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散到统一,从城镇到乡村,从不动产到自然资源,当前,不动产统一登记已经全面落地生根,服务各行各业、造福千家万户。
2024年12月30日,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林区大海林完成公告登簿,这是继今年6月根河、金河、阿龙山、满归、得耳布尔5个国家重点林区首次实现登簿后的又一个国家重点林区完成确权登记。大海林国家重点林区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根河、金河、阿龙山、满归、得耳布尔5个国家重点林区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6个国家重点林区森林覆盖率均达90%以上,是重要生态功能区。此次确权登记,明晰了国家重点林区的产权主体和权属界线,进一步夯实了国家重点林区的生态保护和监管责任。
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黑龙江省政府、吉林省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强化部局协同、部省联动,组建工作专班,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日常沟通机制和重点问题集中会商机制。同时,定期调度,多次实地督导,集中攻坚推进工作。国家登记机构坚持资源公有、物权法定和统一确权登记原则,将每一个国家重点林区作为独立登记单元,按照“通告、调查、审核、公告、登簿”的法定流程,确保登记程序规范、调查工作扎实、登簿内容完整。
根据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规范,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重点林区以国家批准的范围界线为依据划定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等为基础制作工作底图,通过内业调查和外业实地踏勘,形成调查成果。重点林区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发生变化的,经实地测量落图后,报国家林草局审批认定,国家登记机构根据审批文件及审批范围划定登记单元,并编制登记单元代码。地籍调查数据建库完成后,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组织自然资源部和国家林草局相关司局及单位线上联合会审,重点对登记程序规范性、登记要件完备性、登记内容准确性进行审核,确保登记成果真实有效。
通过给国家重点林区“上户口”,摸清了重点林区内的自然资源状况和权属状况,登记簿主要记载了以下三类信息:一是自然状况。包括国家重点林区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自然资源类型等信息。二是权属状况。登记簿记载了登记单元内国有、集体自然资源面积。根据自然资源清单,国家重点林区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履行主体为自然资源部(含国家林草局)。三是其他相关事项。比如登记单元附图、关联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和“三区三线”等公共管制信息。今年11月,应内蒙古森工集团来函申请,自然资源部对根河、金河、阿龙山、满归、得耳布尔5个国家重点林区登记成果进行了共享应用。
6月27日,中国银行九江市分行工作人员在江西省九江市领取了该市首笔以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为标的的抵押权登记证明。
权利人展示江西九江首张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为标的的抵押权登记证明。江西九江局供图
2022年至2024年,九江市共开展184个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地籍调查,目前全市自然资源调查建库工作全部完成,40个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完成登簿。在此基础上,九江市积极探索开展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成果应用,于2023年9月成功实现全国首单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资产交易,颁发了全国第一本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用益物权的不动产权证书,填补了除土地资源之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不动产登记空白。
摸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并予以确权登记,是委托代理机制和自然资源资产价值转化的前提和基础。九江市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工作,将编制九江市政府代理履行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的自然资源清单与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充分衔接,编制完成市级自然资源清单。同时,当地明确行权履职主体,率先实现市级自然资源所有权公告登簿,建立自然资源资产确权信息数据库,划清了“四条边界”,促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成果更好支撑“两山”双向转化等重大改革事项。
为了持续深化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更新应用,2024年河北省采取“年度+日常”更新工作模式,构建登记成果动态更新机制,有效保持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的现势性,广泛应用于土地征收、审批、供应、所有者权益管理等工作。
河北玉田县组织集体土地所有权争议地块磋商。河北厅供图
日常与定期相结合,推动成果动态更新。河北省以2022年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更新汇交成果为基础,以每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收集整理年度自然资源管理等成果,集中开展年度更新;同时常态化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
