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研究编制、龙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大数据支持的《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船舶在港时间报告(2025.1.1-2025.1.14)》发布。
【集运市场概况】需求端,预计2025年一月份全球PMI将继续从2024年12月的49.5%小幅回升,但可能仍低于50%,表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供给端,集装箱运输市场总体平稳,远洋航线走势分化,综合指数平稳运行。太平洋航线受美东港口罢工风险等因素影响,出货量有所回升,运价涨幅较明显。【供应链扰动事件】国际码头工人协会(ILA)与美国海运联盟(USMX)之间的劳资谈判因自动化和工作保障问题陷入僵局。截至1月15日,罢工威胁迫在眉睫,可能导致从马萨诸塞州到德克萨斯州的数十个港口的货物运输中断。【在港船舶数量分析】根据图表1可见,本期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日均在港/候泊/在泊的船舶数量分别为1937/472/1516艘,分别较上期环比增速为-0.3%/3.7%/-1.2%,日均在港和在泊船舶数量均有所下降。【在港船舶时间效率分析】根据图表2可见,本期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平均在港/候泊/在泊时间分别为50.3/47.2/27.7小时,分别较上期环比增速为8.2%/4.2%/3.8%,船舶平均在港、候泊和在泊时间均上升。
图表1: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日均在港/候泊/在泊船舶数量走势图表2:全球主要集装箱港口船舶日均在港/候泊/在泊时间走势注:因“日平均候泊时长”中直接靠泊的船舶不参与计算,因此图中会出现“日平均候泊时长”大于“日平均在港时长”的情况,特此说明。1、中国大陆港口日均在港/候泊/在泊船舶数量有所上升,在港/候泊/在泊时间呈上升趋势。2024 年12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等先行指标和高频数据显示,年末我国景气水平延续回升向好,供需两端保持扩张,为2025年1月行稳向好奠定基础。预计2025年1月制造业PMI指数将继续处于温和扩张状态。中国大陆主要港口(不含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共27个港口)的日均在港/候泊/在泊船舶数量较上期环比增速分别为1.1%/0.5%/1.2%,日均在港/候泊/在泊时间较上期环比增速分别为3.4%/6.6%/0.9%。本期中国大陆港口的日均在港/候泊/在泊的船舶数量和时间均呈上升趋势。图表3:2023年1月1日-2025年1月14日中国大陆港口船舶在港时间表现走势2、北美洲日均在港/候泊/在泊船舶数量呈上升趋势,日均在泊时间有所上升。2025年1月3日公布美国制造业PMI为49.3,低于50的临界点,表明制造业活动处于收缩状态,预测值为48.4。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制造业PMI在近期内有所波动,但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北美洲主要港口的日均在港/候泊/在泊船舶数量较上期环比增速分别为3.7%/26.0%/1.0%,其中日均在港/候泊/在泊时间较上期环比增速分别为14.8%/7.4%/8.8%。日均在港时间较上期环比增速上升主要是由于纽约/新泽西和休斯顿等地的日均在泊时间的上升。图表4:2023年1月1日-2025年1月14日北美洲港口船舶在港时间表现走势3、欧洲港口日均在港/在泊船舶数量呈上升趋势,日均在港/候泊/在泊时间有所上升。欧元区制造业PMI一月初为45.1%,预测值为45.2%。尽管有所回升,这一数值仍然低于50的临界点,表明制造业活动仍处于收缩状态。欧洲区域主要港口的日均在港/候泊/在泊船舶数量较上期环比增速分别为4.4%/13.6%/2.6%,日均在港/候泊/在泊时间较上期环比增速分别为9.1%/6.1%/-1.4%。本期欧洲区域的日均在港时间上升主要是由于圣彼得堡和比雷埃夫斯等地的日均候泊时间有所上升。图表5:2023年1月1日-2025年1月14日欧洲港口船舶在港时间表现走势
附表:2025年第1~2周全球各区域主要集装箱港口船舶在港时间表现数据及环比增速注:因篇幅有限,表中仅展示各区域主要枢纽港口近两周船舶在港时间表现数据,如有对更多港口的数据分析或定制化研究的需求,敬请联系。
本报告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与龙船(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编制,如需转载请与我单位联系。
本文头图来源:航运评论“航运光影摄影大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