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说内经素问05阴阳应象大论篇①

健康   2024-09-07 00:15   北京  

  【byb.cn XJ】 前一篇,我们解读了金匮真言论,它主要讲的是五行、五脏和五味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而本篇是《黄帝内经》的精髓之中的精髓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学习中医,其实只要掌握两条主线就行,一是经络,二是阴阳。而本篇就是论述的阴阳之道理。

  先解读题目吧!阴阳为何物?很多人片面、机械地理解阴阳。其实,阴和阳既是固定的,又是变化的。如果你只把它理解成固定的,或者只理解成变化的,都是不妥的。比如,地为阴,天为阳。而天地之间却并没有确定的边界,有时天地就是融为一体的,你说哪个为阴,哪个为阳呢。自然界如是,人体也一样,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相互依托,相互转化。说完阴阳,再说说应象,,相应、反应;,气象、现象,所以,阴阳应象,就是针对世间万物阴阳变化反应出来的现象。

徐说内经素问05阴阳应象大论篇①


  学中医,不像学西医,有标准答案可以遵循,死记硬背按照做就行了。中医的精髓在于悟,因此,每个医者对自然、社会的感悟都是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医道,医术的高低也就自然而显现了。因此,本篇,对于所有对中医有兴趣的人,都要认真去阅读,去感悟,再强调一遍,就是“悟”!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

  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

  暴怒伤阴,暴喜伤阳。

  厥气上行,满脉去形。

  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原文】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点评】 本段是这一篇,甚至是《黄帝内经》最最重要的精髓所在

  ①阴阳者:者,在这里没意思,表示停顿。

  :道是什么?有一个成语叫南辕北辙,说的是什么呢?就是道错了!因此,如果道错了,即使你车好、马好、钱多、驾驶技术好,只能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才说,阴阳这件事是天地之间的大道。

  ③纲纪:70年代,我们的媒体上总爱说纲举目张。和目,原指的是渔网,纲就是穿鱼网的那条粗绳,而目就是那千千万万个孔洞。要想把鱼网撒出去,不能提那些孔洞,而要提那条粗绳子,这就是纲举目张的本意。同样,是什么,是纪律,是一个团队要做事必须遵守的规则。那阴阳这件事,是万物的纲纪,你就不难理解了。因此,学中医离不开阴阳,掌握了阴阳,也就掌握了万物的纲纪。

  ④本始:原始,本初。换言之,阴阳不调,决定了生物生存或死亡的原始、本初。

  ⑤神明: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府:府弟。换言之,阴阳不调的人,脑子一定不好使,心神不宁。

  ⑥本:根本,本来。


  【整段翻译】阴和阳,是宇宙天地间的规律,是万物运行的规则,是一切事物变化的父母,是一切生命生死的根本,是思想库,治病一定要追求阴阳。


  原文】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点评】 本段是通过对自然界的比喻来形容阴阳在人体中的作用。以人为例来说明阴阳之道。通常,男人为阳,女人为阴。人们赞美男人,通常用阳刚之气来形容;而赞美女人,通常为阴柔之美。男人在外打拼挣钱,而女人则在家把男人挣来的钱管理好,积累和发展。

  ①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所以清阳之气积聚于上为天,阴浊之气积聚于下为地。

  ②阴静阳燥:阴是静止的,阳是燥动的。

  ③阳生阴长:阳主生发,阴主成长。

  ④阳杀阴藏:阳主肃杀,阴主收藏。

  ⑤阳化气,阴成形: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体形。


  【整段翻译】所以清阳之气积聚于上为天,阴浊之气积聚于下为地。阴是静止的,阳是燥动的。阳主生发,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力量,阴能构成体形。


  原文】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点评】本段是说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变化的道理。

  ①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到极点会生热,而热到极点会生寒。这个主要是来形容人体的。比如,人受寒了,就会感冒,而感冒就会发烧,这个发烧的过程是为了排寒;同样,人如果中暑了,也会出现身体冰凉的情况。

