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文摘   2024-08-15 00:00   陕西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位于西安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窑店镇兰池三路以北、泾渭大道以东。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咸阳城遗址核心宫殿区和西汉帝陵遗址带,是综合文旅项目大秦文明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总占地面积约31.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98万平方米。原为2012年开工建设的咸阳博物院,后由于行政区划调整,项目所在地西咸新区自2017年1月起,正式由西安市代管。2022年,博物院项目整体移交陕西历史博物馆,并命名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2024年5月18日,布展完成正式开馆。成为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科普教育、旅游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博物馆,也是国内首个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和贡献为主题的博物馆,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第一个分馆。

设计与建设

秦汉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主持设计,借鉴秦咸阳宫建筑群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建筑总体遵循北斗七星布局,以北斗七星中的摇光、开阳、玉衡、天权、天玑五星组成对称布局。以玉衡为中心确定的轴线,设定在秦咸阳宫一号宫殿的中轴延长线上。整体布局既有中轴对称的恢宏大气,又兼具北斗七星不对称的灵动,象征秦朝宫殿“象天法地”的浪漫主义思想。北斗七星排列的博物馆建筑与象征紫微星的秦咸阳宫,隔空对望、遥相呼应,将古今对话演绎得淋漓尽致。

秦汉馆7座单体建筑均采用高台建筑的外观形式,通过不同标高的架空连廊连接,结合地形高低错落,虚实结合,以小体量的建筑单体,组合成具有超宏观尺度,充满想象空间的建筑群。连廊采用钢桁架外用透明玻璃幕墙,在构件上装饰秦代砖纹图案,使冷峻的结构透露出传统气息,让行走其间的人们感受到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主体建筑南面设有景观水体,象征天汉银河,以景观水体喷雾形式营造如梦如幻的效果,让人仿佛置身九天云霄。长长的横桥,从博物馆主入口广场飞跨“银河”,直通建筑的二层平台,平台前是从“天”而下的水幕,横桥由低而高、近宽远窄,在形成博物馆超乎寻常入口空间的同时,也将主体建筑衬托得更加雄伟壮观。此入口设计在应和“横桥南渡,以法牵牛”的同时,为博物馆增添了一个超乎寻常、气势恢弘的入口空间,对博物馆“象天法地”的设计思想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横桥南端为秦汉馆正门,左右两座高大巍峨的凌空冀阙与筑于高台之上的主体建筑遥遥相对,仿佛守卫大秦的战士。在园林景观方面,综合所在地形与秦汉“宫苑结合”园林文化,打造出古典园林“苑囿”景园设计,馆与园结合,绿地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水体面积约1.9万平方米,园林里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搭配,各色花卉点缀其间,营造宁静优美的游览环境。整个馆区以天地山水为背景,以花草木石为点缀,阐释秦汉建筑“高台榭、美宫室,复道行空,横桥卧波,冀阙凌空,宫苑结合”等特征。

秦汉馆整体以秦代宫殿建筑为设计意向,采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传统建筑重新演绎,现代化表达。深灰色铝镁锰合金板与清水玻璃建构的殿堂释放出豪放古拙、刚健质朴的“大秦风”。基座厚重与宫室通透轻灵,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博物馆建筑的艺术效果。

分区及功能

秦汉馆设置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管理、研究展示等区域,让游客现场参与、直观感受,不仅能够提升参观的真实感与体验感,增加观众与文物的互动性,同时也会让游客对考古发掘、文物修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秦汉馆还贴心设计了图书阅览区、报告厅、4D电影院以及咖啡茶座休憩区。这些文化服务消费空间和设施的纳入,不仅把博物馆从单一展览功能升级到多功能,也使秦汉馆成为搭建文化交流、促进都市生活的文化生活地标。

主题与展陈

秦汉馆的主题鲜明而深刻,它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的缘起、发展、贡献为宗旨,旨在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和生动的展陈形式,向观众呈现出一个真实而鲜活的秦汉世界。

