。就算出来岗位了呢,老板也喜欢找外来的和尚念个经。这种时候,漂泊在北上深的家乡人,优势就较为明显了。

 

建议四:如果有机会先在企业内部换地点,到了一线城市稳定下来再考虑外部机会。但如果2年以上都搞不定,就要快刀斩乱麻:要么别动了,要么赶紧找其他单位。

有个咨询者问过我:我在某省某分行都是部门总助职级了,为啥去上海分行还要给我降成高级经理?咽不下这口气,去不去?

我:那你为啥要去上海?

对方:……老公在啊,没办法。

我:那你从你们上海分行这个部门领导的角度想想,好不容易有个名额,非要给我塞个外地的,也不知道好不好用,难道我八抬大轿请尊菩萨来供着吗?很简单,如果我在当地市场用人,我还得给人提职级;如果我要找个非一线城市的来填这个位置,就只能是想着“性价比”高了。

对方:那我去其他行就没机会吗?

我:可能有,但同家银行,至少人家还能侧面了解到你的水平,方便做背调,用人的时候想着自己行的没准优先考虑。其他银行未必好打听的很细,或者甚至根本就懒得打听内陆城市的应聘者。

对方:……那就一直受这个气吗?

我:咱多从市场的角度考虑,这样的逻辑其实很现实,也很普遍。咱用个一年时间,证明下自己,做得好,内部有机会慢慢展现给领导,再酌情提升级别和待遇。就算内部老板不给机会,那时候你已经在上海了,再去找其他家机会岂不方便多了?

对方:这倒也是。

 

总而言之,内陆城市还是北上深这个选择的决策过程里,你需要分辨:自己对一线城市的期待憧憬,到底是出于客观需求必须得去,还是有情怀因素,觉得不走一遭人生多少有些遗憾。

如果是前者,别矫情,赶紧飞机高铁到招聘单位这里等着面试,早占坑早进步。

如果是后者,要么做好来一线城市奔波吃苦的准备——这就是我们为梦想付出的代价,却未必能够如身边人期待一样衣锦还乡;

要么就按捺下躁动的心,踏踏实实在家乡或者其他二线城市稳扎稳打,等你的朋友们从北上深思乡归来时,用一桌好酒好菜艳羡你的桃园生活,岂不快哉?

 

公众号关注二维码

CareerChoice职业发展咨询公众号(微信公众号:careerchoice)

CareerChoice专注于金融/财务/法律/人力方向的个人职业发展咨询。

定期发布:关于以上领域的原创文章、行业人士私人特邀约稿、精选相关行业内新鲜真实的招聘岗位信息。


1.个人职业发展咨询预约请查看公众号菜单“职业咨询”板块“1对1个人职业咨询”,并在后台留言。

2.在线课程《如何让猎头为你的职业生涯助力》已上线知乎,请查看公众号菜单“职业咨询”板块“在线课程随时可听”,扫码文末知乎账号二维码。



点亮 ,鼓励我分享给你更多真实鲜活的职场发展案例 



CareerChoice职业发展咨询
CareerChoice专攻泛金融方向的个人职业发展咨询及课程。涵盖领域:金融行业(前中后台);泛商科圈(如互联网或上市公司)投资/战略/财务/法律/政府事务/人力等岗位。定期发布:以上领域原创文章、行业私人特邀约稿、精选真实招聘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