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课文《欢迎台湾小朋友》首次标明了作者马瑾文,有何背景?

文摘   2024-09-08 07:39   江苏  


2024年,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率先作了修订,这也导致了这一版教材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装帧上都有很大的变动。


我们注意一下,在这册教材中,有一首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

2024版

在脚注中,特意注明了作者是马瑾文。


这也是一首存在于教材多年的老课文了,它今年的内容稍有变动,我们用括号表示:


一只船,扬起(2023版本为“白”)帆,

漂啊漂啊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来参观(2023年版为:“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而在之前的版本中,均未注明作者。

2023版

我们可以看一下2023年版本,在这首儿童诗的脚注中注明了:本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编写。


与2023年版相比,2024年版本,还有两处改动,这就是“扬白帆”改成了“扬起帆”,“到我学校来玩一玩”改成了“到我学校来参观”。


那么,这首儿童诗的原文是如何的呢?2024年版的教材,是如何明确了作者是马瑾文的呢?


我们不妨来查找一下。


我们查找到与这首诗有关联的最早的作品,存在于1984年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娃娃歌谣二百首》中,该书主编冬木。


书中,有一首叫《小纸船》的童谣,作者署名为:马瑾文。


内容如下:


小纸船,扬白帆,

荡呵荡,上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咱幼儿园里玩。


马瑾文的四句童谣,基本就是《欢迎台湾小朋友》的前四句,但最后两句,是哪里来的?

我们在“丹东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的《文艺作品选上》中,也可以看到一首叫《小纸船》的童谣,作者署名为:冬木,崇仁。







全诗如下:

小纸船


手工纸,颜色鲜,

我用它来叠小船。


绿船身,白桅杆,

五星红旗迎风展。


嘟嘟嘟,绕险滩,

船儿开到日月潭。


台湾岛,好河山,

那里有咱小伙伴。


悠悠悠,船靠岸,

伙伴前来欢迎咱。


手拉手,肩并肩,

知心话儿说不完。


亲骨肉,心相连,

我们一定要团圆。


决心大,意志坚,

统一祖国做贡献!


这首诗的后面标明来源:原载1979年第1期沈阳《群众文艺》。



我们找到这本杂志的目录,的确可以看到冬木、崇仁的诗歌《小纸船》。


这首诗中的两句“手拉手,肩并肩,知心话儿说不完”,可以视着《欢迎台湾小朋友》伸出双手紧紧握,热情的话儿说不完“核心诗意的变体。


这首冬木、崇仁版《小纸船》与马瑾文《小纸船》在构思上有着相似之处,都是通过叠纸船的形式,铺垫幻想的基础,在童话情境的时空中,借助小纸船度过海峡,来到台湾,然后与台湾小朋友相聚在一起,表达祖国统一的心愿。


相比之下,马瑾文《小纸船》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用小纸船带着小朋友复还祖国,来到自己的母校,一起共度团圆的美好时光。


正是在这一点上,马瑾文《小纸船》与课文里的《欢迎台湾小朋友》构思立意完全同步,只是对小朋友相聚的情境描写,未作描写,但我们可以通过冬木、崇仁版《小纸船》中的细化描述,来进一步深度感知。


这样,我们大体可以看到《欢迎台湾小朋友》是在马瑾文《小纸船》的构思立意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冬木、崇仁版《小纸船》里的小朋友的欢聚场面的营造,而完成了两岸小朋友在幻想的情境中,打破壁垒、融洽沟通、实现团圆的梦想达成。


马瑾文《小纸船》出现在1984年的图书中,也是目前能够找到的最早蕴含《欢迎台湾小朋友》诗意母本的原型诗歌,因此,说马瑾文《小纸船》是《欢迎台湾小朋友》的源头,当是没有什么异议的。


但是,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下,马瑾文《小纸船》最早收录在1984年由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娃娃歌谣二百首》中,这本书的主编正是也写了《小纸船》的冬木。


关于冬木,我们看一个资料,摘自尹世霖编《海峡两岸儿歌百家》(1992版):



至此,我们捋一下时间线。


冬木、崇仁版《小纸船》,发表于1979年,幻想通过叠小船的方式,来到台湾,与小朋友共享家国团圆。然后马瑾文版《小纸船》出现了,多了一层意思,那就是小纸船带着台湾小朋友回到祖国的怀抱,实现了两岸互通。


