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掉入地产“陷阱”

财富   2024-12-15 12:05   上海  

不良资产行业观研年卡活动【文末扫码报名】

来源|司库财经

营业收入524.91亿,同比增长5.64%、净利润129.05亿元,同比增长1.19%……随着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的发布,浙商银行今年前三季度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营收和利润均实现增长。

但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至十年期,我们会发现,浙商银行业绩增速处于骤降,从高峰期54%的增速下降到如今的5.6%;如果再将对比维度放到同省友行上,同样会发现,相比杭州银行、宁波银行,浙商银行在核心的贷款业务上,正在逆势而下。

这其中既有银行业整体增长放缓的影响,但更是十年前浙商银行管理层的决策失误:在中国最具经济活力、最具创新活力的省份,浙商银行没有将制造业作为信贷主阵地,反而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当中,从而错失新型制造业的黄金赛道。

业绩低于平均线

“贷款受到有效信贷需求不足、LPR持续下行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持续呈现下行趋势”,在浙商银行业绩说明会上,计划财务部总经理彭志远表示,浙商银行利息收入疲软,并将其归结于外部因素,贷款发放不出去,利率下降导致,浙商银行贷款增长放缓。

而据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利息净收入355.87亿元,同比减少3.62亿元,下降1.01%;净利息收益率为1.80%,同比下降0.30个百分点。


(来源:半岛都市报)

值得注意的是,在浙商银行抱怨“有效贷款”需求不足时,同为浙江省的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却在贷款利息上实现大幅度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宁波银行利息净收入353.17亿元,同比增长16.9%,杭州银行利息净收入182.73亿元,同比增长3.87%,其利息净利润更是超过18%的增长速度。

但据天眼查显示:浙商银行是股份制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是城商行,三家总部所在地都在浙江,其中浙商银行与杭州银行总部更在都在杭州。

三者都是以浙江作为大本营发展业务,但为何浙商银行抱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杭州银行、宁波银行则在贷款业务上实现了高速增长。

另据了解,浙商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是浙江省三大行,2024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营收为524.91亿元,是杭州银行(营收为284.94亿元)的184%、宁波银行的(营收为507.53亿元)103%,但浙商银行利润只有杭州银行的(利润138.7亿元)的93%、宁波银行(利润为207.07亿元)的62%。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浙商银行远不及同省对手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最为核心的利息收入开始下滑,而且在回报率上,浙商银行虽然体量大,但其盈利能力远不及宁波银行和杭州银行。

浙江有八个城市进入全国百强,GDP全国第四,民营经济高达发达,坐拥对金融需求高度发达的金山,为何浙商银行与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同省不同命?

一句外部环境不好不应该成为浙商银行业绩不佳的理由,更多的因素则是浙商银行管理层的战略转型——为了短期业绩,将目标客户从中小企业转移到资本管理上,并押注房地产行业,而如今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整体放缓,浙商银行面临贷款增长乏力、坏账增多的难题。


十年前的战略选择

“浙商银行正积极推动转型,从经营资金向经营企业转变,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从服务于间接融资向服务于资本形成转变,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强与私募基金在内的各类市场资本投资交易主体合作,力求在服务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企业价值提升的同时,推动自身的差异化发展。”

在2016年全球私募基金西湖峰会上,时任浙商银行副行长的张长弓表示,服务于资本是浙商银行的转型方向,浙商银行不只是做居间融资服务业务。

其实早在2014年,资本化和房地产化就已经成为浙商银行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与其给中小企业贷款挣利息这类慢钱,倒不如投资房地产和资本化运作来钱快。


而浙商银行也是这么做的。2017年底,浙商银行房地产贷款规模为732亿元,但是到2023年底,浙商银行给房地产公司的贷款额为1777.49亿,五年时间,房地产贷款额增长243%。