  ②寒气生浊,热气生清:通常,如果人体的基础体温较低,就会有湿浊产生。而基础体温较高者,则显得阳气很足。

  ③清气在下,则生飧泄([sūn xiè]):但如果清阳之气憋在人体的下焦,就会导致温热下注,就会发生腹泄。

  ④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同样,如果阴浊之气在人体头脑,就会发生头痛之病。

  ⑤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这说明阴阳如果不按位置存在,病就会发生逆和顺的变化。


  【整段翻译】寒到极点会生热,而热到极点会生寒。寒气产生阴浊,热气产生清阳。如果清阳之气在下,人就会发生腹泻。如果阴浊之气在上,就会发生头痛。这说明阴阳之气如果不按位置存在,病就会发生逆和顺的变化。 


  原文】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点评】本段继续通过自然现象来解释阴阳的变化。

  ①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所以之意。此句为指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气下降为地。

  ②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这个其实讲的就是雨的形成,详见下图。

对流雨形成图

 

  ③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因此,雨实际上来自于地气上升之云转变而成的;而云则是天气蒸发水气而成的。

  ④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因此,对于人体而言,清阳之气应该从上窍出,而浊阴之气从下窍出。此句的意思是,比如,我们运动了,会产生体热,会出汗,这个汗,应该从口鼻之窍出来;反之,如果天气很寒冷,人就不爱出汗,反而爱排尿,这尿就是浊阴之气,从尿道排出。

  ⑤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同样,清阳之气,比如汗液,会从皮肤腠理发出;而浊阴之气会走五脏。这里我们联想到,比如癌症,其实,就是那些浊阴之气积聚在五脏上的结果,代谢不掉。

  ⑥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接上句,既然清阳之气会从皮肤腠理发出,那出汗的过程,也就是排毒的过程,生命在于运动就此产生。反之,如果浊阴之气不及时清除,伤害的不仅有五脏,还有六腑。

 

  【整段翻译】所以大自然的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气下降为地。地气蒸发上升为云,天气凝聚下降为雨;雨是地气上升之云转变而成的,云是由天气蒸发水气而成的。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样,清阳之气出于上窍,浊阴之气出于下窍;清阳发泄于腠理,浊阴内注于五脏;清阳充实与四肢,浊阴内走于六腑。


  原文】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点评】此段继续论述阴阳与食物的关系,与人体气和形的关系。

  ①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如果理解阳为气和阴为味?重点是这个“为”字。这里它当变成,转化讲;而“味”,则当食物讲。水是阴气转化成的,火是阳气转化成的。人体的阳是由气积聚的;而人体的阴,是由食物转化成的。

  ②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人吃食物,形体一点点变大,之所以变大,是因为有阳气推动的结果,而阳气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体的精微物质,而精微物质,是由人体生化而来的。注意,这句为一个倒装句,先说结果,然后,一点一点的阐述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

  ③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这里的“”,当动词用,表示消耗的意思。阴精的产生必定需要消耗阳气,形体的强壮必定需要消耗食物。还可以看到,旺盛的生化活动可以产生阴精,阳气的充足可以让形体保持强壮。


  【整段翻译】水是阴气转化成的,火是阳气转化成的。人体的阳是由气积聚的;而人体的阴,是由食物转化成的。人吃食物,形体一点点变大,之所以变大,是因为有阳气推动的结果,而阳气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人体的精微物质,而精微物质,是由人体生化而来的。同时可以看到,阴精的产生必定需要消耗阳气,形体的强壮必定需要消耗食物。还可以看到,旺盛的生化活动可以产生阴精,阳气的充足可以让形体保持强壮。


  原文】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点评】继续讲解,食物与人体的精气的关系。

  ①味伤形,气伤精,当食物讲;

  ②精化为气,气伤于味,当“被”讲阴精可以转化为气,而气往往又被食物所伤(即吃的不足,或吃的过饱,都会伤气)

  ③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阴味---粪便;下窍---肛门;阳气,指人体的活力、温热之气,它通过上窍(如口鼻、皮肤毛孔)发散到体外。


  【整段翻译】但是食物吃的少或者太多,都会损伤形体,阳气过旺就会消耗阴精。阴精可以转化为气,而气往往又被食物所伤。粪便由下窍肛门排出,人体活力的温热之气会从上窍(口鼻、皮肤)排出。


