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时光长河中,我们共同见证了如诗如画的生态美景在中华大地上徐徐展开。这一年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步伐加快,绿色版图不断扩展。从城市到乡村,从高山到大海,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在这个岁末年初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记录下生态中国之美的动人瞬间,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魅力。
2024年2月23日,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出台,这是我国首部专门针对生态保护补偿的法律,标志着我国生态保护补偿开启法治化新篇章,将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强更有力支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补偿的规定和要求以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综合性、基础性行政法规形式予以巩固和拓展,确立了生态保护补偿基本制度规则,以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条例共6章33条,主要内容包括:明确生态保护补偿的内涵;明确工作原则、健全工作机制;规范财政纵向补偿;完善地区间横向补偿;鼓励推进市场机制补偿;强化保障和监督管理。
福建省厦门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厦门实践”蕴含重要的理论价值、丰富的实践意义和令人瞩目的世界影响,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示范意义。2024年3月25日,自然资源部在厦门召开“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 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现场交流会”。8月,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草局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 深入推进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部署,从规划引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科学治理、规范治理、久久为功等方面,对今后一个时期生态保护修复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2024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构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方面,健全全国统一、责权清晰、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优化各类空间布局。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体系,推进主体功能综合布局,细化主体功能区划分,完善差异化政策。加快建设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在打造绿色发展高地方面,加强区域绿色发展协作,统筹推进协调发展和协同转型,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完善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城市典范。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决策部署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千万工程”迭代升级的重要平台和抓手,自2019年起,自然资源部开展了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宝贵经验。2024年8月5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全面推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实施路径、实施内容和实施保障。9月10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经验交流会在重庆市召开,全面部署高质量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力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万亩方。
作为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自然资源部关于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意见》于2024年8月出台。《意见》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健全自然资源治理制度体系、加强组织保障的28条具体措施。《意见》要求,开展“大美自然”建设重大行动,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做强做亮“中国山水工程”品牌;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加快推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和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加大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加强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推进近岸海域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开展红树林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2024年9月6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顺利完成登簿工作,这标志着我国首个且目前唯一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的国家公园已全面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24年是首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三周年,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全面提速新阶段。通过加快立法进程、强化管理措施、强化支撑保障,国家公园内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生物多样性稳定增加,生态功能持续向好。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整体保护,藏羚羊种群恢复到7万多只;地跨川陕甘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通13个大熊猫种群生态廊道,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全覆盖监测体系,东北虎数量超70只,东北豹数量超80只;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雨林生境持续改善,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7群42只;武夷山国家公园黄腹角雉数量保持在1000只左右,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进一步增强。大熊猫国家公园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
2024年11月6日,在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开幕式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这是我国首次以公报形式全面反映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公报》共4.7万余字,主要包括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国土空间自然生态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绿色地球中国贡献五部分内容,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生态治理发展历程,发布了陆海一体的自然生态基本国情,展现了生态保护修复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显著成效,彰显了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公报》的发布,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凝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的力量,增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共识。
2024年11月8日,新矿产资源法经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新矿产资源法首次设立矿区生态修复专章,建立了全面系统的矿区生态修复制度,对矿区生态修复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矿区生态修复方案编制、矿区生态修复费用提取等作出规定,强化采矿权人的矿区生态修复义务,实现了相关制度由零星分散的生态保护规定到集成性生态修复制度的根本性转变。新矿产资源法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明确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采用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工艺、设备、技术;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避免、减少对矿区森林、草原、耕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鼓励、支持绿色勘查,将绿色矿山建设上升为法律规定。生态修复后的贵州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锦丰(烂泥沟)金矿 。2024年11月28日,在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区核心区,长达285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防护带顺利“合龙”,标志着历时46年、全长3046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绿色防护带全面建成。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被列为“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2024年,是“三北”攻坚战启动一周年。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战略决策。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努力创造新时代中国防沙治沙新奇迹的总动员令。2024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锐意进取、合力攻坚,全年安排中央投资320.1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87个。截至11月初,完成各项建设任务5700万亩,高质量筑牢祖国北疆万里绿色屏障。作为打赢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主战场之一,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发动多方力量参与防沙治沙。新疆和田地区自然资源局供图为总结推广优秀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024年,自然资源部发布第二批 “山水工程”典型案例18个、两批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典型案例30个、首批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5个、第三批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10个、第五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10个。这些案例各具特色,均结合本地实际需求、资源禀赋,探索了一系列可供借鉴的经验做法,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案例既是各地积极探索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缩影,也是自然资源系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奋楫笃行的生动写照。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i自然投稿邮箱:mnrnews@163.com
电话:010-6804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