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个时代风口尚未明晰之前,谁也不知道那股风带来的是让人措手不及的逆境还是扶摇直上的青云之路……
根据考夫曼基金会的研究,世界500强公司中有近一半是在经济衰退期间创立的。这代表着,当所有人身处同样的社会环境,成功者往往就是第一个吃螃蟹、敢于破局的人。而制约着年轻人想创业却望而生畏的原因或许有:
难以跨越从想法到行动的鸿沟?
害怕陷入“商业化失败”的创业窘境?
缺乏市场竞争的实战经验?
没有足够的创业资源支撑?
……
这些问题是真正难以解决的?还是在对传统创业环境的想象中给自己设下了限制?
今年,明月湖科创基地创业营迎来了新一批的硬科技创业者,他们携带着对创新的无限热情和坚定的雄心壮志,在这里踏上了砥砺前行的征程。
从硬科技创业营走向创业实践
在这群硬科技创业者中间,学院派创业者不在少数,来看看他们在2024XbotPark(夏季)硬科技创业营有何感受吧!
熊世骏
▻▻▻
中国矿业大学
工业设计专业
在校期间就萌生了创业想法,参与了学校创业基地相关的孵化计划,创立了一家单车俱乐部。不过我也意识到,当时的创业活动更多是出于完成学业任务,缺乏内在的驱动力和对商业本质的理解。
参加夏令营后,开始接触到系统的创业方法论,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思维上存在的局限。相比社会创业者,学生往往在创业初期稍显刻板,变通能力不够,且我们选择的创业赛道也相对小众,市场上能够获取的经验不多,但为了真正使其落地,也更加激发了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加上在基地碰到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无论是创业还是生活,也都有基地老师全方位地帮助指导,所以我们的创业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并且推进着。也期待在市场上找到我们的独特价值,为社会带来些许贡献。
韩牧仟
▻▻▻
哈尔滨工业大学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
韩牧仟(右一)与夏令营团队成员合影
高中我就产生了创业想法,但所在的城市对高中生科创教育板块有所缺失,所以当时只是有想法,不了解具体要怎么做。上大学开始接触到了XbotPark体系,对创业要做的事有了一些概念,大致明确了方向。
这次夏令营做项目也让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我们团队的创业理念也与基地达到了高度一致——重视对创业赛道的选择。很多时候有些方向是有需求的,但需要去反复验证它是否具备持续商业化的能力。
中国传统创业者路径是学生-社会人士-创业者,而学院派创业者跳跃了中间这一步,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思维和社会实践两个方向同时向社会过渡。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形成工作纪律,并摸索属于自己的高效工作方法。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和基地老师们一起探讨,他们都会为我们的项目提供不同的视角和高屋建瓴的指导意见。
张恪诚
▻▻▻
重庆大学
机械专业
张恪诚(右一)工作进行时
今年年初由于自身状态不佳,想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调节状态,也一直希望可以做成一点事业去发挥自己的社会价值。刚好之前参加过基地冬令营的朋友认为我很适合创业营,智能硬件科技领域又和我所学的专业息息相关,所以就参加了夏令营。
这次夏令营的过程中也收获了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深刻体验了创业者的生活方式,并逐渐清晰了创业的逻辑和路径。
在学校我们学习如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夏令营则是教会我们从用户的真实需求出发去发现一个值得解决的问题。这种从“0-1”发现问题的能力其实在小时候还是很旺盛的,但是随着中高考以及大学学分绩点的压力,大家好像都慢慢丢失了这种好奇与探索欲,所以在夏令营中,这种找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初期对内心深处有非常强的冲击力。
工科的在校生更喜欢有想法后就去DIY制作,对于创业过程的产品定义和方案头脑风暴其实还蛮欠缺的,这就导致很难从样机转化为真实的落地;另外,在校生之前也很少接触真实的调研,没有寻找大量符合产品用户画像的经验,在基地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发现了很多可能的路径与角度,去接触到用户,逐步把想法转变为现实。
李泽
▻▻▻
四川外国语大学
审计专业
受家庭环境熏陶,一直有创业的想法。本科期间有合伙创业开酒吧,但可惜因为疫情倒闭了。这些年也一直比较关注酒吧行业以及和各种酒类相关的行业,有继续创业的打算。偶然刷到了夏令营的招募,恰好有朋友和我提过XbotPark科创体系。我就抱着尝试的态度,来体验学习一下。
夏令营期间,我的兴趣爱好在产品领域得到了发挥,这是很惊喜的事情。特别是在训练营学习了产品思维之后,发现原来钱还可以这么赚,创业还可以这么做。于是,夏令营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决定联合几个同组的小伙伴留在基地尝试开启我们的项目。
对于我们商科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一直都认为学校里传授的知识永远都是跟不上实践的,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感受到真实的商业世界的规则玩法。我也希望大家不要被学生思维限定住,大学只是我们人生发展中的一个时间节点,常规的节点可能四年或更多,不妨“叛逆”一点,获得时间的主动权,一年学知识,三年学变通。
创业实践的过程中,基地老师们经验丰富,对产品项目方向有更敏锐的判断力,一直帮助我们尽最大可能减少试错成本。并且基地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上都提供了很多资金、资源支撑,老师们一路陪跑,在这里创业不会那么孤单。
志同道合的年轻创业者们,他们带着勇气和从创业营中汲取的宝贵经验,正在创业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如果你也有过创业想法,抓住机会!报名参加2025XbotPark(冬季)硬科技创业营,与一群有梦想、有行动力的创业者一起,开启你的硬科技创业之旅!
