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与此同时,一位漫游在茫茫太空中的特别的“宇航员”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她就是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新华社数字记者小诤。她的名字“诤”,是为了纪念我国人民军队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开创者,著名将领王诤。
王诤出生于1909年,1930年加入红军,是我军第一位无线电队队长,是我党我军无线电通信、新闻广播、气象、电子工业、人民邮电和航天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卓越领导人,被毛主席称为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1931年,王诤被任命为红军无线电大队队长。当时,红军仅有一部只剩下收报功能的电台,实际就是“半部电台”。王诤上任后,在艰难的条件下亲自培养相关技术人员,解放和留用俘虏中懂得无线电技术的人员,充分利用战场上缴获的无线电设备,自1931年2月起至1934年10月,领导培养了2100余名通信人员,为我军建设了第一支强有力的通讯队伍。
在长征、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期间,王诤利用自己的通讯技术带领通讯队伍立下了汗马功劳。上世纪60年代,我国“两弹一星”研制进入关键时期,国民党空军的美制U-2高空侦察飞机频繁深入西北地区建设生产试验基地侦察骚扰。由于它对地面制导雷达发出干扰,导弹难以击中,王诤心急如焚,向中央请缨,要用电子技术手段保障击落U-2飞机。他和张履谦等技术人员一起,制定出了“以干扰抗干扰”的作战方案,先后打下了5架U2飞机,保卫了我国的领空和国防工业安全。
王诤为我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军事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一直身处重要岗位、核心部门,按说拥有的权力很大。但王诤自律意识极强,从不滥用职权,始终保持着朴素清廉的本色。
解放以后,组织上给王诤在城里安排了一个四合院,但王诤却搬进了离工作地点最近的通信部大院“筒子楼”,一心投入了繁重的通信工作。后来从华东军区又调来了一名干部,他们家没有住房,王诤又将自己住所的一半让给了这名干部,家里的孩子很多,因为空间太狭小,全家人都只能睡上下床。
根据职务需要,上级给王诤配了车,当时只有高级干部才有这样的专车,数量不多。王诤的司机史怀彬记得,王诤在刚调到国防部五院时就讲:“咱们这部车留给通信部吧,他们车辆少、车况也不好,五院给什么车咱们就用什么车。”最终王诤硬是把车留给了通信部。
通信兵部的老主任崔伦回忆,“我进入通信队伍的第一天,就见到了王诤同志。他当时穿一身破旧衣服,很不起眼,谁也不注意他。怎么一点不像个大官的样子呢?”王诤当部长时,夏天连个扇子都没有,热了就拿本子扇一扇。王诤之子王建新少将说,父亲对于金钱和地位看得很淡然,为人清廉。他领导的部下,从来没有出过贪污腐败的案例。王诤的7个子女,从小到大都是老二穿老大的衣服,老三又穿老二的,循环利用,直到衣服破得不能再破,补得不能再补。虽然没有成文的家训,但是王诤将军身体力行地把敬业、清廉、奉献的家风传给了下一代。
王诤对自己的要求十分苛刻,将朴素廉洁、踏实勤恳的作风贯穿到了生活和工作的每个细节,但对群众、对人才、对年轻人却特别关心和爱护。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说,“他对老百姓好得不得了!给我们带来的是解放军的好的作风,又特别能吃苦,不怕困难,让我们印象深刻。”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王诤将军一生朴素廉洁,不为功名利益所染,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他为共和国通信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和他清廉朴素的作风,与他的名字一起,镌刻在共和国璀璨的夜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