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机构管理与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文摘   2024-12-25 07:30   甘肃  

在公共卫生领域,疾控机构的管理模式与绩效工资制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我国多地开始探索“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这一创新模式,同时对绩效工资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提升疾控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其中的奥秘吧!🧐

 

公益一类保障与公益二类管理:创新模式解读

公益一类保障、稳定的基石:公益一类保障意味着疾控机构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五险一金”等均由政府财政全额保障。这就像给疾控机构打了一针“强心剂”,确保其基本运行和人员稳定。

公益二类管理、 激励的引擎:在完成基本职责的前提下,疾控机构可以通过提供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社会化服务或科研工作等方式获取额外收入。这些收入扣除成本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和绩效工资的增加,为机构注入了强大的内部动力。

 

绩效工资制度现状与问题:挑战与困境并存

实施现状:自2009年起,我国疾控机构逐步推行绩效工资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绩效工资总量核定与疾控机构的服务表现脱钩,导致激励作用不明显。部分地区的绩效工资增长速度滞后于GDP增长速度,难以满足疾控人员的实际需求。

存在问题😩

激励不足:绩效工资总量较低且分配机制不合理,“干多干少一个样”,严重挫伤了疾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导致人员流失。😭😭😭

考核难度大:公共卫生工作的复杂性和指标难以量化,使得绩效考核结果难以与绩效工资紧密挂钩,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

财政保障不足:部分地区财政保障能力有限,无法为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制约了其效果的发挥。😢😢😢

 

改革建议:探索前行的方向

完善绩效工资核定标准: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将绩效工资与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民收入等经济指标挂钩,让绩效工资水平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

优化分配机制:根据疾控人员的工作量、工作效率和质量,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额。同时,扩大疾控机构内部自主分配权,向一线岗位、关键岗位和业务骨干倾斜,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探索多元化收入来源:允许疾控机构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提供有偿公共卫生服务或开展科研工作等方式获取额外收入,并将这部分收入用于绩效工资的增量分配,为绩效工资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加强财政保障: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确保疾控机构的财政补助能够定期增长,并与同级别公立医院人员收入水平挂钩,提高疾控机构的经济保障能力。

 

案例与实践:成功的探索与尝试

湖北省试点项目:作为“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的试点地区,湖北省取得了显著成效。试点单位的社会服务收入较2019年增加了51.1%,同时绩效工资总量也显著增加,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邹城市疾控中心:邹城市将疾控中心改革纳入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事内容,印发改革试点实施方案,从制度层面优化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架构。通过多次修订完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体现“以实绩论英雄”的导向,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职工满意度,绩效工资总量也得到了大幅增加。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1.67%的调查机构已经实施绩效工资制度,83.7%的工作人员所在单位实施了绩效考核,55%的工作人员收入增加,总的工作评价处于满意水平,显示出绩效工资制度在提升员工积极性和工作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

 

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关键的环节

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导向、指标管理为核心、项目管理为手段、量化积分为标准的考核体系,对疾控人员进行全方位、多维度考核。

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管理架构:遵循依法依规、公平公正的原则,科学搭建绩效管理架构,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预算核算体系,保障绩效管理的公平性和激励作用。

完善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制度:在主管部门指导下,进一步完善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制度,向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确保这些人员能够得到合理的激励。

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对高层次人才可探索实行年薪制和项目工资、协议工资等灵活薪酬分配方式,同时建立健全奖励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

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落实现行财政保障政策,科学合理核增省、市、县级疾控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将疾控中心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兑现奖惩,确保绩效工资与工作表现紧密挂钩。

 

主要挑战:

薪酬水平低:疾控人员的薪酬普遍低于同级公立医院和公务员,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绩效分配不合理:现行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存在“大锅饭”现象,缺乏激励作用。

财政保障不足:部分地区财政保障不到位,导致运转困难。

科研劳务不被认可:科研劳务被纳入绩效工资总额核算,不利于疾控事业的科研创新。

工作量大、压力大:疾控人员工作压力大,但不允许发放加班费、劳务费。

解决方案:

提高薪酬水平:参照各地同级综合性医疗机构人均收入水平核定疾控机构平均绩效工资水平,并形成同步增长的长效机制。

优化绩效分配机制:各地探索不同的改革路径,如三明市疾控实施“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管理”,通过购买服务模式提取绩效工资增量。

完善补贴制度: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补贴制度,对承担应急处置任务的人员按年度核算、发放加班费。

明确科研劳务报酬:落实“两个允许”讲话精神,明确科研劳务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额,允许疾控人员获得绩效工资外合理合规的科研劳务报酬。

加强财政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财政投入,培养专业人才队伍,建立合理可持续的动态工资绩效机制。

 

湖北省试点项目成效分析:经验与启示

项目背景与目标:湖北省为解决疾控机构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开展了“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试点项目,旨在提升疾控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激发内部动力。

实施措施与成效:

公益一类保障:确保了疾控机构的基本运行需求得到满足,为人员奖励提供了财政支持,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公益二类管理:拓展了服务领域,增加了绩效工资总量,进一步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方式补充人才,加强进修培养和培训,优化岗位设置,推动了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深度协作。

信息化建设:启动了公共卫生云平台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具体成效:

提升疾控能力:加强了区级疾控中心的基础建设,优化了人才结构,缓解了人员流失问题。

增强公共卫生服务:服务项目更加多样化,实现了信息共享与联动。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提升了整体工作效率,增强了公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疾控机构的“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模式及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有望进一步提升疾控机构的运行效率和人员积极性,为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改革在未来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为守护公众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自“”公卫漫谈”公众号。


CDC信息站
关注疾控动态,传递疾控信息,专业介绍传染病与地方病、计划免疫、结核病、慢性病、性“艾”病、职业病等疾病的防控知识,普及公共卫生知识,推送养生保健科普文章.欢迎关注,转发,投稿。 投稿邮箱:654952351@qq.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