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伯虎,我们会想到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形象,想到“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佳句,还会与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联系一处。然而,历史上的唐伯虎果真如此?他少年得志,却连遭亲人离世的打击,悲痛中科考夺冠却因舞弊案前程尽毁,紧接着又遭婚姻失败。人到中年作《桃花庵歌》,字里行间尽是历经沧桑的悲凉与看破红尘的感慨。若不深入了解,我们很难将他表象的风流与父母早亡、丧妻丧侄、续弦反目、理想幻灭、卖画谋生、落拓不羁、悲情离世的苦难人生勾连起来。艺术史学者孙炜集10年研究积淀创作了这部关于明代才子唐伯虎的全景式人物传记,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到命运困顿的唐伯虎是如何从至暗人生竭力挣扎走向重生,在人格精神与艺术领域重塑了留给后世的形象,为我们关照自身提供了一个鲜活样例。内在张扬自由的性情与外界认同压力间的鸿沟,造就了唐伯虎充满矛盾的人格与极端挣扎的性情,同时也塑造出他的多面人生——他纵情声色又皈依佛门,放荡不羁又认同儒理;至情至性又至亲至孝,渴求功名又向往自由。他是落魄奇才,是风流狂士;是头部顶流,是时代异类;是世俗的失败者,是时代的孤勇者;是放浪形骸的桃禅仙吏,也是怀才不遇的悲剧人物。他的才情与癫狂,愤懑与张扬;沉郁与潇洒,哀叹与呐喊;撕扯与洞明,困顿与圆融;他生不逢时的境遇,花间醉眠的酣畅,生计所迫的转圜,囊中羞涩的困顿,以及临终绝命诗的达观——“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唐寅《临终诗》),令人掩卷长思,意难平。经由此书,我们可以透彻地了解到其大起大落的境遇、大开大合的人生,是如何塑造出了这颗大雅大俗的灵魂。
唐伯虎一生八卦不少,谜题争议至今——“唐伯虎点秋香”是否确有其事?“科场舞弊案”告密者究竟是谁?因生计所迫,唐伯虎既做书画家也做商人还做过掮客?他与王阳明所处同一时代,二人究竟关系如何?据说他晚年有大量代笔之作,这些画作的代笔者又是何人?以及其真伪画作流转背后都衍生了哪些故事?这些话题扑朔迷离,争议至今,真相究竟如何?☆ 经由个人传记展现时代面相:唐伯虎的朋友圈+明中期的文艺圈唐伯虎一生虽跌宕短暂,但我们依旧可以经由其短短的54年人生一窥江南文艺界群英云集、交游唱和、吟诗作赋、践别往还的雅集盛况,吴地经济富庶、文化兴盛、书画收藏蓬勃发展的社会面貌,以及明中期科考场、文艺圈、官僚界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人际交游。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沈周、吴宽、文林,王鏊、曹凤等闪耀在明代历史时空的群星点亮了唐伯虎的悲戚人生,也造就了吴门艺术文化领域的空前繁荣。一部才子传,再现唐伯虎及其所处时代社会文化的发展盛况。☆写作特点:从人物传记史+文化艺术史两大主线切入,全景式传记+多元化视角作者将唐伯虎融入时代,穷尽唐伯虎研究的各种史料,在国内外对其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通俗质朴的叙事方式,不仅展现了唐伯虎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同时锚定其遗存于中外各大博物馆的重要作品,辨析画作真伪与历史流转,以人物传记与书画鉴赏的形式讲述了唐伯虎在不同人生阶段和境遇下的作画动机与心境,画作题跋与数量,画作流转等情况。经由讲述与辨析,不仅厘清了附会在唐伯虎身上的诸多人生八卦与书画谜题,也以此走进唐伯虎的寻常生活,一览其生活状况以及所处的明中期经济社会的繁荣景象和书画艺术收藏史的发展脉络。
☆制作特点:130余幅高清古画+24面长折页展示+人物关系图表
本书以130余幅高清插画,图文并茂地讲透唐伯虎故事人生、艺术人生、人格精神人生的三重境界,并以“人物关系图表”呈现唐伯虎的家庭、师友、师承等一生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同时辅以24面正反长折页,展示唐伯虎最具代表性的画作《溪山渔隐图》《折枝花卉图》。经由上述图文元素,再现后世对唐伯虎“人材第一、风流第一、画品第一”的评价。
引子
