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乙肝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步:2024年报告解读

学术   2025-01-27 19:59   德国  
HBSN 主编导读




中国的乙肝防控取得重大突破


2024 年刚刚公布的最新全国乙肝普查(2020 年开始调查)结果令人兴奋:全民乙肝病毒携带率已降到 5.8% 的新低,乙肝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992 年我国乙肝病毒感染者接近人口的 10%(约 1.2 亿人),一个非常吓人的数字。当年国家开始实行免费乙肝疫苗接种,并配合其他各种措施,到 2006 年全国普查,乙肝携带者降到 7.18%(约为 9300 万),而最新普查发现这一比例进一步下降到 5.8%(携带乙肝人数为 7500 万)。虽然基数还是很大,但是进步非常明显,属实来之不易。


这组数据解读的关键是年轻人的乙肝携带率,这个可以预见未来趋势。1992 年 5 岁以下儿童乙肝携带率是 9.67%,这次普查下降到了 0.3%,差异巨大!15 岁以下的乙肝携带率小于 1%;1 岁以下儿童更是小于 0.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卫生组织定下的 2030 年的目标。这样下去,再过 20-30 年,随着中老年慢慢退出总计数据,中国的总体乙肝携带率会明显下降。


乙肝病毒感染一直是世界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尤其是在中国,以前绝对是 「 肝炎大国 」,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乙肝感染者。我们的学者在各种会议上常说:我国是乙肝大国;肝癌大国;发现肝癌大部分是中晚期。这些话已经变成了一个脱口而出的顺口溜,反复讲多了,就不感到脸红了。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一直持之以恒地做出各种努力,其中主要是乙肝疫苗的接种,现今新生儿三针乙肝疫苗接种率已经到了 99.6%,远远超过世界平均值。而我国的乙肝防治指南已经使得 94% 的慢性乙肝患者得到治疗,以上的综合努力使得我国的乙型肝炎母婴传染下降到 0.23%。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国内还有基数庞大的 7500 万乙肝携带者,他们当中仅有 58.7% 知道自己得了乙肝,应当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仅有 17.3% 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与乙肝相关的病症如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还继续在很长时间内困扰国人的健康。我们虽然看到成绩,但是任务还很重。


为此 HBSN 杂志邀请了国内相关专家,根据 2024 年中国 CDC 的报告和 WHO 的 2024 年年度报告撰写了一篇综述,阐述了我国在防治乙肝方面的贡献,面临的挑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刊登在最新一期(2025 年第一期)的 HBSN 上。国内外读者可以就此引用中国最新的数据.(Ruiyi Yan,et al. 2024 latest report on hepatitis B virus epidemiology in China: current status, changing trajectory, and challenges. Hepatobiliary Surg Nutr 2025;14(1):66-77. doi: 10.21037/hbsn-2024-754)


祝大家新春愉快!



中国乙肝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步:2024 年报告解读



乙型肝炎是全球疾病负担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992 年,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为 9.72%,患者高达 1.2 亿之多。根据我国最新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已稳步下降至 5.86%,其中 5 岁以下儿童中 HBsAg 流行率已降至 0.3%,离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越来越近。
然而,我国慢性 HBV 感染者数量目前仍有 7500 万,占全球近三分之一「筛查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是当前主要拦路虎,乙肝防控治疗策略需适时调整。

1 我国乙肝感染率持续下降



最新全国血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 HBsAg 流行率已降至 5.86%,较 1992 年的 9.72% 下降近 40%(图 1)。其中,5 岁以下儿童的流行率降速最快,从 1992 年的 9.67% 下降至 2020 年的 0.30%,降幅超过 96%。


图 1. 1992-2020 年我国各年龄组 HBsAg 流行率变化趋势

我国曾是乙型肝炎高度流行地区(WHO 定义为 HBsAg 流行率 ≥ 8%),通过全面实施疫苗接种、安全注射、血液筛查和强化监测等措施,目前已降至中等偏高流行水平(图 2)。




图 2. 2024 年全球不同地区 HBsAg 流行率分布


尽管整体流行率下降显著,但我国不同地区和群体间仍存在差异。其中香港、台湾、福建、广东、海南以及西藏感染率较高(> 5%),而东北和华北地区感染率普遍较低(~3%)(图 3)。男性的 HBV 感染率降速大于女性,而城市地区的下降趋势比农村地区更明显(图 4)。对于慢乙肝高危人群来说,HIV 携带者以及静脉注射吸毒群体中 HBV 感染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10%)。


