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大讲堂:有继承也有创新 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宫长为回答“蜀道三问”

文摘   2024-07-29 00:00   陕西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摄影 雷远东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哲学史上的终极提问,也是如今研究问题的重要切口和方式方法,对中华文化的研究也不例外。带着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7月9日下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宫长为登上名人大讲堂,进行了题为《蜀道文化的内涵及源流 ——蜀道文化三问》的讲座,与现场传习志愿者和观众一起,探讨蜀道文化源流、阐释蜀道文化的传承发展。

本次讲座在南充的西华师范大学校园内进行。在西华师范大学,有一批专家学者长期从事蜀道研究,形成了一批学术论文,出版了《蜀道行纪类编》,形成了蜀道考古调查报告,为蜀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了科学而充分的学术支撑。还成立了西华师范大学蜀道文化研究院,让蜀道能更好地促进文化的传承。

“我是谁?”

回答什么是蜀道文化的问题

讲座正式进入主题前,宫长为先对今天讲“蜀道文化”的方式进行了解释。他表示,冯友兰提出了“照着讲”还是“接着讲”的问题。“照着讲”有继承的内涵;“接着讲”有创新的理念。今天讨论蜀道文化三问,则既是“照着讲”,也是“接着讲”,概言之叫做“中和讲”,也即“综合讲”。

讲座的第一部分,宫长为首先对蜀道的“我是谁”进行了界定。要对此类区域文化进行界定,离不开考古学、文献学等学科的支持。宫长为提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苏秉琦先生提出了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主要将全国分为六大区,巴蜀处于六大区的“以环洞庭湖与四川盆地为中心的西南部”。1984年,李学勤先生又把文献与考古学成果综合起来,把东周时代列国划分为七个文化圈,西南的今天巴蜀区域,加上云南省的滇及西南其他部族,都是巴蜀滇文化圈。

“如果说,苏秉琦先生侧重考古学的宏观视角,探讨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问题;李学勤先生侧重把考古学与文献结合起来加以考察,那么,我们提出区域文化理论,则是介于文献、考古和文化遗存三者的整体思考。

宫长为提到,按照区域文化理论,对区域文化的界定应该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区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二是区域文化的表象与特征,三是区域文化的地位与影响。

简单来说,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内容和范围;表象和特征实际上就是某一种文化现象的个性与共性的问题,或者一般与特殊的问题。宫长为以蜀道举例,例如蜀道上的关隘、碑刻、庙宇等等,都属于表象与特征的范畴。

宫长为着重提到了区域文化的地位与影响,这在蜀道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大家知道,广元以及南充、巴中等,地处四川北部边缘,山地向盆地过渡地带,是中国历史上一条连接中部和西南地区的古老交通路线,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形成独具特色的蜀道文化,早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高度的重视。所谓的蜀道,主要指先秦、汉唐乃至明清时期,从长安翻越秦岭、大巴山,经过汉中盆地通往成都平原的一系列川陕道路。

综合三个方面,宫长为对蜀道文化的“我是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蜀道文化,是以古蜀文明为根基,以蜀道为载体,所展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起源于古蜀文明,延续至明清时期,通古贯今,鉴古知今,集中体现顺天应人和谐共生之理念,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传承中华文脉,传承中华道统。

“我从哪里来?
探讨蜀道文化的源流

在讲座中,宫长为号召大家用大时空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以帮助大家从更大的格局和空间去理解某一段历史所处的阶段。他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如今已知世界人类的历史都是300万年,而史书中黄帝的历史距我们大约5000年。“如果我们单独来看,好像黄帝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和人类300万年的时间一对比,5000年而已,黄帝其实和我们是同时代的人。

宫长为进而提到,蜀道文化本就是古蜀文明的外延,也可以说是古蜀文明的延伸,从川西高原的营盘山文化到成都平原的桂圆桥文化、宝敦文化,乃至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十二桥文化),走过了近三千年文明历程。

营盘山遗址距今5500-6000年,桂圆桥遗址可追溯到5000年前;宝敦古城遗址是川西地区最早和最大的古城,其建造年代在公元前2550年,废弃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三星堆遗址距今4800至2800年左右的历史;金沙遗址距今约3200至2600年,是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古蜀国的都邑。

近年来,宫长为先后到过四川冕宁,包括绵阳盐亭乃至北川、阿坝州汶川等地进行考察,探讨黄帝以降颛顼、大禹,还包括嫘祖的历史等等,许多传说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蜀道文化渊源有自、源远流长。

“我到哪里去?
阐释蜀道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

讲解完蜀道文化的界定与源流,宫长为继续对蜀道文化传承发展的问题进行了阐释。他提到,按照初步设想,蜀道应该有三个圈,本圈为基道、周圈为要道、外圈为通道。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我们强调蜀道的传承发展,要在内生动力、学术下沉和文旅融合上下功夫。

本圈为基道,也可以说是内圈,主要指古蜀文明内在通道,它是周圈的基础;周圈为要道,也可以说是中圈,即指我们通常所说的蜀道;外圈为通道,也可以说是大圈,是蜀道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宫长为提出建议,内生动力,就是按照有关部门提出的指示精神,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在学术下沉方面,还需要继续探索古蜀文明奥秘,推进蜀道文化研究,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在文旅融合方面,宫长为建议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古蜀古文明、蜀道文化相结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培育文化科技新质生产力。

——转自《封面新闻》网站,原文链接见文后。


欢迎点击以下标题,观看我们制作的十集电视纪录片《陈仓道》:

第一集 雄关漫道      第二集 践草为径

第三集 栈道千里      第四集 暗度陈仓

第五集 出师未捷      第六集 力挽狂澜

第七集 铁马秋风      第八集 血雨腥风

第九集 浴火重生      第十集 正道沧桑

陈仓道
探究陈仓道及陈仓道所经过的宝鸡、凤县、两当、徽县、略阳、勉县、汉中的前世今生。推介陈仓道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壮美的风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