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傍晚,当城市的灯火渐渐亮起,家家户户沉浸在晚餐的温馨中时,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内,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救援正悄然上演。
18:30,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重症医学科的宁静。儿科主任紧急通报,急诊科正接诊一名7岁男童,他突发呼吸困难,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生命垂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立刻意识到,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他们必须争分夺秒。
医生们火速赶到急诊科,眼前的景象令人揪心:患儿已陷入昏迷,全身发紫,呼吸窘迫,外周指脉氧饱和度已降至40%,并持续下降中,又经气道吸出大量淡血性痰液,随时可能发生心搏骤停。
几个科室的医护人员迅速评估病情,决定立即实施气管插管,以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然而,患儿的“困难气道”让这次抢救变得异常艰难。5mm气管导管多次尝试均告失败,他的生命体征愈发微弱。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麻醉科和耳鼻喉科团队紧急支援。面对年幼的孩子和可能留下的后遗症,他们谨慎评估,最终决定尝试使用3.5mm气管导管(通常用于6个月到1岁小儿)。幸运的是,这次尝试成功了,3.5mm气管导管勉强插入,为患儿赢得了宝贵的生命通道。
20:15,气管插管成功,有创呼吸机开始工作,患儿的生命体征逐渐稳定。那一刻,所有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疲惫但欣慰的笑容。随后,患儿被迅速转运至重症医学科进行进一步治疗。经过系统严谨的管理和精心的护理,患儿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危重)、气道狭窄、呼吸衰竭、肺水肿和重症肺炎。
在重症医学科和儿科团队的密切合作下,患儿于9月29日顺利停机拔管,10月1日转至儿科继续治疗,最终在10月10日痊愈出院。这次抢救不仅挽救了患儿的生命,也促进了我院儿科重症发展。儿科周维军主任表示,这是医院首次成功救治此类危重患儿,此次多科协作的成功案例,将有助于提高医院儿科重症的救治水平,保障本区域重症患儿的生命安全。
在重症医学科这个危重症患者的主要救治单元里,医护人员们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紧急情况。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平时还是节假日,他们都坚守在岗位上,用专业和热忱守护着患者的健康。这里虽然充满了紧张的氛围和危机感,但也有着安全、值得托付且充满温情的另一面。
这些默默无闻的医护工作者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他们不仅是生命的守护者,更是患者心中最温暖的光。在这个灯火通明的夜晚,他们用专业和爱心编织了一张牢固的生命安全网,为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生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点击进入公众号在线预约挂号↓↓
来源:重症医学科
文字:李彦 周维军
图片:廖舒
编辑:周家瑜
审核:党委办公室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