什么是硬科技创业营
硬科技创业营是由机器人专家李泽湘教授、芯片和产品专家高秉强教授、金融专家甘洁教授三位发起人在2014年创立的“产品定义+智能硬件”创业培训体系,你将通过3-4周的时间,选择自有团队或与参营营员组建人才小组,经历用户调研、定义产品、核心功能模块验证、产品原型机展示等创业阶段,近距离感知最真实的硬件创业及产品研发过程。
我们欢迎成熟团队的同时也为单打独斗的创业者提供选择寻找队友的机会,在硬科技创业营你不仅能感受硬科技创业全流程,同时还会结识志同道合的同伴。
硬科技创业营旨在吸纳创业团队入驻明月湖科创基地,基地提供50万种子轮资金、团队组建方案、产品定义课程支撑体系、供应链支撑等。
活动信息及报名
Camp Time
2025年1月11日—1月24日(寒假期间)
Camp Location
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
Scan To Sign Up
扫描二维码
参与2025XbotPark(冬季)硬科技创业营报名!
Interview Notification
提交简历后会收到面试通知
Enter The Camp
面试通过后,将获得参营offer
报名截止日期:2024年12月31日
报名条件
对硬科技创业感兴趣、且有RoboMaster、ROBOCON、互联网+等创新赛事经历的年轻人;
拥有项目并想产品落地,希望得到场地、供应链、资金等支持的创业人才;
具有成熟团队及项目的创业者;
其他有创新创业意愿的社会有志青年。
(以上满足任意一项即可)
在这里你会收获
01 创业伙伴
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经验丰富的创业师兄,拓展硬科技创业朋友圈,获得更多各行业人脉资源。
02 科创启蒙
硬科技创业营通过专业的培训和实践,赋予创业者对科创全新的认知,让他们了解科创的内核,学习体验科创的方式方法,使科创变得更加简单和有节奏。
03 科创资源
硬科技创业营为创业者提供完备的实验设备,根据不同细分领域与赛道,提供更精细化、更智能的硬科技服务,享受基地的优质科创资源。同时,为后续创业团队提供技术、供应链等支持。
04 经费支持
硬科技创业营涉及的交通、住宿费以及调研期间的费用全免,后续对于有入孵需求的创业者及团队提供基地50万-350万创业探索资金支持。
持续提供创业支撑
硬科技创业营作为全流程创业支撑中的重要一环,是硬件创业的第一站,同时我们始终坚持以年轻的创业者需求为导向,引入优秀创新创业资源。另外,针对后续有创业意愿的年轻人,我们将根据创业者所处的实际阶段及自身素质,灵活配备适配资源,为创业者的创业道路保驾护航。
硬科技创业营
帮助创业者点燃创业热情,并深入了解各种前沿的科技项目和创新的商业模式,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和创业的激情。通过与明月湖科创生态体系导师交流,逐渐拓宽视野,探讨更多创新创业模式和可能性,进一步培养创业能力。
预探索期(1-3个月)
根据创业者坚定性、素质及营期表现,优秀创业人才可持续在基地进行创业预探索,基地将提供最高5w创业预探索经费、独立办公场地、走访创业企业交流学习、导师多对一辅导等支持。
期间你将完成团队搭建,继续深挖用户需求,找到一个值得被解决的问题。
探索期(6-12个月)
预探索期结束后,通过入孵立项汇报的团队,基地将提供50w创业探索经费、独立办公场地、样机及供应链、国内外考察交流机会、导师多对一辅导等支持。
期间你将完成团队磨合、产品定义、样机开发、天使用户反馈、产品迭代、供应链搭建等工作。
天使期(1-2年)
完成探索期后,通过天使轮融资汇报的团队,将有机会获得清水湾基金、XbotPark重庆天使基金提供的300-500w天使轮融资经费,基地提供技术、共享工厂、供应链资源、公司运营等支持。
期间项目将完成公司注册,进入小批量生产、天使用户转化、建立品牌形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