展陈设计上,将采用“大历史”+“小专题”的形式,内部共分五大展厅,展陈面积约1.13万平方米,包括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遗址展厅“城与陵”、艺术展厅“技与美”、临展厅和公众考古中心。向人们集中展示遗址风貌,深度剖析历史故事,多层次多角度阐述秦汉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成就和作用,以及秦汉文明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与交流作出的重大贡献。

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分上下两层,共3530平方米,展线长1194米,展出文物共计732件(组)。序厅以“‘制’启华夏”开篇,将秦汉时期中国版图的变化置于当时的世界格局之中,表达秦汉时期作为中国各种制度奠基时期的重要性;“制度——秦汉文明的基石”以制度文明的建构为核心,说明制度的创立是秦汉文明的基石;“蓄力——农耕经济的迅猛发展”讲述秦汉时期农耕经济迅猛发展,为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与蓄力勃发奠定基础;“入世——儒家思想的确立”则记录了秦汉时期社会思想的变迁;“创新——文化力量的展现”呈现了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哲学、目录学、堪舆学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动能——科技成果的助力”以造纸术、医学、数学等学科为例,充分体现秦汉时期科技的发展水平;“互鉴——中国对世界的探知”重点展示秦汉王朝与域外世界逐渐展开的交流与互动;最后以“中国大宁”结尾。向观众充分展示秦汉社会发展的程度与高度。

此外,秦汉馆运用“官山海”“升太平”“德化天下”“天人合一”等各具特色的9个多媒体装置,作为叙事的另一条线索,与具象化的文物相配合,营造空间的仪式感,让观众进行沉浸式观展,将秦汉文明庞大的主题阐释得生动、形象且具体。

整个展览利用主、辅两条线索平行叙事,主、辅线之间相互呼应,架构文明交流互鉴的对话窗口,将秦汉文明置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大视角之下,突出其对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彰显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百花园中的“范式”作用。

两侧展厅为常设专题展“城与陵”和“技与美”,既是对基本陈列“秦汉文明”的呼应与深入阐释,又分别从考古与艺术两个方面展示秦汉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城与陵”展览旨在以考古发掘成果为依据,通过对雍城、栎阳、咸阳、长安四处秦汉时期大遗址考古挖掘成果,展示秦汉王朝国家工程的选址理念、政治格局、设计思想和精神追求,阐释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探讨都城与陵墓作为文明社会所形成的物化载体在中华文明不间断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展览共展出文物400余件。

“技与美”则通过雕塑、壁画、画像石、陶制模型等遗存,展现秦汉时期人们丰富多元的形象世界,也揭示当时人们对宇宙、生死的理解。

向外再延伸的临展厅能够实现一厅多用效果,在这里,临时展览、学术会议和讲座沙龙均可举行,拟打造成秦汉考古与历史研究中心。

数字展厅与公众考古中心,利用数字化呈现秦汉时期的衣食住行、社会风尚,再结合考古成果展示,全方位讲述考古故事、普及考古知识。采用大量可感知、沉浸式的科技手段展现形式,让文物活起来。

参观信息

1.开放时间:每周三至周一开放参观,周二全天闭馆整修(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每日9:30-17:00开放,16:00停止入场。

2.参观限额:开放期间,最大承载量为8000人次/日,根据相关部门要求及馆内接待情况实时调控。

3.入馆方式:

大门口出示预约码进入馆区,安检入口刷身份证进馆参观。

4.提前放票天数:

平日:基本陈列门票可提前3天预约。

假日:春节可提前15天预约。

放票规则:10:00、11:00、18:00、19:00整点放票。

——转自微信公众号《悦鉴西安》,原文链接见文后。


欢迎点击以下标题,观看我们制作的十集电视纪录片《陈仓道》:

第一集 雄关漫道      第二集 践草为径

第三集 栈道千里      第四集 暗度陈仓

第五集 出师未捷      第六集 力挽狂澜

第七集 铁马秋风      第八集 血雨腥风

第九集 浴火重生      第十集 正道沧桑

陈仓道
探究陈仓道及陈仓道所经过的宝鸡、凤县、两当、徽县、略阳、勉县、汉中的前世今生。推介陈仓道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壮美的风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