所有人都认为,风流倜傥的唐伯虎并非一只虫(虎),而是一条龙,乃旷世之英才!他年方二十八,英姿勃发,更关键的是他的天资要高出常人许多,所以在府学里,他的同学们都可以涉险过关的考试,对他而言,应该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恰似晴天一声霹雳——这位“天才”秀才唐伯虎,竟然出人意料地栽倒在“白家”门槛上:在苏州府学举行的最后一场考试“科试”中,他就这样蹊晓地落榜了。这里需要补白一句:明朝府、州、县学的生员(秀才),必须通过岁试和科试,才能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唐伯虎科试落榜,就意味着他只能在三年之后重新参加选拔。苏州府的知识分子有数万之众",原本翘首期待唐伯虎能拔得头筹,闯得此讯,个个目瞪口呆,茫然不知何以至此。这届乡试的大比鼓点敲响,方才启暮,岂料主角却跌倒在登场的台阶上。大家因此满腹狐疑,议论纷纷,甚至对此义愤填膺。由此,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考试,惊动了苏州府的知府曹风此事发生在弘治十年(1497年),弘治为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时在明朝中期。按理说,苏州府学的这轮考试,由朝廷委派督学南微(南直隶)的提学御史方志负责。考试之事,由他全权决断,苏州知府无权干涉。苏州知府曹风是位能臣,“时称贤有司”。这位有正义感的官员处事有担当、敢负责,一向有着勤政爱民的好口碑。虽然他在苏州府任。职已到了第四个年头(一共在任六年),对整个苏州地区的教育情况应该了然于胸,但此刻他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坐卧不安。在明朝,全国的科举教育典范就是苏州府。这里不仅风光旖旎、经济繁荣,而且是人文荟萃之地,是江南的经济文化中心。以科举教育而论,苏州府不光坐上了江南四府"的头把交椅,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吴中小志续编-吴郡二科志》卷首名言曰:“天下惟东南为最,东南惟吴会为最。”这个吴会之地,指的就是苏州一带。苏州距离南京应天府不远,属于南直隶管辖,与杭州犄角相望,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指的就是苏州与杭州相邻的这一片江南区域。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首都迁往北京(顺天府),将南京称为留都,置官留守旧都,保留了与新首都北京几乎平行的另一套中央政府机构。直隶南京的地区为南直隶,直接管辖14个府和4个州包括应天府、苏州府、扬州府、常州府、松江府、镇江府、淮安府、风阳府、庐州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以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其管理区域之广大,大致相当于今日江苏、安徽和上海三地。以上地区的生员,通过了科试之后,均须赶往南京参加类似省一级考试的乡试。但是参加南京乡试的,还包括了来白全国各地。在南京国子监读书的监生。这些人被称为“太学生”,属于高等秀才因此,南京的乡试考生众多,且考生素质优良,其规模和质量位居全国之首。而要检验苏州府的科举教育成果,首先要看它在南京乡试中的中举人数,所以苏州学子比拼的对象,不仅是南直隶兄弟府、州的学子还包括南京国子监的优秀监生。明初,苏州府平均每届有5人考中进士,景泰元年(1450年)以后考中进士的人数迅速攀升。苏州状元吴宽回忆说:“宣德、正统问,士益向风,争相磨濯,攘袂以起。以至于今日,如星列云族,焕然以相辉。"成化二年(1466年)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间,总共举办了52场殿试,苏州有799人名列进士榜,占江南进士总数的42%。也就是说,在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中,平均每届有15名来白苏州府的学子通过殿试,成为进士。門苏州府成为进士的最重要来源地。当然,要成为进士,必须先通过会试成为贡士,而能通过会试者,又必须是通过了乡试的举人,所以苏州府每届考中举人、贡士的人数颇为壮观,位居全国之首。这每隔三年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观其社会影响,大概跟现代人的高考相差不大。苏州府看重每届考中进士的人数,更注重考试的名次所以对明星考生更加珍爱,因为这关系到本地人的尊严和体面可眼下,苏州府的“明星选手”唐伯虎却折载落马,所以苏州文坛对主持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提学御史方志极为不满,认为他存心打压苏州读书人,作为苏州知府,曹风肩负着保护当地读书人权益之责,也因此有点急火攻心。这一事件的焦点人物唐伯虎,年轻有为,在当地已经非常有名。试举一例:苏州人去世,其亲属多会按照传统风俗,礼聘当地名人为逝者撰写墓志铭,歌功颂德,以借金石传其声名,而唐伯虎就常常为他人撰写墓志铭。