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为什么要配青梅,并且要煮酒?罗贯中可能写错了……

文摘   2024-05-18 19:16   湖北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生而自由,爱而无畏
与作者交流,加工作微信Arden608


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大家都听说过。


有人对这件事有一些疑问,我们喝酒几乎从来都不煮,为什么古人喝酒总要煮一下?


另外为什么喝酒要配「青梅」这种看似不搭的食物,「青梅煮酒」是用青梅来煮,还是用来佐餐?



 青梅煮酒为什么要配青梅,并且要煮酒?



答主:foxwong( 1.9 千赞同了该回答)

 

太长不看版:古时候的青梅煮酒,相当于现在喝酒时吃花生米。

 

一、古代的酒为什么要煮?

 

《红楼梦》第八回有这么一段:

这里宝玉又说:「不必烫暖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打飐儿。」

 

可见古时候一般不喝冷酒,都要煮的,但煮到什么程度呢?那要看装的是什么酒。

 

1、如果是成品黄酒,那只加热到 60-70℃,放到酒桌旁边的樽里,然后再盛进酒杯里喝。这里的煮酒指的就是温酒,并不像吃火锅似的煮到沸腾。

 

洛阳东汉墓 夫妻宴饮图
 
上图是东汉墓里的壁画,可以看到右侧酒樽下并没有火在加热。乙醇(酒精)的沸点是 78℃,为了避免酒精过多蒸发,在温酒时一般只加热到 60-70℃ 之间。
 
电视剧《三国演义》貂蝉把盏时把酒樽放到了席子上,也没有火炉,基本还原了汉代饮酒场景。
 
貂蝉左手下面就是盛酒的樽
 
现代喝的酒是白酒,是蒸馏后的酒,蒸馏时酒头、酒尾都要去掉,只要中间一段作为基酒。
 
有邪杂味的低沸点物质(硫化氢、甲醛等)主要在酒头(大约 1-2 斤)里,蒸馏酒精时顺便减少了邪杂味和刺激感。
 
而古代喝的酒是黄酒,酒精度不高,没有蒸馏工序,硫化氢等成分都在酒里面,为了喝着舒服一般需要温酒。
 
2、煮酒也有煮沸了的喝法,但这种酒不是成品酒,而是有酒糟的酒,曹植写过一首诗叫《七启》:
「盛以翠樽,酌以雕觞。浮蚁鼎沸,酷烈馨香。」
 
「浮蚁」指的是发酵的米粒,也就是酒糟,煮沸后酒糟浮在酒上,闻起来特别的香。
 
所以,煮沸的酒必须有酒糟,要不然没法喝。要不信你可以把啤酒煮熟试试,好像没人喝啤酒时喝温的。
 
3、煮酒也是古代黄酒的一道杀菌工具,北宋朱肱在《北山酒经》记载了「煮酒」的方法,烧煮满盛酒的容器,然后再加蜡油密封(也有先封坛再加热的),为的是防止酒腐败。
 
国家标准规定,酒精度在 10° 上的才不用标保质期,汉朝、宋朝的酒都没有蒸馏过,酒精度低,想长期保存必须得煮酒杀菌,要不然18年的女儿红早就坏了。
 
宋末元初方回的书《续古今考》记载:「今之煮酒,实则蒸,泥之季冬者佳。曰清酒,则未蒸者。」宋朝末年提到的煮酒实际上是蒸酒操作,没煮的叫做清酒。
 
二、青梅煮酒是怎么回事?
 
提到青梅煮酒这个词,想到的肯定是曹刘煮酒论英雄,他们煮酒时并没有把青梅放进酒里,《三国演义》原文是这样写的:
(曹操说)「刚才看见树枝上梅子青青,忽然想起去年去征讨张绣时……现在看见这梅子,觉得不可不赏。又当酒正煮熟,所以邀请使君来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经设还好杯盘:盘里放置着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翻译翻译加粗的字:曹操看到酒正煮熟,看到了梅子,所以邀请刘备来聊天,酒席上青梅放在盘子里,酒放在酒樽里。
 