坚持多管齐下,提升登记成果质量。该省建立省、市、县三级质检模式,县级自查、市级检查、省级抽查,明确各级质量检查要点,定期开展数据一致性比对,不定期抽检登记工作规范性。省级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数据与建设用地审批数据、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增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每季度提取问题清单下发各地核实整改,确保“应更尽更”。
持续推进成果应用,服务支撑资源管理。河北省坚持建用结合、以用促建,切实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数据应用于自然资源管理,推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显化集体土地财产权益,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基础数据保障。在建设用地报批审查涉及的土地权属审核工作中,河北利用省级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审核。此外,该省已完成首例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组织发布8个自然资源首次登记公告。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整合,助力不动产权属争议调处工作,并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开发整治、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等。
2024年,山西省自然资源厅以依法合规、高位推动、优质高效为原则,以登记成果汇交国家级信息平台、颁证到户、规范登记、日常更新为标准,以摸清家底、明确权属、保障权益为核心,如期完成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标。
“时时放心不下”,机制运行“转起来”。山西省政府将推进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山西厅强化目标考核,每月向省政府报送全省相关工作报告。山西厅建立月报告、月通报机制,全盘谋划管控、精准研判行动、聚焦问题发力,各部门密切联动、登记机构政策保障、作业队伍技术支撑、乡镇(街道)组织审核、集体村组全员参与,齐心协力推动工作落实落细。
“时不我待”,比学赶帮超“动起来”。作为新一轮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县之一,晋城市泽州县实现了全省宅基地房地一体登记发证总量最多、登记率最高、完成时间最短。太原市阳曲县自然资源局选调党员骨干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立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夜市”办证点。
“功成必定有我”,服务意识“强起来”。山西厅不动产登记“晋心登”品牌进一步拓展党员先锋服务体系,优化延伸不动产登记服务站点,推动金融机构关注农村不动产融资担保,把品牌效应“软实力”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硬支撑”。为了全方位提升一线登记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该厅邀请专家把脉,对标先进省份“走出去”学,组织基层业务骨干赴宅改试点“沉下去”看,开展两轮专题培训“系统式”学。
浙江省温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采取一体谋划、优化整合、科学重构、服务下沉、闭环校核5项举措,一体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地区承包合同签订与不动产登记工作。目前,试点地区乐清市翁垟街道前进村已完成延包调查496户,签订合同492份,登记发证478本,登记率达96.37%。
一体谋划,凝聚工作合力。温州市构建属地政府负责人牵头,县、镇、村三级纵向贯通,自然资源和规划等部门横向联动的工作架构,解决了登记和合同管理经费保障、人员力量、技术支持等核心问题。登记机构在地籍调查环节介入联合审查,实现“合同+登记”并联协同办理模式;与农业农村部门合力解决信息互通共享、合同管理与登记颁证“一件事”、历史遗留问题协商等工作衔接问题,制定操作细则及操作流程并提供制度保障。
优化整合,统一业务规范。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部门协商制定了统一的测绘成果标准,统一承包合同范本。温州市统一指界签章要求,整村地籍调查成果公示无异议后,由发包方和承包方代表按组别,对整村界址签章表进行签字确认。
科学重构,创新流程前置。登记机构提前获取整村拟发包宗地落位信息,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地籍调查库宗地图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图层套合,及时将信息比对结果反馈延包工作小组和测绘单位核实,避免重复登记。
服务下沉,实现申请零距离。在签订合同环节,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延包承包方代表签订授权委托书,将后续申请办理登记与领证等事宜委托给村干部代办。农业部门第一时间将合同共享至资规部门。工作人员下沉到村组,设置临时办证服务点,形成“合同+登记”一件事办理模式。
闭环校核,分类开展登记。温州市根据户成员及农经权信息的变化情况,将承包户分为四类分别办理登记。登记机构在审核收件材料时发现承包合同存在信息需要修改的,向测绘单位退回地籍调查成果,并将相关信息抄送乡镇(街道)和农业部门,修改已备案合同,若对邻宗承包地块有影响的则一并处理;合同经重新签订、审核、备案后,再次共享至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
上海市不动产登记机构聚焦优化登记领域营商环境,通过流程再造、信息共享,优化办理环节,大力推进“全程网办”,切实便民利企。
上海展现国际化大都市不动产登记领域营商环境。资料图片