图 3.  中国主要地区/省份 HBsAg 流行率(2006~2021)



图 4. HBsAg 流行率的性别与城乡差异(2006~2021)



2  HBV「零传播」


 

我国在乙肝预防上取得显著成果,和其他传染病一样,「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和「控制传染源」是 HBV 防控中重要的三板斧。



01
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1992 年,我国启动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计划,并在 2005 年为所有新生儿提供乙肝疫苗免费接种服务。2009~2011 年,我国对 15 岁以下未免疫儿童开展了疫苗补种项目,累计补种 6800 余万名儿童。

我国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 99.6%,及时接种率达 95.6%,覆盖绝大多数新生儿


图 5. 2004-2022 年我国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HepB:乙肝疫苗;TBD:出生后 24 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




02
切断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


在我国,母婴传播是慢性 HBV 感染的主要来源。我国对于育龄期(15~49 岁)HBsAg 阳性妇女进行综合管理 —— 为所有产检孕妇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检测,并对慢性 HBV 感染母亲所生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从 1992 年至 2020 年,育龄期妇女的 HBsAg 流行率从 8.18% 降至 5.87%,从源头上降低了乙肝母婴传播的可能。中国在国际上首次提出「 乙肝母婴零传播 」理念,并于 2015 年启动「SHIELD 计划 」(即「 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 」),管理 3 万余名乙肝孕妇,其中母婴传播率已下降至 0.23%。

我国孕产妇乙肝病毒检测率达 99% 以上,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实现全覆盖。

其次,我国在血液安全和注射安全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已经对献血者实现 HBV 核酸检测全覆盖,并在医疗机构中全面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3  乙肝相关疾病谱发生变化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从 1990 年到 2020 年,我国急性乙型肝炎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 48.7%,预测从 2020 年到 2030 年还将继续下降。


同时,乙肝相关肝硬化及乙肝相关肝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死亡率也均稳定下降。从 1990 年至 2020 年,我国乙肝相关肝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 60%,这段时期内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降低了 64.2%。

由于居民生活水平和习惯的改变,过去三十年间,酒精相关肝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基本稳定,而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变性肝病(MASLD)导致肝癌有所上升。


4  低诊断率和低治疗率是当前我国乙肝防控的主要问题



我国当前乙肝的诊断率为 58.78%,约有 3000 万人仍对自己的感染状况毫不知情;
在确诊的患者中治疗率仅为 17.33%,至少有 1700 万感染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与 2030 年目标中的「诊断率达到 90%、治疗率达到 80%」相去甚远。

因此,国内乙肝防治工作可以分两步走:一方面要重视筛查,另一方面考虑提高抗病毒治疗率。

扩大对一般人群 HBV 感染的筛查有助于提高乙型肝炎的诊断率、治疗率,并进一步降低死亡率。2022 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对一般人群应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筛查。一项 2022 年发表在《柳叶刀》上的研究显示,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 作参考,设置政府支出意愿,尽快对 18 岁至 70 岁人群采用「两对半」筛查为最佳策略。

治疗方面,2022 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大大扩大了治疗人群,预计将覆盖 94% 患者。相比之下,美国 2018 年版指南、APASL 2015 年指南、EASL 2017 年指南等治疗率都不超过 10%,WHO 2024 年指南治疗率也仅提高为 50%。另一方面,为了降低乙肝患者的经济负担,我国通过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和集体采购等措施,显著降低了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价格,恩替卡韦、替诺夫韦酯和丙酚替诺福韦等药物的每月治疗费用都为全球最低。



5  结语



通过最新的全国调研和世卫组织报告,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我国在乙肝防控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与此同等重要的是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构建一个没有乙肝的世界。




-期刊介绍-
HBSN  杂志简介



Hepatobiliary Surgery and Nutrition (ISSN: 2304-389X) ,简称 HBSN,2012 年 12 月创刊,2014 年收录于 PubMed,2017 年收录于 SCIE,2020 年的影响因子 7.293 分,今年最新影响因子已到 8.265 分。

在世界上 293 本外科类期刊中,排名第10。

该期刊为亚洲分数最高的外科类和营养类期刊,HBSN 杂志目前刊登有关肝胆胰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文章,也涵盖肿瘤学、营养、代谢的相关研究的文章。


丁香园普外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助普外科医生快速成长、展现自我的舞台,普外时间,中国普外科医生的家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