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变白”智焕新颜,“夜与日”不渝守护!

企业   2025-01-31 07:02   黑龙江  


蛇年新春欢欣开启,

四处都飘荡着喜悦和热情,

然而,

在大庆石化的生产岗位上

却呈现出别样的“画风”。

春节期间执着坚守

在岗位上的石化员工们

远离热闹的年味儿,

精心开展每一项操作,

精细控制每一台设备,

保障石化生产的平稳运行,

实现春节期间各种油品

和化工物料的稳产保供,

那群身影,令人动容。

因此,

每一年官微都会推出

“新春走基层”栏目,

今年春节也不例外。



这不,

公司记者率先走进了

炼油一部延迟焦化装置区

几年前还有着“焦黑子”

称号的焦化员工们,

如今不再“与黑作伴”了



怎么回事?

蛇年“新春走基层”栏目

此刻出发,

我们续写“黑与白”的故事。

1月26日,腊月二十七,大庆地区气温达到近-20℃。考虑到低温天气可能对生产带来的影响,大庆石化炼油一部延迟焦化装置区员工战后权和张萌,格外“关照”装置区动设备和伴热管线。此时此刻,是二人白班的最后一次巡检,但他们检查的标准仍旧不“松”,力保装置运行稳,“黑金”不断供。


战后权(右)和张萌(左)一同巡检。


“黑金”指的是石油焦,它是制造石墨电极、冶炼钢铁的主要原料,又是公司的热销产品,因此也被称为“黑金”。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新要求,负极材料市场迅猛发展。大庆石化的石油焦具有低硫特点,因品质优异,一直产销两旺。


产销两旺意味着繁忙,这个春节也不例外。战师傅和同事们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及时清除焦炭塔内的焦炭和清理底盖机,保证石油焦顺利生产和出厂。


战后权是延迟焦化装置区反应岗位的员工,负责除焦操作和加热炉的燃烧控制。年复一年,战师傅在这个岗位工作了35个春秋,当记者问到变化,他说有,但这几年格外大:除焦系统全面完成改造,“黑金”产品继续生金,加热炉的清理方式也从“线下”变“线上”,最明显的是,员工们不再那么“黑和脏”了……


这些变化,是战后权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环境“升级”,更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记录。


水利除焦的钻头和钻杆。


24小时,是焦炭塔的结焦周期,每隔一次日出日落,岗位员工就要对两台焦炭塔进行切塔和除焦作业,保证一台在运、一台备用。这个当班期间,战后权控制钻杆,进行水利除焦主操作,搭档顾海英密切关注钻杆动向,观察塔内焦炭下落情况。钻杆下行一段后,战后权开启高压喷射装置,高压水随即将塔内的部分焦炭切碎。通过多次切换操作,石油焦被一层层清除,直到全部疏通到储焦池。


塔内水力除焦是行业内较为先进的机械化手段,但塔外清焦仍需手动操作,除焦人员要趁热清理漏到底盖机和散落在篦子板上的焦炭。几十米高的平台上,80℃的焦水遇上冷空气,升腾的凝结水瞬间四散,滴落全身、模糊视线。清理工作考验着耐性和体力,大家摸索着在地上捡焦,有时还要用铁钎戳、小泥刀清理。底盖机越来越干净,工服却越来越脏。


曾经,除焦是公司“苦脏累”的岗位操作之一。


而天气又是最严厉的“考官”,考题“刁钻”。夏日骄阳下,大家的工服泛了盐、褪了色;寒风凛冽中,他们仍要在“冷风热雨”中清焦。几十年间,战后权见证了焦炭塔一年四季的劳动景象:只要清理底盖机周边,伙伴们的脸就会变成混合着黑色焦粉、焦油和汗水的“大花脸”,“焦黑子”的称呼也就这么叫开了。


从前的底盖机清理工作。


现在的底盖机不再“跑焦”,工作条件今昔对比。


“但那是过去了,现在,手动除焦变成历史了,‘焦黑子’没那么黑喽!”战师傅脸上露出喜悦。


变化出现在3年前,平板式自动底盖机“上线”,手动除焦的工序实现了机械化。一年多前,另一台底盖机也完成了“换新”,从“塞式”到“闸板式”,开合方式的跃进,使底盖机密封更严了,“不跑焦和水,也就没有清理溅射焦块的烦恼了,作业环境更加安全环保。”


战后权(右)为员工讲解操作要点。


变化的还有加热炉的清焦方式。企业生产经营如同居家过日子,大账小账都要算明白。把渣油资源向高效装置倾斜,这是企业算的全局账。干部员工也有自己的“账本”:大负荷生产时“步步精心”操控,确保装置开满开足、产品优质高效。可是,受生产工艺限制,每年,装置区都要对加热炉炉管进行清理,停工的那十几天,不光“拉低”了公司原油加工量和石油焦产量,也影响着上下游的物料平衡。


去年,通过到集团同类装置、工艺相似的兄弟单位调研交流,大庆石化决定改变停车清焦,实行在线清焦。“一个炉室停工清焦,另一个炉室保持运行,生产连轴转。”装置区主任工程师李华参与了跨地区交流学习,并指挥装置区首次实现加热炉在线清焦。去年3月份至今,加热炉始终连续稳定运行,在产销两旺的市场环境下,助力公司创效。


和战后权一同巡检的张萌是去年新毕业的大学生,跟师傅们比,他的手白净多了。尽管黑色的含油焦粉还是会浸入指缝,但师傅们“面目全黑”的经历,他不用再去经历了。


在战师傅指导下,张萌进行操作调整。


从学生到员工,身份的转变,让他最初很不适应,总是想家。“师傅们的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对我就像对自家孩子,教我工艺流程和岗位知识,生活中缺啥少啥,都帮我想着。”工作生活上的逐渐适应,冲淡了张萌的思家之情。


今年春节是张萌第一次离家过年,他和师傅们在一起,和装置在一起守岁,别有一番滋味。装置24小时运转,生产上离不开人,春节坚守岗位,父母很理解,也很支持,这也让他工作起来更踏实。张萌还想趁这段时间抓紧学岗,“希望年后顶岗考试顺利通过,今年要继续努力,早日把装置区各岗位学通学精。”张萌许下蛇年愿望。


“企业日子好了,我们才能跟着过好日子。随着设备设施更新,大伙儿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今年,我们要把省出来的精力,用在精细操作上,争取各项生产指标都能上个新台阶。”战后权说。


员工正在进行交接班。


两人巡检一圈回来,走进操作室,差不多到了下午的交接班时间。两代焦化人,不一样的工作环境,一样的岗位坚守。


落日余晖映照着装置区,映衬着员工们忙碌不歇的身影,更映出了新一年的生机和热望。


日夜轮转,坚守不改。


就在今早,大年初三的清晨,战后权和张萌所在的班组刚刚完成了交班,他们的“战友”则继续接棒,开启又一个夜与日的轮转。


蛇年新春的大庆寒意未尽,奋进的脚步正带着滚烫的热度出发,融化雪痕,迈向新的希望。


文字:刘莉莉

图片:杨志明 刘彦峰

编辑:孙艾平

校对:金 潇

责编:魏琳琳

审核:何剑镔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获取全文)

 

大庆石化新媒体矩阵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抖音号

微博

我们传达企业声音,

我们传播主流价值,

我们传承经典文化,

我们传递能量温暖。


向春节中的坚守致敬!

大庆石化
发布企业新闻,传播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交流、互动、学习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