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稿】潮起潮落——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郑静文 吴磊 郭盛 王译宽 张永锋

财富   财经   2025-01-27 19:51   上海  
航运评论
HangYunPingLun

2024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整体高位波动,运输需求明显上涨,红海危机导致的船舶绕航减缓新船交付冲击,阶段性供需关系变化较大。展望2025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将面临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巴以冲突局势变化、运输成本变化、行业联盟变化以及黑天鹅事件扰动等系列问题,行业整体应对能力再次成为市场焦点,运价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一、2024年市场总体回顾

1、集装箱海运需求表现亮眼,太平洋航线运量增长达11%

2024年,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快速恢复,全球集装箱海运量共计2.11亿TEU,同比上涨5.4%,计入运距离后的TEU·海里同比增速升至17.7%。分航线来看,各航线海运量均有所上涨。其中,太平洋航线涨幅较大,达到11%。
图 1 2001-2024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量
表 1 部分航线集装箱海运量及增长情况 (单位:百万TEU)
数据来源:克拉克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2、全球集装箱运力突破3000万TEU,有效运能波动上涨
2024年,全球集装箱船队总运力规模达到3084.7万TEU,同比增速10.1%,是09年以来最高增速。随着新船逐步交付,集装箱船队运能持续上涨。分航线来看,亚洲-地中海航线运能增长高达15.7%,跨太平洋、亚洲-北欧航线运能分别增长11.1%、10.6%。
图 2 2003-2024年全球集装箱船队运力
图 3 2022-2023年部分航线有效运能波动情况
数据来源:克拉克森、德鲁里,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3、运价旺季表现提前,波动弹性放大
2024年集装箱海运运价整体高位运行,运价波动弹性放大。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年度均值为1552.43,同比大幅上涨65.63%。                   
图 4 2024年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CCFI)走势
数据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4、主要航线即期运价涨幅超50%,波动幅度明显扩大
2024年,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综合指数(SCFI)均值为2506.27点,同比增长149.18%。上半年南美等南北航线运价涨幅更为明显;5-7月市场走势符合“需求意外+供给瓶颈”的市场特征,航线运价几乎全线上涨;集装箱市场运价“旺季”表现提前,8月后远洋航线运价持续回调,年底出货小高峰运价有所回暖。

表 2 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 SCFI )分航线即期市场运价
数据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二、2024年市场发展特点及趋势

1、产品出口结构持续调整,核心商品出口表现积极
2024年,中国进出口总值达到43.8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总值达到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从出口产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出口表现突出,同比增长8.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达到59.4%,提升了0.9个百分点;其中,中间品出口明显增长。同时,受欧美补库存、关税政策调整等方面影响,家电、光伏组件、汽车等核心产品出口表现积极,而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表现较为平稳。
表 3 2024年部分产品分月度出口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2、航线舱位利用率波动上涨,太平洋航线表现亮眼

2024年,主干航线正向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波动上行,较2023年明显改善。分航线来看,太平洋东向航线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达到91.3%,同比显著提升7.3个百分点;亚洲-北欧西向航线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达到84.9%,同比大幅提升6.9个百分点;亚洲-地中海西向航线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达到74.7%,同比下滑4.2个百分点。

图 5 分航线船舶平均舱位利用率走势
数据来源:德鲁里,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3、货代端与班轮公司运费相对一致,长协运费波动平稳

对比2021年运价高峰时期,2024年货代端运费与班轮公司运费基本趋同,差额基本不超过500美元,且部分时间段班轮公司运费略高于货代端报价。近年来班轮公司对现货报价的管理能力增加,放大现货运价在旺季窗口的显性高度。同时,集装箱长协运费走势相对平稳,整体涨幅不超过10%。

图 6 2021-2024年上海-美西航线WCI和SCFI指数走势
图 7 2023-2024集装箱长协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上海航运交易所、德鲁里、XSI,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4、船舶绕航引发上半年运力供应紧张,二程转运模式增加

红海局势升级背景下船公司持续绕行非洲好望角,导致船舶周转效率低下,运力损失高达25%,即使上半年新交付了52万TEU运力至亚欧航线,仍有10%左右的运力缺口,运力供给瓶颈凸显,下半年随着新增运力逐步交付,运力供给瓶颈逐步缓解。