  原文】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


  【点评】结合前段,此段主要说明食物的味厚薄对人体阴阳的影响

  ①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道属于“阴,其中味道浓厚的是“阴中之阴”,味道淡薄的是“阴中之阳”。

  ②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本身属于“阳”,其中“气厚”的属于“阳中之阳”,“气薄”的属于“阳中之阴”。

  ③味厚则泄,薄则通:在这里,首先将食物分出“气”和“味”,又各自分出“厚”和“薄”。味厚则泄,薄则通:味厚的有下泄作用,味薄的有疏通作用。

  ④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气薄则发泄:“气薄”的食物,有向外发散的作用。厚则发热:“气厚”的食物,有助阳发热的作用;比如"肉桂"是大热的药,可以使人发热。


  【整段翻译】食物和药物中,味道厚重的生阴,为阴中之阴,味道稀薄的为阴中之阳。气厚者生阳,气稀薄者为阳中之阴;如果服用的食物或者药物属于味厚的,则容易出现腹泻(辣椒),如果是稀薄的则大便通畅(香蕉、火龙果、草莓)。气薄的食物或者药物,具有发散的作用,气味浓厚的则有发热的作用(葱姜蒜)


  原文】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点评】本段主要论述人体的阳气不能过度耗散,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对人体的影响。

  ①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和少火,是火的两种状态。少火为阳气平和的状态,壮火为阳气亢盛状态。

  ②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如果阳气过旺(壮火),则会伤到气,第一个“食”,消蚀;第二个“食”,进食。也就是说如果人体阳气太过(壮火),则会消蚀人体的正气;如果人体正常的进食,则会气血平和。

  ③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壮火会导致气散,而少火则会使气生。

  ④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在食物和药的气味上,辛甘发散的为阳,而酸苦涌泄的为阴。


  【整段翻译】人体的阳气分为壮火和少火两种形态。如果阳气过旺则会导致气衰,而阳气平和则会促进其升发壮大。如果阳气过度消耗则伤气,而平衡使用阳气则会使阳气平和。在食物和药物的性味上,辛甘发散的为阳,而酸苦涌泄的为阴。


  原文】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点评】本段着重论述人体阴和阳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①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在这里当过度讲。指阴气太过,则阳会导致阳气受损;同样,阳气过度,则阴气受损

  ②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气太过,则会生热;阴气太过,则会生寒

  ③重寒则热,重热则寒,这里当积聚讲。寒积聚过了,就会生热,同样,热积聚过了,就会生寒。(这个观点在前文中已经有所阐述)

  ④寒伤形,热伤气:寒会使人体形体受损,而热则作使人体的气受损。这里的意思也好理解,当天冷之时,人会蜷缩在一起保暖;天太热了,人会喘不过气来,会感觉气短。

  ⑤气伤痛,形伤肿:气受损了,会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在形体上会导致瘀肿。

  ⑥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所以,先痛而后肿的,是气损伤了形体;而先肿而痛的,则是形损伤了气。这段很好理解,比如,我们都崴过脚,它就属于先痛,然后肿起来的。之所以肿,是因为气血不通而导致的。同样,很多肥胖而湿重的人,通常是身上先起了很多疙瘩,然后才感觉痛,这些通常多是因为这种痰湿的体质,影响了气血的运行,伤了气。


  【整段翻译】阴气太过,则会导致阳气受损;同样,阳气过度,则阴气受损。寒积聚过了,就会生热,同样,热积聚过了,就会生寒。寒会使人形体受损,而热则使人的气受损。气受损了,会感觉身体某部位疼痛,在形体上会导致瘀肿。所以,先痛而后肿的,是气损伤了形体;而先肿而痛的,则是形损伤了气。

  原文】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点评】这里继续论述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如何应象人体阴阳之间的变化。

  ①风胜则动,热胜则肿胜,在这里当“太过”了讲,下同;,在这里当痉挛动摇讲。

  ②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在这里当浮肿讲;濡泻,腹泻。

  ③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指自然界;四时,指四季;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以,当因此讲。