增长速度迅猛,而这种策略至今还在影响浙商银行的业务构成。

据2023年年报显示:浙商银行前十大贷款客户名单中,房地产企业占到半壁江山,第一、第三、第五、第六、第十均为房地产企业,其中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余额为63.78亿元,占浙商银行资本净额的2.69%。

更为重要的是,2023年底,房地产企业贷款占比占到浙商银行全部贷款总额的10.40%,也就是说,浙商银行每贷出10块钱,就有1.4元流向了房地产企业。

不论是从增长速度,还是增长占比来看,浙商银行已经同房地产捆绑已深,浙商银行堪称是最钟情房企的银行。

房地产成为了浙商银行重要的营收来源,也一度推高浙商银行的业绩。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浙商银行总资产规模只有6799亿元,但是到了2017年,其总资产规模达到1.54万亿元,四年时间总资产规模增长130%,一度成为当时中国银行业最为耀眼的明星。

时任浙商银行副行长的张长弓对浙商银行战略转型成效显著,但随着中国房地产产能过剩,曾经辉煌的房地产给浙商银行带来的不是持续增长,而是一种甩不掉的拖累。


要为错误买单

其实在地产供不应求、抢购的繁荣期,房产企业有大量资金需求,随着房价的升高,地产企业也有足够的利润偿还给银行,在这种只赚不赔的买卖中,规模就是利润。

但当地产行业低迷,房地产企业无法回款时,贷款规模对于银行来说就是坏账。

不幸的是,浙商银行的转型正是踩在了房地产市场的衰退期。今年上半年,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同比下滑39.5%,61家房企中,41家录得亏损,合计亏损最高为342.12亿元。

房地产企业不拿地、不扩张了,整个贷款规模就下降了。但与业绩增速下滑相比更为重要的是,房地产企业的坏账,在这方面浙商银行深受其害。

2013年浙商银行不良率为0.64%,但到2024年,其不良率上升到1.43%。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底,浙江银行房地产不良率高达2.48%。显然正是地产行业信贷问题,大幅拉高了浙商银行整体不良率。

其实浙商银行这种“不健康”的房地产占比,也影响了其市场估值,不被资本市场看好。

2024年前三季度,浙商银行营收规模是杭州银行的184%,是宁波银行的103%,但在市值上,浙商银行(A股市值为815.70)仅为杭州银行(市值为853.08亿)的95%,宁波银行(市值为1636.37)的49%。

(来源:百度股市通)

在资产总额、营收等规模指标上,浙商银行在浙江省内依旧位居TOP 1,而一旦将参考系数变为营收能力、估值等效能指标,浙江银行作为一家立足浙江,辐射全国的股份制银行,却远远不及宁波银行、杭州银行这些扎根本土的城商行。

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在于不同的发展路径

在那个房地产大水漫灌增长的时代,浙商银行用了十年时间,将其总资产就从不足7000亿元上升到了超过3万亿元,一度成为了中国商业银行中的明星企业。但同时,它也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房地产下行带来的不仅仅是坏账、不良率的上升,更有主营业务板块的疲弱

未来浙商银行应该如何走?大概率还是转回十年前——服务中小企业。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浙江共有18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位居全国第三,这些企业代表着最新的生产力和发展方向,它们有足够的市场,也对资金有着强烈需求,而这也会极大改善浙商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也许这些被边缘的客户未来将成为浙商银行的新起点


END

以下为自营广告


→年卡详细:点击查看←


* 凡注明“来源: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或标注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 任何单位及个人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内容,请注明来源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 文中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编辑。

相关阅读

赚翻了!6.3亿拿下822套房
真实案例:一个收购银行资产包的故事
秘不发丧!普华永道或被禁业6个月

商务合作、资产推介、加入不良资产资源对接群、投稿、爆料、转载文章等

欢迎扫码添加微信:小研

添加时请注明公司及姓名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

《不良资产行业观研年卡》

不良资产行业观研
不良资产行业观研是通达金融旗下自媒体,传递市场一线声音,搭建资产与资金交易的连接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