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长治久安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为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宪’声入耳 法润人心”宪法系列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策划推出“代表诵宪法 谈感悟”、宪法知识竞答、“模拟法庭”普法社会实践等一系列专题活动。连日来,各镇街人大齐上阵,各级人大代表齐参与,多维度营造宪法宣传浓厚氛围。
“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助理入庭……庭前准备工作就绪,请开庭。”11月30日,在东湖街道司法所微法庭内,伴随着“咚”的一声法锤声,一场模拟法庭庭审活动正式开庭。
在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即将到来之际,为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推动青少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运用宪法,人大东湖街道工委牵头组织了“宪”学“宪”用,护我成长——“模拟法庭”普法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现场,在人大代表和律师的指导下,来自临平育才映荷小学的13位同学分别扮演法官、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
案件是一起虚构的校园欺凌事件,在“庭审”过程中,“审判长”以超乎年龄的冷静与公正,引导着整个庭审流程,确保每位参与者都有机会发言,展现了出色的领导力和判断力。“律师”们则运用刚刚学到的法律知识,巧妙地提出质疑、进行辩护,逻辑清晰、言辞有力,让人不禁为他们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审判长”和“审判员”认真倾听,仔细分析,最终做出了公正的裁决。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照法庭审判的流程,让同学们“沉浸式”地真实体验和感受到法律的庄重威严。
“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也给我们非常直观地上了一课,今后希望多组织一些,很多没约上的家长和孩子们都很期待。”在场家长称赞道。“这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让我受益匪浅,以后我将努力学习法律知识,遇到问题理性思考,学会用法律去解决和维护自己的权益。”同学们纷纷表示。
12月2日,在临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门口,有一个摊位特别引人瞩目,走近摊位一看,桌上摆放着一沓宪法宣传册,还立着几张代表码,代表姓名、职务、二维码等信息一目了然。
人大代表们主动“亮身份”“亮职责”,化身普法宣传员,向群众发放宪法宣传册,以最直接、最接地气的方式为群众服务,摊位一时人头攒动。
活动中,市人大代表、浙江振业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马洁“展专长”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宣传和普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常识,让法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与此同时,临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驻站代表王晓丹和吴军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将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记录并耐心解答。
“这种摆摊形式太好了,可以与代表面对面交流,也可以拿起手机扫一扫代表码,随时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简直太方便了。”前来咨询的居民纷纷点赞。
此次活动共接待选民群众20余人,解答法律咨询7人次,围绕人居环境、交通出行、基础设施设施、便民服务等方面,共收集民情民意13条。人大代表亮“码”,不仅亮出了真诚,更亮出了为民履职的责任。
当“法治”遇上“非遗”,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11月30日,运河街道人大代表联络中心站里热闹非凡,一堂精彩纷呈的“非遗+法治”课开课了!
“宪法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出生到老去,从入学、工作到退休,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宪法都默默地保护和陪伴我们。”正式开课前,区人大代表、运河街道运河小学教务处主任张延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主题,让同学们带着思考,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带领学生学习了解宪法的主要内容。
活动中,张延耐心地向同学们介绍手工衍纸的基本技巧,同学们灵活地使用镊子、卷棒、纸带等工具,运用卷、捏、拼贴等方法,逐个拼出“宪法12.4”的字样。
“将法治元素融入传统衍纸画艺术之中,让原本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不仅带领同学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法治观念。”张延说。此次活动以非遗手工衍纸为载体,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传播宪法知识,使宪法宣传与非遗传承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来源: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代表工委,人大东湖、临平、运河街道工委
编辑:灵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