  ④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当因此讲。


  【整段翻译】风邪太过,会发生痉挛;热邪太过,则会发生红肿;燥气太过,则会发生干枯;寒气太过,则能发生浮肿;湿气太过,则会发生濡泻。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对应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生、长、化、收藏的变化。人有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脏之气化生五志,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


  原文】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点评】本段论述人体的情致、气候与疾病的关系。

  ①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伤气,损伤阳气;伤形,损伤体形。

  ②暴怒伤阴,暴喜伤阳暴怒,之突然间的大怒;暴喜,和暴怒相对应

  ③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厥气,特指人体的逆乱之气;满脉,是充满了经脉;去形,则神气浮越,离去形体。

  ④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不节,不节制;,生命;,就;

  ⑤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所以;,累积之意。


  【整段翻译】所以,喜怒等情志变化,可以伤气,寒暑外侵,可以损伤形体。突然大怒,会损伤阴气,突然大喜,会损伤阳气。逆乱之气上行,充满经脉,则神气浮越离去形体了。所以如果喜怒不加以节制,寒暑不善于调适,生命就不能牢固。所以,阴极可以转化为阳,阳极可以转化为阴。


  原文】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点评】此段在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有过论述。


  【整段翻译】所以说,冬季受了寒气的伤害,春天就容易发生温病;春天受了风气的伤害,夏季就容易发生飧泄;夏季受了暑气的伤害,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秋季受了湿气的伤害,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


  原文】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点评】:黄帝在讲述上古时代懂得养生之道的人,是如何知晓四时阴阳变化和人体阴阳之间的关系。

  ①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论理,讲求;列别,辨别。

  ②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端络,了解;

  ③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溪谷,指人体肌肉的间隙,大的缝处称谷或大谷,小的凹陷处称溪或小溪;,连接,连属。

  ④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分部”是指十二经脉的分部,十二经脉有皮部,它的皮部有逆着行的、有顺着行的,当然这个逆从都是讲的正常现象;“各有条理”,有逆行、有顺行,它们是有条理的。

  ⑤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四时,四季;经纪,经纬和纲纪。

  ⑥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信然乎,正确吗?


  【整段翻译】黄帝问道:我听说上古时代的圣人,讲求人体的形态,分辨内在的脏腑,了解经脉的分布,交会、贯通有六合,各依其经之循行路线;气穴之处,各有名称;肌肉空隙以及关节,各有其起点;分属部位的或逆或顺,各有条理;与天之四时阴阳变化,都有经纬纪纲;外面的环境与人体内部相呼应,都有表里。这些说法都正确吗?


  总结

  在本篇的开头,我们已经说明了,阴阳之道,是《黄帝内经》之精髓之精髓。因而,它用了极大的篇幅,反复论述自然界和人体之间的阴阳相互依存、转化之间的关系。让我们明白一个最浅显的哲理,即“度”。


  世间万物,没有对与错之分,也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一个掌握度的水平高低之别。比如,对于我们养生之人而言,很多专家都告诉我们,一天要喝八杯水,不能等人渴了再喝。这个道理对吗?


  其实,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有掌握的度的不同。中医与西医不同,中医研究的是活人,而西医研究的是死人。研究活人,就有男、女、老、少、高、矮、胖、瘦之分,就有地域之分,就有季节和时辰之分,因而,无论什么样的养生方法,具体到了每一个人身上,又多少有所不同。而对于西医而言,它是从解剖学研究入手的,当然,人体的差别就微乎其微了。


  因而,对于体重合适的人,在比较干燥的季节,喝八杯水是合适的;相反,对于体重过轻或过重的人,在潮湿的季节,可能喝八杯水就是不合适的。因此,从喝八杯水,到我们所做的一切养生方法,都要遵循“度”这个原则,不及和过,都是错误的。


  让我再回到文章的开头,把这段话牢记住,因为,它是《黄帝内经》精髓之中的精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别有病网
\x26quot;别有病”网站(www.byb.cn),2008年8月8日上线。由北京有什么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主办。   采用纯自然的绿色疗法,不打针,不吃药(无论中药、西药均不吃),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机能,最终使客户的健康状况得到本质的改善和飞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