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这5个方法建议收藏

文摘   2024-10-28 19:12   广东  
全文2987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钱志亮工作室  ID:qzlgzs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专注成了一项稀缺的品质。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神于当下所做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困难。
 
手机里各类软件图标上的小红点、通知弹窗,不断分散着我们的注意力,在日常工作、学习时,总忍不住拿出手机看看,时间很快流逝,重要的事情上却进展缓慢;
 
缺乏专注力,还表现在心态的浮躁,做一件事的时候,脑子里想着另一件事,不能全身心投入在当下,或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两头都没做好。
 
不够专注,让我们在无意识中,过着一种低效生活,浪费了许多时间。
 
做任何一件事情,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专注。一个人专注在哪里,他的成长就在哪里,成就就在哪里。
 
从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是给孩子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具体来说,家长做好以下5个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01
避免干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
 
许多家长都反映过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给他讲故事时坐不住;三分钟热度,一个玩具玩不到几分钟就去玩别的;写作业磨蹭拖延,小动作特别多······
 
首先要明确,孩子的专注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完善的。
 
0~1岁的时候,专注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如果有新的刺激,孩子的注意力也容易被转移;
 
1~3岁的时候,专注时间在2~8分钟;
 
3~6岁,专注时间可以达到5~10分钟;

5、6岁之后,专注时间可以达到10分钟以上;

10岁之后,专注时间大约是20~30分钟。

在孩子专注力发展的过程中,就怕的就是家长不请自来的打断和干扰。
 
比如,孩子在堆积木的时候,家长突然到他旁边,“哇,堆这么高啦?”“我来和你一起吧!”“渴不渴?要不要喝点水?”
 
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紧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指手画脚:“这题写错了,好好想想应该怎么做?”“你在干什么?还不快写!”
 
当孩子投入地做一件事时,家长经常性的打断、干扰、居高临下地命令、批评孩子,都会打断孩子专注的进程。
 
时间久了,孩子的专注力就会受到损伤,重建却很难。
 

教育界有句名言:“除非你被孩子邀请,否则永远不要去打扰孩子”,家长应当时刻拿来提醒自己。
 
在孩子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尽量给他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家长可以在一旁静静观察,等结束了之后,再去和他互动。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陪孩子写作业时,家长监控、干涉过多,孩子是很难集中精神的。
 
孩子学习之初,需要通过做题练习独立思考,发展专注力,这段时间,家长不要一直坐在孩子身边,像监工一样盯着他写。
 
远远地在一边做自己的事情,看书、工作都可以。等孩子作业写完了,再去统一地检查,或者提供指导。

 
02
警惕电子屏幕、游戏、短视频的危害
 
电子产品的发展带来了便捷,却也引发了许多负面效应。其中之一就是,使用不当的话,会严重破坏人们的专注力。
 
成年人都容易深陷其中,更何况是大脑发育尚不完善、意志力相对薄弱的孩子。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一项研究显示,每天看电子屏幕超过2个小时的儿童,在思维和语言测试中的得分较低;而每天使用电子屏幕超过7个小时的儿童的大脑皮层,则显著出现变薄的现象。
 
孩子过早和长时间地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刷短视频,会出现注意力障碍问题,影响成长发展。
 
一直沉迷于高刺激、瞬时反馈的碎片化娱乐,也会让孩子更难集中注意力在学习、阅读等较为复杂深入的认知活动中。
 
于是我们会看到,孩子看手机、打游戏时可以长时间保持专注,一到看书、学习就提不起劲,注意力涣散。

 
因此,家长从小控制孩子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非常重要。
 
6岁之前,父母尽量不要让孩子看电视、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能少玩就少玩,真的要用的话也要删掉游戏、短视频等娱乐性强的软件;
 
6-12岁,制定规则,严格控制时长,比如每周一小时或两小时,根据实际情况来规定时间。
 
12岁之后,不过度干涉和控制,适当提醒,主要引导孩子自我控制,规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
 
许多容易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是因为现实生活过得枯燥、无聊,或是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注,和父母关系差。
 