对比2021年相同时间段的航线轨迹,可发现船舶绕行带来的转运模式变化,由中国-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中东)-红海-地中海(西北欧)的运输模式,变更为主干航线:中国-新加坡-非洲-西北欧,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中东、红海区域货物由新加坡转运,地中海区域货物由鹿特丹、汉堡等枢纽港转运。这种模式的变化导致,一是2000-5000TEU的中小型船需要大幅增加,在船舶租金中这类船型涨幅也最为明显;二是大小船舶集中到港导致港口拥堵较为明显,但随着各方应对措施的实施,拥堵已明显缓解。

图 8 3000TEU以下船型2021年(上)与2024年(下)船舶轨迹情况
表4:分船型一年期租金水平(美元/天)
数据来源:船视宝、Alphaliner,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5、新船交付量达历史新高,船舶拆解规模不及预期
2024年,新船交付量达历史新高,全年交付473艘集装箱船舶,共计290.5万TEU,占2024年年初运力比例达到10.4%。全年共拆解集装箱55艘,共计9.16万TEU,同比下滑32.4%。从船龄上看,集装箱船队平均船龄达到13.81年,基本与2023年持平。但25年以上船舶占比持续提升,达到3.2%,其中,3000TEU以下支线型船舶老旧船舶占比较高。

图9: 2019-2024年新交付船型运力分布情况
图10: 2013-2024年集装箱船拆船情况

数据来源:克拉克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6、新签订单重回高位,新造船价格居高不下

2024年,集装箱新签订单量明显增加,达到435.2万TEU,同比增长172.9%。集装箱船队手持订单规模达到832.76万TEU,占现有运力比例27%,持续处于高位。由于全球造船市场保持火热,新造船价格持续居高不下,较2019年上涨至少30%,其中22,000/24,000TEU型新船订单价格较2019年上涨高达88.4%。

图11:2019-2024年集装箱船新签订单量

图12:2019-2024年集装箱船新造船价格

数据来源:克拉克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7、航线集中度波动向下,中小班轮企业灵活参与远洋航线运营
由于2024年远洋航线运价高位波动且部分航线供给瓶颈突出,中小班轮企业开始参与远洋航线经营,导致远洋航线运输经营人及航线集中度(HHI指数)出现一定的波动。

一方面,中小班轮企业多投入2000-6000TEU的中小船舶,灵活度较高,可根据货源变化情况灵活调整运力投放,且可通过直达、快航、交付承诺等特色化服务开展差异化竞争;另一方面,由于中小班轮企业的海外网点布局尚不完善、船舶较小、专业化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导致其远洋航线经营成本较高,一旦航线运价快速下滑,中小班轮企业或将被迫退出。

表5:2024年各航线经营者数量和HHI指数

数据来源:德鲁里,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数据来源

8、行业盈利整体大幅改善,中小班轮企业盈利显著增长

在即期市场运费大幅提升背景下,2024年前三季度班轮行业整体EBIT达到541亿美元,同比增长79.7%,但仍显著低于2021-2022年行业高峰时期。主要班轮公司保持盈利状态,由于各班轮企业对于即期/长期的管理及发策略差异,长荣、阳明等长协占比较低企业盈利改善更为明显。


图13:2019-2024年行业整体EBIT走势
表6:2023-2024年前三季度主要班轮公司盈利情况(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德鲁里、公司官网,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9、班轮公司持续纵向资产整合,物流及码头成为重要标的资产

2024年班轮公司持续上下游产业链资产并购,收购标的主要集中在物流企业及码头资产,体现班轮企业通过纵向整合增强盈利能力的发展方向。从码头资产收购来看,班轮公司加大对于东南亚、南美等新兴市场布局力度。

表7:2024年班轮公司投资情况一览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10、绿色转型趋势明显,但替代能源方案摇摆不定
2021年以来,集装箱船舶的新能源订单明显增加。2024年新能源船舶订单占比与2023年基本持平,为94.5%。从头部企业船队来看,目前头部班轮企业新能源船舶订单均超60%,部分接近100%。但在替代能源方案上,业界尚未达成一致。2021-2023年甲醇船舶订单明显增加,但2024年以来,甲醇船舶订单明显收缩,LNG船舶订单重回高位。率先提出订造甲醇动力船舶的马士基也表示,但在当前燃料短缺的情况下,LNG成为了其无法回避的选择
图14:绿色能源船舶订单规模及其占比