不仅如此,唐伯虎的诗歌还蜚声文坛,传诵一时;他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更为行家们所津津乐道。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即使在文风鼎盛的苏州,也属于风毛麟角,怎么会栽倒在白家科试上呢苏州文人认为这太不可能了!说来也巧,就在这次苏州府学的科试开考前夕,发生了一件事,使得知府曹风不仅认识了青年才俊唐伯虎,而且对他印象深刻,极为赞赏。曹风在苏州城里有位同僚好友,名叫文林,是南京太仆寺番,比他年长十二岁,这年已经五十三岁。文林于成化八年(1472年)考中进士,是苏州状元吴宽的同年知己,又是一位宽厚、能干、睿智的官员,深得苏州士林的景仰。此人有个特点,对《易经》很有研究,擅长看风水和卜篁,善于察人断事。就在这次风波之前,正在苏州故里养病的文林,接到了吏部委任他为温州知府的任命。而此时的文林,沉浮官场多年,已深感疲倦,再加上他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所以想辞官退休,归隐田园。这个时候,家乡有位青年文人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上文林书》,竭力劝其赴任。文林读罢,深受感动,并为这位年轻人的文采拍案称奇当好友曹风前来拜访时,文林手举此信让他过目,赞叹后生可畏。曹风读罢也引以为奇,赞其“文甚奇伟",并预言说:“此龙门然犀之鱼,不久将化去。"門也就是说,曹风深信此人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很快将金榜题名。本书是艺术史学者孙炜集10年研究积淀创作的一部关于明代才子唐伯虎的全景式人物传记。提到唐伯虎,我们会想到他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形象,想到“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佳句,还会与电影《唐伯虎点秋香》联系一处。然而,历史上的唐伯虎果真如此?他少年得志,却连遭四位亲人离世的打击,悲痛中科考夺冠却因舞弊案前程尽毁,紧接着又遭婚姻失败。人到中年作《桃花庵歌》,字里行间尽是历经沧桑的悲凉与看破红尘的感慨。若不深入了解,我们很难将他表象的风流与父母早亡、丧妻丧侄、继室反目、理想幻灭、卖画谋生、落拓不羁、悲情离世的苦难人生勾连起来。为还原真实的唐伯虎,作者结合百余幅高清古画,从传记史、艺术史、收藏史三条主线切入,对唐伯虎“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的高光人生与“信是老天真戏我,无人来买扇头诗”的苦楚余生进行了细致讲述。经由其跌宕短暂的一生,我们得以看到江南文艺界群英云集、交游唱和、吟诗作赋、践别往还的雅集盛况,吴越之地文化兴盛、书画收藏蓬勃发展的社会面貌,以及明中期科考场、文艺圈、官僚界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人际交游。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沈周、吴宽、文林,王鏊、曹凤等闪耀在明代历史时空的群星点亮了唐伯虎的悲戚人生,也造就了吴门文化艺术和收藏领域的空前繁荣。透过唐伯虎留存后世的画作、诗文、书法,其通透洒脱的人格魅力,洞明出世的达观思想,笔精墨妙的艺术成就,超越当时,直达当世。作者以晓畅文风,带我们走进唐伯虎这颗纯粹的灵魂与他传奇的人生,不仅使我们一览明中期江南文化艺术领域的发展盛况与社会风貌,也让我们深入了解到命运困顿的唐伯虎是如何从至暗人生竭力挣扎走向重生,在人格精神与艺术领域重塑了留给后世的印象,为我们关照自身提供了鲜活样例。孙炜,江苏常州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收藏史学者、作家、资深媒体人,曾任人民政协报主编。常年从事人物传记史、书画收藏史的研究写作。30多年来,见证了中国收藏市场的发展。曾发表多篇中国艺术收藏史的专业文章。作品有:《董其昌传》《拍卖场》《黄琪翔将军传》《清风见兰:郭秀仪的艺术生涯》《风流石癖·陆质雅传》《民国书画断代史》等。后记:从唐伯虎到董其昌
北大医学部教授:如何活得长、病得晚、老得慢、死得快?东亚巨变500年——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与现代世界的关系 梦见坠落、掉牙、被追赶……这10种梦隐藏着你的哪些秘密?
|
从《诗经》到《红楼梦》:10位复旦顶尖教授带你读50堂国学经典课 《统一与分裂》之后,葛剑雄又提供了哪种看懂中国史的方法?葛剑雄:读懂人口,才能读懂中国历史西方政治史上最重要的 25 本书,都在这里了
诺奖得主揭晓背后,人类的终极问题是什么?周濂·西方哲学思想100讲
20世纪思想的启示与毁灭 |