从这个层面来看,想要防止孩子沉迷电子产品,家长需要加强对孩子的陪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多为孩子创造有价值、有趣的日常活动,比如运动、上兴趣班、多接触大自然等。
 
另外,家长也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少在孩子面前玩游戏、刷短视频,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的示范。
03
减少安排和包办,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孩子能否专注,以及专注的时长,与他内在的主动性密切相关。
 
如果孩子处在被动状态下,是无法持久专注的。

一是内在的抗拒感,会分散他的注意力;

二是被动注意的持续时间很短,而主动注意保持的时间就长得多了。
 
有实验表明,人如果被动地注意不动的、毫无变化的对象,这种注意一般只能持续5分钟左右。而如果积极去注意或研究对象,注意可以稳定15分钟以上。
 
简单来说,如果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总是被家长安排着、控制着,就会缺乏主动性,感觉做事是为父母做的,因此也就难以专注。

这就启发家长,避免大包大揽和过度控制,把孩子的事情交给他自己来做,让孩子懂得对自己负责。
 
比如孩子小的时候,让他学着自己吃饭、穿衣、收拾玩具;上学后,引导孩子自己安排学习、作业,学会做规划。
 
适当的自由下,孩子感到自己可以决定和掌控一些事情,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增强,这样他在做事时自然就会更加专注。
 
从主动注意这个角度,家长还可以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来训练他的专注力。比如画画、走迷宫、乐高、看绘本、下棋等等。
 
经常保持一个专注的状态,会有效提高孩子的专注力,这样他即便在做自己不那么感兴趣的事情时,也会表现得比较出色。

04
运用“番茄钟”方法,训练孩子的专注力
 
在孩子写作业或进行一些学习、认知活动时,可以运用“番茄钟”的方法,训练他的专注力。
 
“番茄钟”的规则很简单:
 
确定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25分钟设定为一个番茄时间,专注工作/学习,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

直到时钟响起,短暂休息一下(5分钟即可),然后再专注工作/学习25分钟,如此循环。每4个番茄时段后可休息15-30分钟。
用在孩子身上时,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对专注和休息时间进行灵活调整:
 
根据孩子的专注力情况,一开始可以将“番茄时间”设置得短些,之后再慢慢增加,从10分钟到15分钟、20分钟······
 
休息时间开始的时候设置得长些,之后再慢慢减少,从15分钟到10分钟、5分钟······
 
利用“番茄钟”方法来学习,好处就是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排除干扰,并有适当的休息时间来调节,有利于孩子更好地保持专注。

05
学习时,保持环境的简单、安静


我见过很多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孩子,他们在家的学习地点都很随意,有的在客厅桌子上,大人们就在一边做饭、看电视、走来走去;有的在房间里,但是杂物堆了很多,玩具、平板摆在身边。


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3-7岁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分心。因此,在家里给孩子开辟一个专门的学习、认知空间很重要。


家庭里,游戏区和学习区要有所区分。


学习区最好是在一个单独的房间里,不要出现电子产品,布置尽量简单、整洁;桌面上也不要放过多的文具、书籍。摆放过多的设施、玩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这样一来,孩子每当走进这个房间,坐在书桌前,会直接进入一种学习状态,大脑活跃度、专注力立刻提升到较高水平。


同时,家长平时也要注意创造安静、有秩序的家庭氛围,避免打麻将等嘈杂的活动,物品摆放有条理,这样的家庭环境更利于孩子专注力发展。

 

END

编辑 | 八月
插画 | 在在
原创文章,原创插画

(本文转载于钱志亮工作室(ID: qzlgzs),作者:钱志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专注于特殊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领域。著有《入学早知道》《科学的早期教育》《急用先学的140个汉字》等。)

华南师大附幼 名园长名师工作室
本账号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吴冬梅名园长工作室、陈凤娇名园长工作室和韩凤梅名教师工作室官方账号。我们秉持“人本·童真”的宗旨,真知真行,致力于每日为您传递有料有趣的幼教锦囊及一系列育儿干货好文,并有丰富资讯和缤纷活动等着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