 
当时的喝酒场景是这样的:喝一口酒、吃一口梅子,王允请吕布时也是这个场景,酒樽旁放的都是水果。
 
相当于现在的喝一口酒、嚼几粒花生米,三国时期没有花生,花生在明朝时才传入我国。
 
酒液上没有酒糟
 
电视剧拍煮酒论英雄这一段时,把部分青梅也放进了酒樽里是不对的,那个时候还没这种吃法。青梅煮酒这种喝法的出现是在唐朝,流行起来是在宋朝。
 
宋朝初年,丞相晏殊写过一句词:「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意思是青梅煮酒是一种刚刚时兴的喝酒方式,之前大部分人喝酒时不吃青梅。
 
即便三国演义要煮酒,酒里必须得有酒糟才行,要不然煮出来的酒很难喝。

所以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犯了一个历史性的错误,把明朝的喝法代入了东汉。

三、真正的青梅煮酒什么样?
 
陆游写过一首诗「煮酒青梅次第尝」,注意「次第」二字,意思是喝酒时先尝煮酒,再吃青梅。
 
宋朝谢逸的诗「谩摘青梅尝煮酒,旋煎白雪试新茶。」意思是采摘新鲜的青梅后拿去喝煮酒。
 
欧阳修的诗「红泥煮酒尝青杏,犹向临流籍落花。」当时不一定是青梅煮酒,也可以是「青杏煮酒」。
 
青梅煮酒一般在春末夏初,也就是农历的立夏前后,有宋代汪莘的诗为证:「牡丹未放荼蘼小,并入青梅煮酒时。
 
所以,自宋朝开始流行吃青梅喝煮酒。

 
四、拿酸酸的青梅当下酒菜,为什么不吃熟了的梅子呢?
 
《周礼》认为:「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药王孙思邈的《摄养论》说:
「四月肝脏已病,心脏渐壮。宜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
 
孙思邈认为农历 4 月肝脏有病,春季养生重在养肝,而恰好「酸入肝」,所以每年四月需要吃酸的东西用来补肝,顺便补补肾。
 
酸的东西那么多,为什么非要吃青梅呢?《本草纲目》总结为:梅,花开于冬而果实成熟于夏,得到了木之全气,所以其味最酸。
 
所以春季吃酸东西属于「自古以来」,不吃熟了的梅子、非要吃青梅就可以理解了。
 
五、青梅煮酒这个成语是由 2 个词组成的——「青梅」和「煮酒」。
 
理解关键在「煮」这个字,「煮」在这里不是动词,而是形容词。
 
翻译一下就是:从宋朝开始,每年农历四月人们摘下还没有成熟的梅子,拿到酒宴上一边喝热酒、一边吃青梅。
 
翻译得简练一点就是 4 个字:喝酒吃菜。

接下来,是我的广告时间。软硬适中,请诸君见谅。

偶尔与吕航兄在群里相识,聊了几句三国知识,便相谈甚欢。私下里交流,他的儒雅与随和让我顿觉如沐春风。
遥想当年,我也算是一个国学小老妹儿了,前后读了近三十年的诗词(至今还能背出大半),还曾一度在某诗词大号担当公众号原创作者之一。
只是时代的变化,岁月的流转,让我意识到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种观察不断激荡着我的思想,让我火速转战到西方思想阵地。
所以,当他向我推荐他的新书《青梅煮酒:三国群星闪耀时》时,我是抱着几分客气的态度的。
可我很快意识到,自己有些草率了。甚至,有几分惭愧。
当我拿到此书细心阅读时,很快就被吕老师的文采和观点所深深吸引,体内有种熟悉的感觉在回荡着。
小孩看到我在看书,也一把抢过去,津津有味地看起了三国里的精彩故事。
后来再次同吕航老师谈起此书,他也直言不讳地告诉我:在创作时,他的定位就是高年级小学生和中学生群体。
越往前看,越能感觉到吕老师的用心之深。要讲好一个人的故事很容易,但要讲好一群人的故事并不容易。吕老师却通过他深厚的研究功底做到了。
总之,这是一本既适合大人,也适合小孩的书,推荐家长带着小孩一起阅读,一起回味那个星光灿烂的时代。
本书定价52.8元,除了普通版,特地给书友们提供了“作者及女儿双签名”福利版,包邮价格38元。
除去邮费和重新封装费用,及吕航兄去出版社签名车马费等,这几乎是低于成本价。
吕老师亲笔签名
 资料来源:知乎
题图来源:《三国演义》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就在文末点个「在看」吧




风中的袁紫衣
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