图15:马士基绿色船队构建脉络
数据来源:德鲁里、公开信息,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三、2025年市场发展展望

1、美国加征关税预期提升,产业链布局或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贸易政策作为特朗普新一届政府的核心政策之一,或将在特朗普上台后快速推进,考虑到目前美国高通胀的状态和中期选举压力,对中国商品加收10%的关税或更具可行性(显著低于竞选时主张的60%);后续或将对其重点关注的部分商品加征60%关税,以兑现其选举承诺及增加与中方谈判筹码。参考18年中美贸易摩擦,计算机、家用电器、电子、纺织服饰、石油化工等产业或将受到关税的显著影响。

同时,产业转移趋势或将进一步增强,考虑特朗普将提高墨西哥、加拿大等地关税水平,整体产业链布局或将更加多元化,不排除二次中转模式以规避关税风险。

2、集装箱新船交付仍处于相对高位,供需平衡指数持续走弱

根据克拉克森数据,2025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量预计为2.17亿TEU,同比增长2.9%,较2024年减少2.5个百分点;2024年新船交付量预计达到212万TEU,其中12,000+TEU船舶达103.6万TEU,新船交付持续冲击市场供需关系。不考虑突发事件影响,市场整体供给过剩压力较大,整体供需平衡指数持续下探。

图16:2019-2025年全球及东西航线供需平衡情况
图17:2017-2026年船舶交付情况走势
数据来源:德鲁里、克拉克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3、“双子星”计划大幅减少干线枢纽港挂靠,驳运体系作为“毛细血管”扩大网络覆盖
“双子星”计划特点:一是大幅减少远洋干线枢纽港挂靠,新网络较旧网络节点减少41.1%;二是驳运体系作为“毛细血管”扩大网络覆盖,丹戎帕拉帕斯作为重要亚洲区域中转作业基地;三是强调对于网络重点节点的控制权,目前十大中转基地中有7个港口为其自有或控制的港口。
可能对行业的潜在影响:重塑行业竞争策略(效率先行、综合物流服务);其他班轮联盟或巨头可能跟进,并调整航线布局;中转模式对中小班轮公司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图18: “双子星”复杂网络(上)与2M复杂网络(下)


图19: “双子星”计划重要中转基地
数据来源:班轮公司官网,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4、班轮联盟格局再次调整,行业竞争或将有所加剧
班轮联盟将由现行的三大联盟演变至“3+1”的联盟格局,即海洋联盟、双子星、Premier联盟三大联盟与地中海航运独立运营的局面。从市场份额来看,海洋联盟市场份额大幅领先,东西主干航线运力占比达到30%,双子星、Premier联盟及地中海航运东西主干航线运力占比分别为22%、12%及20%。同时,行业市场集中度也将有所下滑,HHI指数或将由2600点降至2000点左右。

图20: 班轮联盟格局变化图


图21: 市场集中度(HHI指数)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Alphaliner,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5、“黑天鹅”事件频发,供应链不稳定或将增加集装箱运价波动性
2025年外部形势仍较为复杂,影响供应链稳定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加复杂多变,市场走势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虽然供需基本面持续转弱,但供应链短期调整仍将推动运价波动。
表8: 2025年重点关注事件

数据来源:网页公开信息,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整理

本文由航运评论原创发布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航运评论微信公众号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  国际航运研究所

所长(兼):张永锋 博士、高工、硕导

副所长:郑静文

主要研究骨干:邵斐 、黄东辉、吴磊

主要报告产品:《全球航运市场发展报告》(含集装箱、干散货、石油等板块)等系列产品(年报、半年报、季报及双周报)

从事国际航运、市场分析、船舶投资可研、行业调研、战略规划、政策研究等咨询

联系电话:021-65853850*8021/8025


文头图来源:航运评论“航运光影摄影大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往期阅读

【专稿】前路漫漫亦灿灿——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2024年回顾及2025年展望 

【专稿】渡过难关终前行——沿海干散货运输市场2024年回顾与2025年展望 

【专稿】供应链物流数字化如何帮助中国品牌走向全球

【指数】洋山港国际航行集装箱船舶进出港安全准点指数(1.24-1.25)

航运评论
提供及时、全面、权威的航运资讯,并对航运业深度分析,提供最前沿的市场报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