上海市登记机构依托市级大数据资源平台,与相关部门共同建成全市房屋买卖共享专题库,支撑全流程信息采集和交互推送。在解决了在线核查申请人身份和真实意愿等技术问题后,上海依托市级统一的“一网通办”平台,实现在线申请、材料确认、税费缴纳、获取电子不动产权证书证明等,逐步实现首次登记、转移登记、变更登记、预告登记、抵押登记等各类高频业务“全程网办”,并通过设置“帮办”人员、配置服务热线,为“全程网办”提供业务咨询、申请辅助、沟通协调等服务。
同时,上海市会同长三角区域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打造以“全程网办”为主、线下“帮办”为辅的“跨省通办”示范样板,开通317个远程虚拟终端,形成三省一市“跨省通办”办事指南。
“全程网办”的逐步深化,极大提高了上海市不动产登记的办事效率。市民在“一网通办”平台即可完成在线申请和真实意愿表达,工作人员依托大数据平台的政务信息在后台完成在线审核,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全程网办”模式下,申请人办事时间与地点更加灵活,由此,登记大厅得以系统谋划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布局,进一步改善线下窗口格局,优化线下“帮办”和自助服务,顺应从办理到“帮办”的政务服务模式。
此外,“全程网办”也进一步提升了交易安全,通过部门间数据共享和“全程网办”,确保申请人的个人信息和不动产信息真实性,防范虚假材料,有助于防治不正之风。
江苏省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推动登记服务延伸至金融机构、房企、中介、乡镇所等近6000个网点,聚力打造登记服务精品。
以规范高效为“本”,做到服务标准化。江苏省全面完成不动产登记“同市同标”建设,实现设区市范围内业务类型、办事流程、收件材料、审核标准、登记系统、线上登记“六统一”。登记大厅综合窗口占比40%以上,实现登记交易、税费统缴、水电气过户等“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以数智赋能为“引”,做到服务便捷化。江苏省制定新版“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建设规范,建设全省界面统一、功能统一、流程统一的“线上苏小登”服务,提供线上“一窗受理”、登记业务“全程网办”、地籍图在线可视化查询等服务。该省强化信息共享集成,打通省级8部门31个共享接口,实现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与省政务办电子签章平台互信互认。同时,推进长三角“跨省通办”,打造线上“虚拟窗口”,让群众通过“屏对屏”实现跨区域“面对面”。
以党建引领为“基”,做到服务廉洁化。江苏省通过创建市、县、乡三级69个“苏小登党员先锋岗”、在登记大厅设置406个党员先锋岗服务窗口、组建138支党员先锋队,充分发挥党建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该省深入开展群众身边的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组织对44个窗口开展明察暗访,指导各地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健全完善廉洁防控制度机制。
以协同创新为“要”,做到服务体系化。江苏省创新全生命周期不动产登记服务,提供“交地即发证”“竣备即发证”“无还本续贷”抵押登记等全链条服务;优化非公证继承登记,42个市县购买公证服务并逐步试行告知承诺制;创新推行“不对应”审核模式,实现“随机派件、全域通办”,促进登记业务标准化、登记办理均衡化、登记人员廉洁化。
山东省把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作为省级专项整治内容,坚持“群众无过错即可办证”,省、市、县三级联动,行业属地同行共责,执纪监督全程保障,全力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登记难”。目前,纳入专项整治的5036个项目全部化解到位,实现“应登尽登”“愿登尽登”,惠及140多万户群众。
山东济南高新区登记人员进小区化解“登记难”。山东厅供图
坚持高位推动,全覆盖无遗漏摸底排查“网格化”。山东省成立协调机制工作小组,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和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双组长”,17个省直部门为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省自然资源部门,实行行政和纪检监察“双监督”。各市县党委、政府履行属地责任,把工作压实到部门、街道、社区,推动省市县三级合力落实。山东省将全省国有土地上已建成并出售、产权清晰无争议、购房人已履行法定义务的城镇住宅确定为整治对象,上下合力摸排清查。省市两级提供影像数据支撑,县级把握“时间、区域、禁止情形”等关键要素,组织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人员入户,“网格化”细致排查;同时上线历史遗留问题受理监管系统,畅通企业和群众反映渠道。
坚持改革创新,全力以赴为群众发好“放心证”。山东省自然资源厅、省法院等13个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政策,对可能涉及的土地、规划、建设、消防、查封、抵押等21类问题,逐一明确化解措施、办理主体和工作程序。省协调机制工作小组办公室将问题台账精准分解到具体职责部门,各级各部门齐头并进为颁发不动产权证书创造条件,各县(市、区)竭尽全力化解查封抵押等方面棘手难题。各地纷纷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讲清利弊,采取集中办理、上门服务、开设专窗等方式提供便利,确保群众“即来即办”。
坚持以改促治,从源头防范新的不动产“登记难”。专项整治中,山东省探索由“单线作战、逐项解决”向“齐头并进、同步实施”转变的工作模式,以及“谁主管、谁负责”“谁产生问题、谁化解矛盾”的责任落实机制,有效破解了层级和部门之间协同不畅等问题,为类似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提供了借鉴。该省完善规划条件、土地供应等14个方面的制约措施,填补历史遗留问题产生漏洞,实现新建城镇住宅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监管。
i自然全媒体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