之后,冬木在编写《娃娃歌谣二百首》的时候,把马瑾文版《小纸船》收入其中,但奇怪的是,冬木却没有把自己与崇仁写的那一版《小纸船》选中。



可以看出,冬木这个主编相当有格局,他没有把自己写的更早的版本小纸船》近水楼台先得月塞入到自己主编的书中,而是把不见经传的马瑾文版的《小纸船》收入选集,从中可以忖度出,冬木在编选选本时,完全是出于公心,他显然看到马瑾文版《小纸船》更为简洁,内容更为丰富,它比自己写的那个版本,多了一层次,那就是小纸船还返还到祖国大陆,体现出大陆小朋友敞开胸怀的博大情怀,这应该是冬木把马瑾文版《小纸船》收纳童谣集而放弃自己那一篇的原因。


但在冬木主编的《娃娃歌谣二百首》里,并没有注明这首儿歌选自哪一本刊物。


那么《娃娃歌谣二百首》里的童谣选自哪里呢?


我们在该书的“写在前面”中可以大体看到这本书的选择取向:



——本书在编选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不重复选用。为了多推广新儿歌,凡在其它影响较大的综合儿歌集中选用了的,本书不再重选;


二、要短而精。儿歌力求短小精悍,大都限制在四至八句以内,以便娃娃记诵;


三、注意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入选的儿歌力求对娃娃们有一定的教益,生动有趣;


四、形式多样与题材广泛。各种不同形式的儿歌,如:游戏歌、谜语歌、绕口歌等,都多少不等地选用了。


内容上,不仅包括了幼儿的日常生活和他们较易理解的事物,同时也有意识地开阔了一些题材,以扩大幼儿的视野。——


从这个前言的落款时间为“1984年7月15日”来判断,书中马瑾文版《小纸船》只能出现在之前的杂志与刊物中,但我们已经很难查到出处在哪里,也无法确认这个马瑾文是何许人。


在网络上能够查到一个叫“马瑾文”的人的简历,摘录如下:

——马瑾文,1962年生人,副研究馆员。从事宣传教育工作,爱好文学创作,有作品选入小学课本!吉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摄影作品《装载时光》获中国第十六届国际艺术摄影展览入展作品;《最后的蒸汽火车》获全国电力环保摄影大展入展作品;《过大年,晒大佛》获“微摄杯”2016“迎新春、过大年”全国摄影大赛三等奖;《松岭印象》获大众摄影旅行人文获奖作品;《祈福》、《祈福的心情》、《过大年,晒大佛》三幅作品入选2016全球华人新春摄影大赛。——

笔者查到这位马瑾文在多个平台上注册有自媒体号,向其发出了咨询请求。


但他没有给笔者任何回音,从平台的后台显示来看,他是读到了笔者发出的私信的,但是他在所有的平台,均未作回复。

大致可以判断,这个高冷的马瑾文应该不是小纸船》的作者,如果他是这个童谣的作者,他总该回应一声吧。正是因为他不是这首童谣的作者,所以,他认为别人是对他的骚扰,所以以闭口不答作为回应。


这只是笔者的粗浅的判断。其实小纸船》发表于1984年之前,如果是这位马瑾文所写,当时他的年龄在22岁左右,有其可能性,但现在笔者无法得到答复,这也意味着《欢迎台湾小朋友》找到了原创作者,但这个作者究竟是什么身份,依然不得其详。


马瑾文的真正的身份的确认,只有静待时日了。


马瑾文《小纸船》出现之后,由于此诗在立意上很有特色,便被教材编写组拿来作为原本进行增饰修整,打造出了《欢迎台湾小朋友》。


此诗最早出现在200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至今算来,已经20多年了,长期以来,它的作者一直虚位以待,今天终于在这首童谣上署名了作者,体现了我们教材对作者的尊重,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诗歌中的烙印着作者个人风格的意蕴所在。


文学私秘
出版有长篇小说《好女孩,谁赐我》,各平台常销。曾任《中国银幕》、《科幻世界》专栏作者。解读那些曾经的阅读史,让阅读的历史充满情怀趣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