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天气 8℃~18℃
族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族谱并不能完整保留下来,甚至再也没有后代续写,十分遗憾。
然而,在古桥镇贾集村,现存有一份较为完整的族谱,并且,续写族谱的习惯也被保留了下来,世代相传。
追溯:元末明初,贾集贾氏先祖兄弟三人自山东逃荒至黄河以南定居,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
据贾氏族谱记载,元末明初,正值洪武年间,贾氏先祖家住山东濮州红庙村(现河南省濮阳市境内),当时那里连遭荒旱,兵匪横行,民不聊生。
始祖兄弟三人:河祖、海祖、湖祖,背井离乡,逃荒来到黄河以南。河祖居于许昌、海祖居于临颍、湖祖居于开封府洧川县小游镇。
贾氏先祖湖,初时孤苦伶仃,历经五世单传,积德行善之路异常艰辛,却始终坚持以道义为教育之本。直至六世祖时,娶妻梁氏,诞下五子:万镒、万策、万锭、万祯、万成,自此,贾氏家族一分为五,各立门户,代代繁衍生息,人丁兴旺。
据贾氏族谱记载,今日的贾集村,即为昔日洧川县小游镇(当时属二十四保之一西由保)。康熙三十一年编修的《洧川县志》中明确提及,小游镇更名为“贾家集”。1984年的建制改革后,再度更名为“贾集村”。
康熙三十一年《洧川县志》。
从元末明初开始算起,贾集村贾氏已经历了近700年的沧桑岁月,如今已发展至二十五世,后代中涌现出众多名人志士、先进模范,以他们的成就和奉献续写着家族的荣耀与辉煌。
族谱:现存族谱最早续写于乾隆三年,距今已有285年历史
作为贾集村贾氏二十世孙,自1984年起,贾集村退休教师贾保见便开始主要负责贾氏族谱的续写工作,历年续写的族谱,也都被完整地保存在他的家中。
现已年过八旬的贾保见从文件袋中小心地拿出一个被蓝色麻布书皮包裹着的册子,翻开陈旧的书皮,五本泛黄的贾氏族谱缓缓显露出来。
“原家谱因战乱等原因不幸遗失,现在保存的这一套族谱续写于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由乙卯科举出身、时任吏部候补知县的十一世孙贾俊業,亲笔题写‘家谱’原序,至今已经有285年的历史,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宝贝’。”贾保见缓缓叙述道。
“除了乾隆年间的续谱,保存比较完整的还有1984年续写的族谱。由于后代人丁兴旺,族谱的厚度也增加了不少。截至目前,我们贾氏族谱在许昌地区是极少数现存且保持相对完整的族谱之一。”贾集村村委委员贾红亮介绍,在贾氏家族中,他的辈分为世字辈二十一世孙。
“贾氏后代中,人才辈出。十五世孙贾景璋将贾氏‘字辈’编排成一首寓意深远的诗——居然昭穆定,累世耀先声;恩贵蒙君赐,法当本祖成;惟思勤纪述,乃敢作聪明;三五传宗谱,诗言慰众情。全诗共计四十字,作为字辈世代相传,字辈用完后会从头开始使用,循环往复,延续生息。时至今日,大部分后代除了按字辈起的名字,还有自由取的一个名字。”贾红亮说。
传承:世代敬重族谱,每隔12年就会续谱一次,采用小楷字体书法记录
国有史,方有志,家(族)有谱。自古以来,家(族)谱承载伦理规范,塑造人格精神,维系社会秩序。
续谱,是记录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弘扬家族精神的重要活动。不仅加深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更在无形中激励着每一位家族成员,以先辈为榜样,为家族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贾氏族谱中,曾有先人立下严规:后代必须敬重族谱,不能懈怠,若保管中有疏忽,将直接罚钱五千,以儆效尤。
如今,也有贾集后人自己作诗,时刻警醒自己保护族谱的责任,让这份珍贵的家族记忆世代相传。
在贾集村村委会,贾红亮展示了将要续写的贾氏二门及长门的家谱脉络图,每一门、每一支都记录得十分详细。其中,贾氏二门的家谱图长度能达到十余米。
贾红亮展示由二十四世孙贾先(秋)喜续写的贾氏脉络图。
贾红亮介绍:“在贾集村,每隔12年我们就会启动续谱工作。上一次续谱是在2016年,考虑到续谱主要负责人贾保见老师已年过八旬,我们决定今年提前进行续谱工作,培养新一代的续谱继承人。”
他表示,在形式上,贾氏后代一直使用小楷字体书写记录,以传承书法文化;内容上,为了确保续谱工作的严谨,参与续谱工作的人员会逐家逐户地排查家庭人员信息,有杰出贡献的,也会将他的成就记录在内。
“千年古槐,文化贾集,厚重贾集;古槐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这是我们贾集村村民刻在内心深处的信念。希望每一个贾氏子孙赓续血脉,心手相连同努力下,将这份珍贵的贾氏族谱世代传承下去。”贾红亮说。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关注今日长葛视频号!
更多精彩,关注今日长葛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