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健康报告显示,我国目前有890万心力衰竭患者,且由于人口老龄化和急性心脏疾病的恶性结局得以改善,心力衰竭患病人数正在以全球第一的增长速度在增加。
由于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活动乏力,被这些症状困扰的心衰患者通常在急性期过去之后仍然会避免体力运动,而选择静养休息。长期的静息状态会导致患者的骨骼肌萎缩和运动耐量的进一步下降,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康复极为不利。
更多的证据表明,保持适度的运动锻炼可以改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加强机体对氧气的利用,减少心衰加重的风险。近年来,作为心衰康复三大处方(药物、饮食、运动)之一,运动锻炼在心衰康复中越来越受重视。
本篇文章将讨论不同类型的运动对于心衰患者康复有何优劣?
有氧训练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骑行、游泳等。因为有氧运动会快速增加心率,所以心衰患者通常对开始有氧运动会有恐惧心理。但是在各种训练方式中,长期进行有氧训练在心衰患者中逆转心室重构有着最为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支持,有氧训练计划是心衰康复的运动处方的基础。
心脏康复中心 图源网络
心衰康复指南建议每周3-5次有氧训练,强度应以达到相当于60-70%心率储备为目标。
目标心率=基础静息心率+(220-年龄-基础静息心率)×60%(以60岁患者,基础心率80bpm,有氧训练目标60%强度为例,目标心率为128bpm)。
心衰患者在开始有氧训练时,应该以自己熟悉的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开始(如慢走),需要咨询医生了解并谨记适用于自己的目标心率,通过运动手表等对心率进行监测。
有氧运动分类,左右滑动查看图表
图源《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作用的研究进展》
力量训练/抗阻训练
目前多数研究中,力量训练对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并不优于有氧训练,但是在规律力量训练后肌肉力量和耐力得到增强,可以显著提升心衰患者日常生活的活动能力(如:拎购物袋、上楼梯等),改善其独立生活的质量。尤其是在一些尚不可以耐受有氧训练的患者中,尽早利用弹力带、小重量哑铃等开始力量训练是非常建议的。
在恢复规律训练的稳定期心衰患者中,指南建议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每周进行2-3次总时长不超过1小时的力量训练。
参数 | 有氧运动 | 抗阻运动 |
频率 | 3~5 d/周,最好每天进行 | 2~3 d/周,每天进行平衡训练 |
强度 | 40%~80% VO2peak | RPE<15 (40%~60% 1RM) |
时间 | 20~60 min/次 | 至少1组肌群(8~10组肌群之一)共10~15次重复性上肢或下肢身体训练 |
类型 | 连续性或间歇性 | — |
进度 | 在每隔3~6个月严密随访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运动量,直至最大耐受水平 | 在每隔3~6个月严密随访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运动量,直至最大耐受水平 |
注:VO2peak:峰值氧耗量;RPE:主观疲劳感觉;IRM:one-repetion maximum,是指一个人在姿势正确的情况下仅能完成1次的最大运动。(慢性心衰患者的运动处方,本表源自 2020ESC 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心脏病学和体育锻炼指南)
呼吸肌训练
还有一类健身人群了解较少,但是对心衰患者非常重要的训练——呼吸肌训练。
呼吸肌无力在心衰患者中普遍存在,并且会进一步限制心衰患者的活动耐量,因此在心衰康复的运动计划中加入呼吸肌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心衰患者的呼吸困难。
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训练
图源网络
有控制地腹式呼吸可以加强患者的膈肌运动,强化膈肌,提高通气效率,是最为简易的一种呼吸肌训练。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借助呼吸训练器增加阻力,锻炼吸气肌和呼气肌的肌力和耐力。
需要注意的是,心衰患者在进行抗阻训练和呼吸肌训练的时候均应注意顺畅呼气,避免Valsalva动作*。(*Valsalva动作指深吸气后憋气,再做用力呼气的动作。Valsalva动作可以使整个胸腔内压增加,回心血量减少,刺激迷走神经。)
Valsalva动作 图源网络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了解各类运动对心衰康复的好处,那么对于一位心衰患者,该如何开始制定并实施运动康复计划呢?请谨记以下要点:
慢慢开始、及时休息、缓缓结束
谨遵医嘱、结伴训练、注意安全
参考文献
本文由协和八×上海联合健康管理研究院联合发表
作者:陆逸云 博士
编辑:呼噜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