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的“两大坑”,你可千万别踩!

健康   2024-11-20 12:01   河南  

盐酸氨溴索,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祛痰剂。适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急、慢性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引起的痰液粘稠、咳痰困难,也用于早产儿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性治疗。

首先,我们看一下盐酸氨溴索注射液的说明书上是怎么样规定它的用法和用量的。



目前,临床上超说明书使用氨溴索的现象十分普遍,主要体现在超给药途径用药和超剂量用药两个误区。

01

超给药途径用药

氨溴索注射液说明书上明确指出,该药需缓慢静脉注射给药。但临床上很多医生喜欢将其用于雾化治疗,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发挥作用,并根据临床经验判定雾化效果不错,安全性似乎也并无不妥。

氨溴索注射液能否用于雾化治疗,目前仍有很大争议。
不建议用氨溴索注射液进行雾化有以下几种原因:
(1)雾化颗粒直径: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后,粒径难以控制在 0.5~10.0 μm 之间,不能最大程度沉积于气道和肺部;
(2)理化性质:氨溴索注射液为强酸弱碱盐溶液(pH 5.0),而生理状态下人体气道表层粘液本身为中性,酸性的雾化刺激气道可导致气道痉挛引起呼吸困难,尤其在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患者中较为明显;
(3)辅料因素:目前国内并无专门的氨溴索雾化制剂,所用的都是氨溴索注射液配置的雾化剂,药物中辅料的安全性尚不明确。且药物中含有防腐剂,雾化吸入后有诱发哮喘发作的风险。
中华医学会发布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中指出:我国尚无氨溴索雾化制剂,不推荐雾化使用氨溴索注射液 。
虽然国内有一些关于氨溴索注射液雾化治疗肺部疾病的研究,其结果表示氨溴索注射液雾化效果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但每项研究中氨溴索注射液的使用剂量相差甚远,且治疗时间短,受试者均未进行随访,故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观察评价。
02

超剂量用药

临床上不少医院或科室,对于非危重的呼吸疾病患者,氨溴索注射液的用药剂量可以达到60 mg bid 甚至 90 mg tid 静脉推注,远远超出说明书规定的 90 mg/d 的最大用量。

有研究报道,大剂量氨溴索(15 mg/kg/d 或>1000 mg/d)对 ARDS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涉及 3 个方面的机制:
(1)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
(2)减少超氧化物阴离子及过氧化氢等的生成,减轻肺氧化性损伤;
(3)减少多种炎症细胞及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过度炎症反应所引起的肺破坏作用,从而抑制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维护上皮细胞的完整,减少液体渗出和水肿的程度,进而在 ARDS 的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图源:太帅图库

在外科手术患者中,超剂量使用氨溴索现象更是常见。有研究称,超剂量使用氨溴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术后呼吸系统症状,减少肺不张等肺部并发症,术前应用还能减少手术时机械损伤造成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下降,起到良好的肺保护作用。
但现阶段,大剂量氨溴索仅用于 ARDS 和严重肺挫伤等重症患者,在其他患者中的应用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且超剂量使用氨溴索也使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上升。
儿童患者超剂量使用氨溴索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在氨溴索所致不良反应患者中,10 岁以下患儿所占比例高达 45.7%,其中超剂量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占 43.75%。
综上所述,氨溴索注射液不论是超给药途径还是超剂量用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都不明确,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而且,超药品说明书的临床经验性用药,由于缺乏正式的安全性评价,在我国尚无相关法律保护,故而不建议采用。


03

咳嗽咳痰该如何处理? 


对于咳嗽咳痰,我们通常建议通过摄入温热的流食、蜂蜜(1岁以上)或服用硬糖(6岁以上)来缓解呼吸道刺激

雾化生理盐水不是常规祛痰方法,不提倡使用。

治疗咳嗽咳痰的药物包含两大类,即镇咳药和祛痰药,医生在日常接诊中,应根据患者咳嗽咳痰性质,熟练掌握镇咳祛痰药的使用,减轻患者痛苦。

一、镇咳药:


可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从而起到镇咳作用,按其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两大类:

(1)中枢性镇咳药:即选择性地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的药物,包括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地美索酯、二氧丙嗪、替培啶和可待因等药物。

(2)外周性镇咳药:凡能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中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者,都归入此类,药品有苯丙哌林、普诺地嗪、甘草合剂、咳嗽糖浆等。上述药品中,部分兼有中枢性和外周性两种作用,只是主次不同而已。

(图源:太帅图库

二、祛痰药:


能改变痰中黏性成分,降低痰的黏滞度,使痰易于咳出,因作用机制不同,主要分为五类:

(1)多糖纤维素分解剂:促使黏膜痰中酸性黏蛋白纤维裂解,导致糖蛋白的肽链断裂,形成小分子物,减低痰液的黏稠度,药品有溴己新、氨溴索。

(2)黏痰溶解剂:结构中含巯基的氨基酸,吸入后与黏蛋白的双硫键结合,可使黏蛋白分子裂解,从而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使黏性痰液化而易于咳出 ,代表药有乙酰半胱氨酸

(3)含有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酶类:促使脓性痰DNA分解,使脓痰黏度下降,如糜蛋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

(4)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痰液的表面张力以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使其在黏膜表面的黏附力降低,以易于咳出。

(5)黏痰调节剂:能分裂黏蛋白、糖蛋白多肽链上等分子间的二硫键,使分子变小,降低痰液的黏度,同时调节黏液的分泌。并增加黏膜纤毛的转运,从面增加痰液的排出,改善呼吸道分泌细胞的功能,修复黏膜和促进气管分泌。主要在细胞水平影响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低黏度的唾液粘蛋白分泌增加,从而降低痰液的黏滞度,使之借助于咳嗽反射易于咯出,代表药有羧甲司坦、厄多司坦等。


声明:*本文仅提供信息参考,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推荐阅读:

科普大赛获奖动画展示,一站式搞定科普动画长图制作!


医伟达儿医在线
聚焦儿科领域的临床指南、经典病例、视频讲座、医学图书,搭建儿科领域学习交流平台,致力于提升儿科领域临床诊疗能力,让健康触手可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