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群岛是一组位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与日本北海道之间的火山群岛,介于鄂霍次克海和西北太平洋之间。
截至2024年,千岛群岛总人口约为2万人。居民主要为俄罗斯人和阿伊努人,还有少量日本人和其他民族。许多岛屿荒无人烟。岛屿上的几个村庄距离活跃火山口仅几公里,历史上经常遭受喷发的破坏。
目前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通过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移交直升机航母、派遣轰炸机巡逻等强硬措施,强调其对这些岛屿的主权。
群岛的形态
群岛由56个岛屿组成,全长约1300公里,总面积约为1.56万平方公里。
群岛呈东北-西南向延伸,地势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最高点为阿莱得火山,海拔2339米。
群岛由火山岩礁构成,共有160座火山,其中35座为活火山。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千岛群岛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
群岛气候与环境
千岛群岛的气候受海洋性季风影响,冬季寒冷且常有暴风雪,夏季凉爽多雾。北部大部分地区属于亚北极气候,而南部岛屿则属于海洋性气候。
冬季漫长且寒冷,平均气温在-6℃至-7℃之间,最低可达-25℃;夏季凉爽、潮湿且多雾,8月北部平均气温为10℃,南部为17℃。年降水量在600至1000毫米之间,冬季降雪量较大,有时一天的降雪深度可达1.5米。
由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在此交汇,群岛附近海域常有大雾和风暴。植被从南部的云杉和落叶松森林变化为北部的冻原和草原。
千岛群岛的地貌以山地为主,海岸线曲折陡峻,多悬崖峭壁。岛屿间分布着众多火山口湖和堰塞湖。植被方面,北部以灌木为主,如赤杨、白桦、柳树和花楸;南部岛屿则以针叶林为主,如云杉、落叶松和橡树。
千岛群岛的土壤主要为草土、草甸土和冲积土,含有大量火山碎屑物质的弱钙质土壤。南部岛屿的肥沃土壤适合种植蔬菜和马铃薯。
群岛的重要价值
群岛资源丰富,包括渔业、矿产等。渔业尤为发达,附近海洋是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之一。该区域位于日本海暖流与白令海寒流交汇处,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潮锋”,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使得鱼群十分集中。
吸引了大量渔民前来捕鱼,尤其是鲑鱼、鳟鱼、鳕鱼、鲱鱼等鱼类。渔业资源的丰富性也使得该区域的经济价值极高,每年可创造约45亿美元的年收入。整个千岛群岛地区年产海产品约80万吨。
此外,群岛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黄金、白银、钛、铁、煤气等。黄金约1867吨,白银约9284吨,钛约3970万吨,铁约2亿7千万吨,煤气约16亿吨,总价值高达数百亿美元。
千岛群岛的伊图鲁普岛发现了丰富的铼资源,这是一种在电子、航天和冶金等行业具有重要应用的稀有金属。铼矿的开发可能为当地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
日俄关于群岛的争执
千岛群岛最早居民为阿伊努人,后来俄罗斯探险家和捕鲸者开始关注该地区。18世纪,俄罗斯开始在千岛群岛活动,并逐渐控制了部分岛屿。18世纪中叶,日本开始加强对南千岛群岛的移民垦殖活动,松前藩在南千岛设立“场所制度”,建立交易点并派遣家臣管理。
1794年,俄国政府将38名流放犯和20名猎手安置在得抚岛,正式建立移民点。与日本人产生了冲突。1855年,日俄签署《和亲通好条约》,约定以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的海峡为界,以南的南千岛群岛(即日本所称的北方四岛)归日本,以北的中北千岛群岛归俄国。
1875年,日俄签署《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俄国将得抚岛以北的岛屿与日本控制的南库页岛交换,日本获得整个千岛群岛的主权直至二战结束。日本在千岛群岛的开发主要集中在渔业和贸易方面,水产品产量一度占到日本全国的三分之一。
1945年,雅尔塔会议中,美英承诺苏联在战后取得千岛群岛全部主权,并签订《雅尔塔协定》。苏联依据协定宣布拥有千岛群岛主权。苏联红军占领了整个群岛,并在二战后将其划归苏联控制。
目前群岛由俄国控制
1951年,《旧金山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等岛屿的所有权利,但未明确南千岛群岛的归属问题。至今,南千岛群岛四岛(择捉、国后、色丹、齿舞四岛)属于俄国控制,但仍是俄日争议领土。
群岛的战略地位
千岛群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是鄂霍次克海进入西北太平洋的重要门户。俄罗斯在南千岛群岛寻求建立新军事基地,可使其太平洋舰队避开日本以及驻日美军的纠缠,完全自由地进出太平洋。南部大岛择捉岛还拥有天然深水港,适合大型舰队停泊,这也为渔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战期间,日本舰队就曾从择捉岛启航偷袭珍珠港。
北方四岛中的择捉岛有良港
千岛群岛的最北部的占守岛距离堪察加半岛仅11公里,面积约为388平方公里。该岛地形复杂,大部分海岸陡峭,是千岛群岛进军勘察加地区的桥头堡。
千岛群岛是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牵制日本的战略要点。北方四岛与萨哈林岛的南端遥相呼应,形成了对日本的包围圈,完全封闭锁死了日本进入鄂霍次克海的各条通道。
群岛形成了对日本包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